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厘定

2022-02-18 11:32王小洁
今天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整本书读书阅读教学

王小洁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宁 273100)

1.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学者们很早就有关于“整本书阅读”方面的研究。这里需要阐明,“整本书阅读”不是大众化的自由阅读,它是一种针对特定群体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行为,它的价值取向比较明确,是作为一种专有名词而存在的。[1]夏丏尊先生于1931年提出“整册书的阅读”。[2]叶圣陶先生于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文章中进一步指出:“把整本书当作主体,把一章当作辅助。”[3]

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应该指的是一种能够“冲出语文阅读教学桎梏的深入的读与浅表的读、精细的读与泛泛的读、课堂内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和课堂外自主选择的阅读的深度融合。”[4]整本书阅读中的“整”除了有整体、完整的意思,还应有深度、深入的意思,即由“整”而达“深”;“本”是数量词,但绝不单指一本书,还可以是互相关联的多本书,以便学生自由选择和整合阅读;“书”一般为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典籍、学术论著等,如课程标准附录中所推荐的那些篇目。[5]

2.整本书阅读的提出与发展

“整本书阅读”同“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一样,充满了现实因素。阅读就是阅读,自然包含有“篇章阅读”、“多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怎么会单独来推行“整本书阅读”呢?正如教育天然就是“素质教育”,怎么会有“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呢?事实上,它们都是对现状的一种纠偏。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实行“分数教育”,所以才提出“素质教育”;现代儿童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状态都处于“碎片化”“浅表化”状态,因此才提出“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远不止表面上的“读整本书”那样简单,它同时隐含着“连续性地阅读,大体量地阅读,有深度地阅读”等多重含义。

就像温儒敏先生所说的那样,“当下时代学生读书很少,他们只选择读教材教辅类所“必须”读的书外,其他的书基本不会纳入考虑范围”。[6]随着2017年全国开始使用统编本的语文教材,由此“精细的读、粗略的读、课外广泛阅读三位一体”的教材编写思路让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而得以真正落地。强调整体性成为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所做出的基本要求,即“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然后通读全书,从宏观上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7]厘清整本书与名著、名篇、集子等的区别,不要出现“整本书是个筐,什么都可以揽”的盲目性的阅读的现象,进而凸显出整本书阅读的本体性质和作用,从而可以与其他类阅读互相借鉴、分工协作,旨在共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今广大一线教师仍然有许多困惑: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区别在哪里?有无提供给一线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南?怎样正确对待整本书阅读蕴含的“见树木”与“见森林”之间的关系?怎样评价整本书阅读的成效才能既不扼杀阅读兴趣,又能整体撬动学生的阅读活动?

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厘定

教师教导学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又谈何形成?[8]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我省思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拓宽他们的文化眼界。基于此,整本书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选择之一。

3.1 改善当下学生阅读现状

现行语文教材多以“主题”为核心选文,课文基本上沦为表现某一主题的工具。语文课堂仍以单篇精讲为主,阅读内容有所局限,整本书阅读的提出能够通过内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促进学生构建相对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长篇名著来说,仅仅阅读教材中的片段而不导向整本书的阅读,恐怕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宏观上也无法带给学生完整的生命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将整本书全方位的信息联系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也会有一定的发展甚至是质的跳跃性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会读书,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书籍种类以及读书目的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温儒敏说:“新教材专治不读书。”[9]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进入到读书的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内心自我驱动力的驱使。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激发自己去尝试探索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另外,就当下教育现状来说,学生读整本书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读书,把零碎的时间整合利用起来用于阅读,对改善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大有裨益,从长远看,学生阅读现状的改善也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蓄势。

3.2 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当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实际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等“对话”的一种活动,在《阅读行为》一书的“序言”中,伊瑟尔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作品是一种沟通的活动”。[10]整本书阅读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审美的余地。建立以读书为核心,驱动听说读写等积极性的大阅读是现代语文的重要理念,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大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参加各类语言实践活动,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实践教学和新的实践性课程的开发。统整性是整本书阅读的显著特征,亦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状况来看,过分追求短篇、快速阅读、支离破碎的阅读,而忽视整体、宏观层面的阅读、过于注重阅读的解题技巧、轻视深层次的阅读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语文教育期待通过“整本书”的方式来纠正浮于表面化的、快速碎片化的阅读,进而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与惯习,以进一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教师要尤为重视一个个单篇文本的教学与‘整本书阅读’关系的积极建构,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与合宜的教学策略,“整本书”式的阅读教学可能使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促使教师反思自身与学生的关系和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促进教学民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整本书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体量非常大,教学内容、文字规模、阅读信息非常广博,对学生整体认知能力要求颇高,决定了它在传统小课堂教学模式之下不能很好的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阅读具体书籍的需要来设计教学,保证了教与学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3.3 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文化功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和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本书本身具有的特征来切入,每部作品、每一著作都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文化的浸润学生是很难通过散文或节选的篇章来获取到的,而整本书能够更好地展现各方面的内容,既能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这个世界,又能给予他们的知识养料,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综合性,同时亦能发挥文学作品的隐性教育功能,这是需要指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必须采取多样种类的阅读策略,不同种类的图书考虑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而同一图书的不同部分也应考虑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学生选择阅读的整本作品内容本身就含有跨学科的特征,学生在探究阅读策略的过程之中,运用到的多种方式比如数理思维和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还要联结自己的生活情境和成长历程,比如读《傅雷家书》之后,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人生经历中汲取经验,为傅家拟写家风家训,由此,学生便有情感的自然生发,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深沉而厚重的父爱,对自己的国家亦有一种无比崇高的热爱,这是令学生感动的地方,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那教师从中思考良好的家风对孩子成长的无形浸润和深远影响。

斯金纳有一句名言,“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而是把对阅读的热爱传递给学生。”[11]这样看来,整本书阅读是一项由任务驱动的、不断扩展的综合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具体阅读情境中,综合熟练运用多重能力要素从而展现自己阅读成果,故而整本书阅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平台。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