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芳 于晓静 邓彩艳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对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然而,纵观国内外高校,学业指导仍以传统的线下指导形式为主。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业指导工作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从线下转到线上。与线下学业指导相比,线上学业指导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时间安排更为灵活。在线上,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学业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然而,线上学业指导也存在一些缺点: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学习氛围不浓,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调查三亚学院学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可以发现,有16.7%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方式更适合开展学业指导活动。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业指导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和指导期待。因此,高校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拓展学业指导内容,创新学业指导形式,提高学业指导效率,构建“线上+线下”共同作用的学业指导体系。
学业指导起源于欧美近现代高等教育,伴随着哈佛大学的选课制应运而生。1979年全球学业咨询协会(National Academic Advising Association,简称NACADA)的成立,标志着学业指导在美国已步入专业化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大约有71%的高校设立了专门指导机构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工作[1]。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2017年,第一届全国高校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在这之后,学业指导工作在高校逐渐受到重视。
NACADA认为,学业指导是一个发展性的过程,它帮助学生认清他们的人生和职业目标,并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学业指导也是一个决策过程,学生通过和指导者交流获得信息,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学业指导与学生学习联系紧密,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学业导师在提供指导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丰富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确立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3]。学业指导工作是贯穿学生学业全程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学生学习的各方面都有所关联,涵盖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并且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指导手段,从学生的学业问题入手,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专业化学业指导,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予以支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4-5]。
第一,以线下指导为主,线上学业指导模式有待完善。通过查阅国内外学业指导相关文献发现,学业指导方式以传统的线下指导为主,线上学业指导多停留在导师预约、信息发布、个体咨询层面,线上的指导课程或者团体指导开展得较少。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线上+线下”授课模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如何顺应时代需求,将线下的学业指导课程延伸到线上,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二,学业指导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的学业指导课程体系。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学业指导内容更加丰富。然而,在目前的学业指导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学业困惑,未能形成一个涵盖大学四年的个性化、系统化的学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何通过专业的学业指导课程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三,学业指导以传统的量化评价为主,没有考虑非智力因素。学生接受学业指导后的学习效果评价,是目前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的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轻定性评价,以学困生的学业指导帮扶为例,最终由其学业的分数来评价帮扶的成效。学业指导的定量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且给予学生专业化学业指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能。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6],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投入度[7]。延伸到学业指导上,学业指导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达成学习成果(目标)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掘学生潜在能量,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最终达成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8]。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诞生,该模式是指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将传统的教材知识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便捷和灵活的互动交流平台,同时通过线下课堂教学,将线上学习内容进一步延伸,在线下课堂中强化学生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在进行“线上+线下”学业指导时,应做到三个方面。
如今,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自己今后就业的规划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明确了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学业导师在设置指导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业需求,设置个性化、多元化指导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学业指导目标上,三亚学院教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大学生四年学业指导的阶段性目标和执行路径。对于大一学生,主要指导他们确立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依托《新生学习指南》做好职业规划;对于大二学生,则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其提供与未来发展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大三学生,进行学业目标评估指导,引导学生对职业目标进行思考;对于大四学生,对学生不同的职业目标进行精准分析,提供专业化指导,使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此外,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类,制定并实施优秀学生卓越发展、普通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学困生学业帮扶计划,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专业化学业指导。
在学业指导课程上,三亚学院初步构建了学生“六大职业能力”指导体系,学业导师推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指导课程,每个能力均设置对应的基础和两种进阶课程。进阶课程的构建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与个人兴趣在基础能力达标的前提下明确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探索能力提升路径,学习进阶课程。此外,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院、年级、专业、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结合学业导师专长和学生兴趣,以学习型工作室的形式开发指导课程,围绕学生职业规划、学习方法、能力提升、就业指导等主题设计系列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多维度学业指导服务。
相对于传统单一的线下指导,“线上+线下”学业指导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环境和工具,比如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等。
疫情期间,大量的在线教学软件迅速进入师生视野,如腾讯课堂、钉钉、超星泛雅等。多个线上指导平台的互补和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业指导前、指导中和指导后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比如,学业导师在开展“学习能力——凌乱的思维变得有序”指导活动时,先利用超星泛雅等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指导主题及内容,再借助QQ群文件功能,将指导内容发送给学生,发布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群聊功能,在非指导时间进行师生互动,收集学生疑问,解决学生学业困惑。教师在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作用和优势的同时,可以通过线下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指导空间有效延展到线下,将线下指导和线上指导充分融合,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也可先进行线下指导,再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深入讨论、交流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业指导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收获了什么,围绕对应的学业指导目标,从“培养我”“引导我”“启发我”“鼓励我”“我学到了”“提高了”的学生视角出发,确保评价的内容能反映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由于学业指导涉及学生思想、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无法单纯从分数的层面界定学习成效,这就要求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强调学生自我参照而不互相比较,采用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学生在接受职业能力指导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情况、提交的课后作业等都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开展线上学业指导时,要打破传统的线上学业指导模式,与线下学业指导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升,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学习的快乐。这是“线上+线下”学业指导的本质追求。学业指导教师要围绕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开展线上学业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升。开展学业指导时,不能一味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应把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学业导师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影响了线上指导的层次和水平,也直接影响了“线上+线下”学业指导的效果。只有提高学业导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升学业导师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高校应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推动学校教育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建立递进式、长期性和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模式,真正提高学业导师混合式指导水平。
学习共享空间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能促进师生思维的碰撞,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促进“线上+线下”学业指导模式更好实施。现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又促使高校提供与之前的学习空间不同的新型学习空间。在过去,师生的活动空间以自习室等实体空间为主,这样的学习空间已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新时代,学生亟须一个兼具个性化、智能化和交互性的学习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实际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向外拓宽的一种无边界的、协同的和交互的共享学习环境,学生在共享空间自由协作,能够很好地进行交互式学习。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学业指导教师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变革指导模式,创建“线上+线下”学业指导模式,提供多元化学业指导服务,满足学生学业需求,解决学生学业困惑,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还应对“线上+线下”学业指导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获取更多的“落地”经验,使其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