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军
(定西市陇西县权家湾镇权家湾小学 甘肃 陇西 748101)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整个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必须攻克的重难点知识。学生不但能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综合发展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观念下,阅读的重要程度日渐上升,大多教师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调整了教学策略,通过优化教学的方式让课堂效率更加高效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的学习技巧。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多数教师并不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展开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较弱,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文章内涵与提升自己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更倾向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阅读,这种方式不但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进度,还以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课堂的有限时间,然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目的,还会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阅读环境下,更加死气沉沉,不再投入阅读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形成长时间停滞不前的现状,学生错误地理解阅读这一模块,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提升[1]。
即使少数教师会在阅读教学中组织阅读训练的活动,但多数学生会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与依赖行为,再加上教师设计的训练方式过于单一,通常情况下都是要求学生不断地练习,在活动结尾处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阅读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学习的一部分,从而主动参加到阅读活动中,自主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这一教学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不但需要教师将阅读氛围构建得更加和谐,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2]。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之后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打好基础。新课改颁布之后,怎样提高学生学科的综合能力与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成为各个行业的关注点,由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更多对学习有利的信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说,在《不会叫的狗》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印象中与狗相关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出了与狗相关的诗句,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有的学生说出了与狗相关的歌,如范晓萱的“流浪狗”,还有的学生说出了相关影视作品,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大多学生都认真地思考与狗相关内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这几个问题:“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是‘不会叫的狗’?‘不会叫的狗’指的是什么?文章大概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与探究问题,学生简单了解课文内容、文章生字词之后,教师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文章类型等,使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框架、写作形式以及文章内涵等,有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整个环节中,多数教师认为应该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大量阅读技巧。然而,即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丰富的阅读信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掌握教材知识是向课外延伸的前提,教材是展开一切活动的基础,倘若学生无法完成熟练的阅读课文,无法完成学习目标,又怎能将自己的视野转入课外阅读中呢?这种观念无疑是本末倒置。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中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
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与阅读效率有着直接影响的作用,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要有的专业素养能力。学生的能力强,获得阅读信息的速度也就更快,阅读效率非常高[3]。即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了充足的准备,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最终学生分析与理解文章的效率始终会差强人意,无法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更顺利地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情绪情感与生活状态,还能不断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语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鉴赏文章。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阅读帮助,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这节课的阅读任务与目标,让学生带有目的的进入学习模式,也能有针对性的点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学生攻克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知识与内涵,以达到更顺利完成阅读目标的目的。教师还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出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情绪情感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尝试根据文章思想划分段落,总结出文章内涵,促进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灵活应用这样的阅读技巧,有利于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素养。
比如说,在《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阅读经验,自主进行阅读活动,在分析文章语句与关键句的方式下,总结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找到并分析关键句与中心句的方式,产生一定感悟,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个性化阅读活动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文学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因素,挖掘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从而学会回馈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去鉴赏文学作品,通过全面分析文章内涵,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导致学生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也各不相同[4]。教师应该理性的对待这一阅读现状,通过了解全体学生喜欢的阅读类型,在分析与探究中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与书籍,让学生尽可能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引入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找到文章主旨。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思维与习惯,从而开阔学生阅读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类型更加全面,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找到适合阅读的书籍类型,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阅读,从而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倘若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相符且有一定差距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悟。
比如说,在《三月桃花水》的教学中,这篇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作者对春水的感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文章有鲜明的句式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对3月桃花水的喜爱与热爱之情之后,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与春天美景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对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就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帮助学生专业分析文章内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时,应该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类型。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形成阅读习惯。接着,教师应该让学生设立阅读任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就应该设立阅读任务,也就是增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将书籍的序言与后记进行简单了解,或者通过翻看书籍的目录,了解大概框架结构,选择自己在固定时间内要阅读的内容。学生只有明确自己阅读的任务与目标,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类型千千万万,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以最快的速度与最高的效率阅读大量的书籍。所谓精读,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反复的推敲文章各个段落使用的词句,通过分析与探究,得出作者在创作文章时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与思想,从而进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所谓略读,就是学生在阅读中粗略地浏览文章内容,只需要了解文章的大概走向,甚至可以为了节省时间忽略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的方式,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这一模块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总结现阶段的阅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技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