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琴
(康乐县教育局教研室 甘肃 临夏 731500)
在初中时期教育工作当中,语文课程教育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基础的一部分,决定着初中生能否学习其他学科课程。长久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虽然保障了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质量上比较堪忧,甚至具有部分初中生开始抗拒语文学习,这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其实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急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培养初中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就是一个可行策略,有利于初中生深度理解语文知识理论,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首先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其次阐述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不足,最后对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对应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事实上,在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具有相当多的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内容[1],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具体可以促进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能力提升和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在课文之后经常会出现分析课文情感、作者情感的问题,这其实就是重视学生总结分析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可以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分析,并且将自身的想法、结论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总结分析能力就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春》课文的课后题目当中:请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而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正确解答课后问题,就需要在阅读阶段进行分析,并且将自身的想法和认知进行总结,从而正确回答问题,这也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知识理论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2]。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思维拓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象化表现来说,初中生自身判断力较强、处事灵活等等行为特点,本质上都是学生良好思维拓展能力的一个表现。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下册的《太空一日》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课后要求学生在文章内容结尾的基础之上,进行文章续写,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一种表现。换而言之,初中生想要完成课后任务,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拓展能力[3]。
初中语文教材比较重视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梳理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等等,其实都是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表现。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教学的过程中,课后题目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分析作者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的情感。
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导之下,初中生会在文章当中探寻作者鲁迅先生的回忆藤野先生的点点滴滴,从而就可以在学生心中构建、得到一个具体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后续其他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也将是事半功倍的[4]。
尽管当代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但是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部分初中学校和语文教师处理不好的情况下,不仅难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提升,甚至还会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综合来看,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关系着初中生在中考中的表现,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因此,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之下,导致初中时期语文教学工作过于关注初中生语文考试成绩,而对于培养初中生自身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由此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开始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初中生只能被动的被教师牵引着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而在这种不重视的状态下,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会变得比较依赖教师,一旦脱离教师的引导、指导,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就会难以为继,也不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当下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不相符合,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5]。
就目前来看,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策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几乎都是单一的灌输式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初中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相对枯燥和无聊,影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而且,从初中生自身的角度上来说,现代初中生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其对于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性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然而目前来看,少有初中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这一现状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初中学校中的表现相当明显。
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之下,导致初中语文课程教育过于重视初中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存在着片面、单一的现象。而在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之后,不仅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6],对于初中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样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从而落实当下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
在教学工作当中,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已经在教学效果方面得到了佐证,有利于初中生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成长。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提问教学法的运用,实现课堂提问的“巧设”,从而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问题的良好作用。
初中语文的提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实际学情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多样化的设疑方式,使得初中生的思维在活动,保持一个重要的活跃状态。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伊始进行提问,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进行提问:究竟什么样的地方才是“园林”呢?使得初中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这一问题也将教学内容成功引出,提升了教学针对性。除此之外,在《苏州园林》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鼓励初中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教师则负责进行释疑、解答[7],使得初中生对于苏州园林的疑问和不解得到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对于《苏州园林》知识内容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教学质量大大提升,对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难以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对应提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初中生自身语文学习相对单一,思维能力维持在一个不活跃的状态当中。
因此,在后续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得初中生的语文思维可以从自身得到拓展,同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碰撞和实践,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效果两极分化的现象[8]。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等生、一般生、学困生按照科学合理分组的原则分到一起,同时开展一定的小组竞赛活动,促使小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积累的思维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就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大提升,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9]。
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处于重要的“主导”地位,然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反而影响了初中语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策略的落实,为此,在后续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对应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初中学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入专业师资力量[10],其中需要重视实践型人才的引入,使得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工作得到良好保障,这一点对于初中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了,从文中阐述内容中不难看出,发展初中生思维能力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可促进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同初中学校需要重视当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师生沟通、交流,使得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得到既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