朱亚芹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英语课程教学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德育素质现状,注重英语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开展。在初中英语的课程体系中,拥有很多德育教学的元素,但是平时的英语教学都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未能充分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因此,英语教师要增强英语德育意识,积极开发和整理相应的德育素材。同时,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内外,会涉猎很多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内容与文化理念,甚至很多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这都需要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一分为二地学习西方语言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进而营造出更加宽广的英语语言学习视野,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全面进步[1]。
由于中考升学等应试理念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时,是侧重于应试教育和智力教育的,德育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地位比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程德育功能的发挥。基于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承担起德育的具体功能,这样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传统、滞后的教学观念,树立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观念,加强德育元素在英语课堂上的发掘和应用,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同时,英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实现从被动开展向主动开展的有效转变,要把德育当成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强化教师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对学生的德育素质现状和教育成果进行及时的考核评价,实现德育方案的不断优化。例如,在“Shopping”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德育内容,如与“购物”相关的消费习惯、生活行为、人际交往、互帮互助、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德育元素,都可以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对于学生在“Shopping”环节暴露出的德育素质缺陷,英语教师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学生可能存在的浪费行为,不懂得礼让的行为,以及随意丢弃小票的行为等,都是英语教师开展德育的有利契机。再如,在讲到“Christmas”的知识要点时,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还需要重视语言文化层面的讲授,必要时可以加强与传统文化与语言习惯层面的对比性教学,让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性学习与认知理解,形成对中西方文化内容、思想价值观的理性认识,这样学生才能辩证性地学习西方语言和价值理念,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可,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依托英语教材对初中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传授,所以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德育目标在英语课堂上的地位严重弱化,难以引起多方的共同关注,致使德育方面的内容构建不够完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德育在英语课程中的教育地位在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协同培养开始成为英语课程教育的共识。随着德育有效纳入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系,英语教学活动开始主动向德育教学的方向靠拢,进而制订出更具德育功能的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所以设定科学的目标是顺利实现英语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保障。对此,英语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同时兼顾德育目标的制定与融入,而且要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样才能确保英语德育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化,实现学生德育素质在潜移默化中的养成。同时,由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内容非常宽广,所以在设定科学的英语德育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确保目标设置的层次性、多元性,以便有效对接不同层次学生德育素质发展的现实需要。例如,在“Food and Lifestyle”教学中,教材内容与食物、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英语教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延伸出健康饮食、厉行节俭、杜绝浪费、就餐礼仪等方面的德育目标,然后在以上目标的指引下,科学组织相关的德育素材和育人方案,加强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德育之间的联系,使得英语知识的呈现与交际能力的传授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和充满情感。在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德育目标时,英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现状和差异化学习需求,导入和开展差异化的德育项目,如对“厉行节约”目标的教育落实上,有的学生本身存在该方面的素质缺陷,这时可以将德育目标延伸到健康饮食和文明礼仪方面的德育内容,不懂“节俭”的学生则要及时向模范学生学习,在相互对比、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中实现德育素质的完善。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很多英语知识中也包含着文化因素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德育元素,所以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强化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属性和德育功能,要善于搜索和整理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而实施相应的人文精神教育等德育活动。同时,对于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的思想价值观要坚决摒弃,必要时可以引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做到有选择性地学习,进而在开阔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素养的有效培养和发展。例如,在“Good Manners”的教学中,就可以与中西方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开展对比教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包容、关怀、体谅、尊重、忠诚、爱国等德育内容,西方文化中蕴含着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等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着力点,但是对于西方传统文化中比较常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需要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避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而是要理性看待和辩证性地学习。必要时,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形成与西方落后文化的鲜明对比,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如中国的艰苦奋斗、修身养性、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文化价值观,都可以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和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内容,这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德育素质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培养。
随着德育逐步纳入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英语教学单纯依赖现有教材和传统方式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开展德育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可供选择的方式与途径也比较少,所以英语教育的德育方式是相对单一的。基于初中英语德育的现实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方面,英语教师需要将德育内容的发掘与德育方式、方法、途径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即在英语课堂内外要积极选择有助于德育渗透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如互助性、交互性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集体性学习方式,以英语实践为基础的素质拓展教学方式等;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先进教育手段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敢于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化平台的创新性应用,使其成为英语德育的有效辅助,将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化、形象化的呈现,开发出各种德育学习情境,这是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德育工作时可以重点考虑的。例如,在英语听说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以往很少兼顾德育目标,但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英文电影、微课短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安排一些符合初中生心智特征的德育素材,也可以延伸出一定的读写结合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听说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在丰富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收获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如在以“My Mother”为主题的读写结合教育活动中,学生进行英文阅读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合个人在平时英语学习中的收获,还需要融入个人的积极情感,反思自己与母亲交往的生活点滴,从细节和高处感悟目标,并成为个人英文写作的方向和着力点,这显然可以有效兼顾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德育素质的培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基于英语课程的主要特征和学科教学任务,英语教学在强调德育的同时,不能脱离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因为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英语教师必须在常规教学时间内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然后才能逐渐开展选择性地融入德育元素,所以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环节开展德育是不科学的。同时,有的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实践教学活动时,多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练习,这时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不仅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对于学生在英语实践中暴露出的素质缺陷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对此,英语教学与育人活动的开展,需要突破空间因素的限制,保障德育的融入广度与深度,拓宽英语课程德育的载体和范围,让学生拥有英语实践的充分自主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英语教师组织的“英语角”课外实践,可以德育为主题,导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讲英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和交际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再如,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英语学习社团等组织,并定期安排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课外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在集体学习环境下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如此一来,学生真正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英语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角色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有助于实现德育素质的科学培养和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渗透,是立德树人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协调化培育的有效尝试。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要增强德育的主动意识,将德育目标有效融入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积极开发英语德育素质,丰富英语德育渗透的方式和途径,组织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而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