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荣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实验比较关注。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学习。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学生刚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会出现诸多问题,而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很多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与能力,这也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挑战。教师作为教学重要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培养“核心素养”意识的薄弱,也势必会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如前文所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引导者,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高质量组织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率,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选择缩短实验教学时间。除此之外,即便是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教师也难以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解答,如此一来,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受到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情况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组织效果都很不理想。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学的一板一眼也让很多同学丧失了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化学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是尤为不利的。
首先,充满趣味性是趣味化学实验的主要特点。加入趣味性元素可以使化学教学课堂充满乐趣和生机,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趣味化学实验因其贴合生活和实际,操作起来会比较有趣,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想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实验背后的真相,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帮助良多。通过趣味实验的互动,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其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沟通更加顺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后,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陌生的东西总是有天生的排斥和恐惧的,要缓解这样的情绪,需要在化学课堂上使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化学学科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因此,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元素和化学方程式有基本的了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从而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注重对知识理论的讲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负责听和记录,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新教育体制改革下,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应该是能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能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方式,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放手,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的演示,而不单纯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否则学生看到结果的同时,对实验过程一片茫然,使实验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并把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课本出现了很多调整,其中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实验,如此一来,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他们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一旁对实验操作进行指引与规范,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化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力,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实验自由的想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很大的助益。例如,教师可以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学中给学生详细讲解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一一进行点评,然后演示一遍规范的实验流程,让学生进行对比,说出自己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写一份分析报告,对于其中存在的优缺点深入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实验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其创新实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化学实验是利用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在组织实验课堂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直观呈现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来了解知识原理。之后,以实验现象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碰撞,带着疑问进行探究,达到兴趣引导、主动探究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常见的碱》一课时,教师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与碱的性质和特征有关的知识,可以在课前先准备一张白纸、酚酞试液、滴管等实验器材,在白纸上用滴管吸酚酞试液勾勒出一个简单的玫瑰形状,及并将纸晒干,然后将其带入实验室。首先,将这个所谓的“白纸”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教师用稀释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向花的地方去描,让学生观察纸上的变化,逐渐出现一个红色的玫瑰花,学生被这一现象所惊愕,实验室内一片哗然。在这一实验现象面前,学生产生疑问并主动探究,之后,教师开始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验现象来揭示“可溶性碱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的道理,最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
化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一些化学反应实际上就是生活之中的小妙招,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地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就可以将实验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教师可以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后给学生布置一项帮助家长清理厨房污垢的课后作业,利用家中的小苏打和白醋将厨房中的油烟一扫而空,如此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再比如,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形式化创新,一改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将作业内容丰富多元化,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或者在生活中找寻相关的实验器材与实验材料,三五人一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温课上实验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作业内容枯燥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从中获得乐趣。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总是显得晦涩难懂,有很多初中生在刚刚学习化学的时候记不住其中的元素符号以及物质名称,直接导致课堂内容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使化学成绩越来越低,最后出现厌学、自暴自弃的现象。初中这个阶段既是过渡又是发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很强,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照本宣科、一枝独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旁观者,从而失去自主探究的动力,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探究精神。例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之后才可以加热,教师就可以就此一个操作进行发问,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化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的思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再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实验中酒精灯去尾气这个操作进行发问,让学生将所学化学实验中保护环境的实验小步骤综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趣味化学实验对实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目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如此便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