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2022-02-18 23:52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科大学英语教学

陈 敏

自2018年新文科作为“四新”建设之一被教育部提出,学界、教育界对新文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关文献逐年增加。从整体上看,新文科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在新文科概念阐释、特征介绍方面,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新文科进行了定义,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二,新文科宏观层面的研究是建立在整个文科背景下的研究;第三,专家学者对新文科中专业的探究具体落实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

一、新文科的时代意义

(一)新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国家间关系、全球治理方式和社会趋势正在重组和重建。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节点非常关键,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新文科的建设有助于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世情和国情,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改革,在更深层面上解决涉及人们思想、精神、观念和价值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已经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取向之一[1]。

(二)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5G技术应运而生,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之产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2]邓绍根曾经提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价值理念。文科教育面临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需求,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3]

(三)高等教育与学科发展需求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文科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危机,如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度西化和量化。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是源自西方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对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4]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同志也提出:“除了学习我们无路可走,除了革命我们无路可走,除了建设我们无路可走,除了改革我们无路可走,除了创新我们无路可走。”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必须成为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战略锐实力的关键驱动力和重要贡献力量。

(四)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字统计,文科占所有学科的六成左右,其专业类型和学生总数几乎占到了一半。文科教育的推进就是民族教育的推进,文科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民族接班人的素质。在外语方面,我国的高等院校应当尽可能地培养出拥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精通外语、谈判和国际交流的人才,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各类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5],而这类人才在我国非常稀缺。新文科的作用之一就是为我国的发展建设储备足够的人才,做好人才支持工作。此次的改革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头彻尾的改革。

二、大学英语教学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关注大学英语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指导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的改革。基于政策内容和学科发展,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9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外语教学的文件,为大学外语教学的恢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8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指明了外语教学的工作方向。1987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次推出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推动了大学英语发展的规范化。

第二阶段(2000—2013年),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了加速发展、改革阶段。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紧接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春天。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的通知》,随后31所高校被批准为首批改革示范学校。这一时期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极大的一个阶段,为新时期大学英语实现质的飞跃夯实了基础。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大学英语教育进入了新时期,更加注重“质”“精”“细”等方面的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这标志着大学英语开始了内涵式发展。

三、大学英语的现状和困境

大学英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随着中国步入了新时代,传统教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一些弊端就暴露出来。

(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

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量大、面广、责任重等特点,对我国大学教育尤为重要。世界上95%的各类学科顶级专业期刊(SCI、EI等)都是用英语撰写的,英语已经是学者在学术共同体内对话和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表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共同体内的话语权。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地位极高,而目前大学英语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生存危机。而且大学英语一直处于专业英语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意识,主动对标意识较弱,导致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事倍功半。

(二)理念陈旧,创新意识薄弱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将核心精神创新明确了下来。面对当前的世情、国情,唯有主动创新、主动求变,大学英语才能继续发展。现实中,高校英语教学是相对保守且缺乏创新的。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支撑较弱、科研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师外出交流培训机会少,硬件设施配置跟不上,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相对滞后。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传统,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面对面授课,课上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讲授内容主要是围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缺少跨学科知识的交融、时事的分析,学习内容单一枯燥。此外,受到课时的局限,课程内容非常有限,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完善。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中国民族文化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思想和价值观还在不断更新中,尚未完全确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逐渐传入中国,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冲击。因此,将大学英语课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五)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

受传统大学英语学科观念的限制,大学英语课程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工具性和实用性突出,而人文性相对不足,造成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和批判精神。大学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培养的学生缺乏融会贯通的精神,学科单一化,语种单一化,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容易与社会发展脱节,是不能满足社会、国家及行业人才要求的。

四、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改革路径

(一)主动对标,精准定位

针对大学英语改革,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主动对标国家、社会战略布局,为国家发展、党的宏伟蓝图做好人才支撑和保障。新文科要求大学英语提升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摆脱专业英语的附属地位,明确学科定位及发展方向。新文科为大学英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程的教育目标。

(二)树立创新意识,打造先进教师团队

当今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学校要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这一重任就落在教师肩上。因此,加强教师创新意识,打造先进教师团队刻不容缓。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首先要组建结构合理、专业扎实、业务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团队,教师既要能上好课,又要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并解决。具体而言,团队中的教师年龄、性别、学科、专业背景要结构合理,才能真正发挥团队力量。其次,学校既要分批次地给予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又要引进国内外高校的博士,双管齐下,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再次,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组建科研团队。最后,教学创新实践是重中之重,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教师实践教学创新理论,提升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提升技能,还要从情感、文化、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教师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营造健康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要求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相关部门要求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本就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思政教育。新文科视域下,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明和思维方式,使其具备世界眼光,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

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李宇明曾提出“本土型国家”和“国际型国家”这俩概念[6]。“本土型国家”所需的外语人才满足内向型需求即可,而“国际型国家”则需要外向型的人才,这类人才要具备国家前沿领域交往所需的在特定领域内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中国的人才可以满足“本土型国家”的发展需求,但是要想成为“国际型国家”,人才储备远远不够。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要创新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要培养“一精多会”和“一专多能”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突破语种限制,培养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即大学英语的语种要拓宽,不能局限于英语语种;另一方面要突破课程壁垒,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也就是采用外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唯有这样新一代的年轻人才能肩负大任,做合格的国家接班人。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中国面临重重考验,新文科是国家立足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新文科的建设既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规划,又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等重要问题。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大学英语的课程建设,在学科定位、教师团队、教学模式、思政教育以及人才培养5个方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国家、社会、行业所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