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竞赛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

2022-05-14 03:25曾子鸽管聆羽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竞赛思政情境

曾子鸽 管聆羽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讲解演示,教学情境设计不足

非线性编辑课程内容偏实践操作,教学内容集中在软件的功能介绍与操作上。教师在授课时一般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学生重复操作”的教学方式,虽然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案例分析与学科竞赛,但过于重视知识讲解演示,教学情境设计不足,课堂趣味性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可持续性不足。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会逐渐下降,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且不愿意进行剪辑软件的操作,遇到问题时也不想主动提问。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存在随意性

当课程内容进展到综合运用部分时,教师会引用项目案例,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操作。同时,教师还会在教学中期设置小作业,期末设置大作业,但往往作业设置的内在逻辑不足,学生在完成剪辑作业的过程中不认真,导致技能操作存在较多问题,剪辑效果不佳,作品质量不高。

二、 “竞赛式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意为成果导向的教育,它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产出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是一种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导入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将节目的策划定位与教学目标任务的确立对应起来,将节目内容的编排与教学环节的编制对应起来,将节目形式的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的展开对应起来,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一)优化理论学习,增强课堂趣味性

非线性编辑课程的软件操作学习和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课程基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行业变化以及重大赛事的相关情况。结合行业实际,以成果为导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与优化基础理论体系,引入最新的行业思维,从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要借鉴当下热门的综艺,设计竞赛,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线下交流等方式邀请学生对课程设计提出期望与意见,将课堂建构成竞赛场所,配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组队竞赛在班级内部完成情境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竞赛(小项目训练)—学科竞赛(中项目强化)—社会项目(大项目全流程)”三维联动的教学效果(见图1)。

图1 非线性编辑课程16周课程设计

(二)实践设计紧扣情境教学,引入竞赛机制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学设计以课堂竞赛为核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启动:制定竞赛规则,明确奖惩细则。首先,师生需要共同参与竞赛规则的制定,完善竞赛评比细则。在教学第一周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在各个学习阶段需要完成的作品形式,并制定奖惩细则。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团队。由于团队中学生的能力区分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传帮带”作用,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项目沟通能力,也可以有效帮助合作小组建构学习目标。最后,每个学习小组必须拥有唯一且确定的负责人,负责人需要完成小组合作情况的记录,记录包括学习目标、合作进度安排、成员分工、问题处置等内容。在团队竞赛的目标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加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第二,规划:围绕教学目标,完成赛制规划设计(见图2)。对非线性编辑课程而言,学生在完成理论建构之后,如何从剪辑操作到真实项目剪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竞赛机制,使学生在竞赛情境中开展能力训练,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竞赛暴露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2 竞赛式情境教学设计结构

竞赛主题的设计需要相互衔接有序递进,比如初赛主要考核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复赛主要检验学生的剪辑思维与技术运用能力;决赛是检验学生对不同短片类型剪辑风格的综合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班级实际情况对竞赛规则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在初赛后,排名末尾的小组将会被解散,由获胜小组进行挑选,组员重新入组,最后没有被选择的学生,将会重新组队,参与复赛;在复赛后,获胜的小组将可以跨班级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组员,或者得到其他资源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跨专业教学,邀请摄影专业、表演专业等师生加入,拓展教学场景,丰富教学形式。

第三,执行:教师全程参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团队建设完成之后,按照竞赛流程,学生应各司其职,有效分解任务,按照进度计划安排完成视频拍摄、作品剪辑等工作。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参与,营造“我们一起学”的学习氛围,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不同阶段给整个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持,引导学生积极高效地完成工作流程,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见图3)。

图3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应及时反馈剪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收集整理后再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分析,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第四,监控:比照计划,及时调整。在剪辑过程中,学生是核心,教师需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及时对学生的后期编辑计划与编辑活动进行监控,并对比最初的规划设计,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帮助学生建立项目沟通、项目风险、项目资源等思维,以使学生更好地处理剪辑过程中存在的设备技术故障、预期效果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第五,收尾:及时复盘,把经验组织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根据参赛结果,教师应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复盘要求,比如获奖的小组,可以从创意、执行等方面进行;没有获奖的小组,则可以从团队管理、风险管理等角度吸取经验。教师要对学生的复盘过程形成有效的文字档案,开展小组交流,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成品进行分析,并将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讨论过程进行录像保存。通过复盘,力求将学生在参赛实践过程获取的技能转换为内在的能力,固化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对教师而言,相关的文字与视频都可作为后续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多元化评价教学成果,力求立体反映学生水平

(一)评价标准明确化

引入竞赛机制,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与维度,从主题立意、剪辑技术、成品效果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评价细则。通过对小组作品进行层层筛选,每个小组制作作品的能力就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教师评价作品的标准也会变得更加明确。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通过扩大评判主体,评价主体可以更加多元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作品的评价维度。比如教师可将班级学生甚至全校学生都纳入其中,并通过班级展映、微信朋友圈推广、设置网络拉票点赞等方式,设立“最佳效果”“最佳创意”“最佳音效”“最佳合作”等奖项,让评价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全面。

四、提升竞赛式情境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一)避免过度引入综艺节目,而忽略教学目标

教师应明确借鉴优秀综艺节目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4]。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设计竞赛环节和奖惩规则时,不能忽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不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负担,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团队合作易发生矛盾,课程思政不能缺席

打造“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以有效实现实践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在竞赛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操作困难、成员之间易出现矛盾、因淘汰而情绪失落等问题,因此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让思政育人的效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见图4)。

图4 非线性编辑课程思政设计

综上所述,基于OBE理念,借鉴综艺思维,引入竞赛模式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竞赛)—竞赛(学科竞赛)—学习(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双环学习,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全新的学习场所,使课程思政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听不进的教学现状,实现学生想学、爱学、能学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竞赛思政情境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