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与“青马工程”的联动机制研究

2022-02-18 23:07陈若蘅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

陈若蘅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中造就一大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设,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从团中央于2007年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至今,党和国家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其根本目的是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高校作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基地,面对新时期新的发展要求,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课堂延伸到“青马工程”,达到思政工作与“青马工程”的高度融合,从而培养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勇气,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一、新时期“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联动推进的意义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均出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在互联网、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用时代的宠儿形容他们并不为过。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这样的生长环境导致了这一代年轻人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有理想有追求,开明而富有新意,同时也暴露了这一代年轻人唯我独尊,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意识多变、行为习惯独特,因而,这一代年轻人又具有适应能力弱、抗压能力差等特点,再加上他们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社会阅历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好多人显得无所适从,所以,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这也是摆在人才培养阵地——高等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而把高校的思政工作和“青马工程”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思政工作与“青马工程”的高度融合,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培训,对青年学生进行高层次的人生导航,恰好能够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马工程”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5G等现代科技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同时,这些现代化的东西,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之外,从另一角度,也带来了复杂、多变甚至是多余的内容。时下的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进行资料查找、时政信息阅览、生活知识积累,学生通过这些进行学习,等等,但是,人们在感觉便利的同时,也会隐约地感到不安,那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的涌入,而网络有着不同的源头,这些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这对刚刚接触社会,不成熟的、缺少甄别能力的青年学生来说,一不留意,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另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东西方的碰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某超级大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刻都没有放松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觊觎和瓦解,他们利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特点,把目光盯上了单纯的、心理不稳定、人生定位模糊、仍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大学生,不断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等,灌输所谓的个人至上、唯利是图思想,妄图从青年学生身上打开突破口。所以,高校应把“青马工程”和学生的思政工作进行恰当的结合,让青年学生在马克思理论的熏染下,提升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的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又红又专的人才。

(三)是推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不断地升华和进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依据中国的现实国情,从培养国家未来发展建设接班人的角度,适时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把这项重大人才培养机制引入高等院校,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 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 团干部、 青年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政策理论水平、 开拓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成长为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青年学生骨干。

二、高校“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结合的现状

(一)相关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没有形成育人合力

“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对接,是一项涉及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学校是实施“青马工程”的主阵地,教学、实践、服务和环境育人形成了培养教育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所以,要想实现“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的对接,就需要高校的多部门联合运作,通力协作,形成教育培养合力育人。但就调查结果看“青马工程”和高校思政工作的对接情况,效果并不是太理想。首先,部分高校仅仅把此项工作当作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以完成规定动作为主,所以各个部门都是从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角度来进行工作,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打法,缺少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样的结果就是弱化了工作效果,使“青马工程”和思政工作的联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方案设计脱离实际,目标导向不够明确

“青马工程”作为共青团的一项品牌工程,把“青马工程”和思政工作进行有效对接,成为高等院校的鲜亮底色。高校“青马工程”经过不懈探索、深入实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部分院校在推进“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联动的过程中,存在目标与实际脱节、运行效果不甚理想。目标设定主要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理论,操作性不强,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理论层面挖掘不深,实践环节缺少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活的灵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萌芽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直至国家繁荣富强的今天,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无时无刻不在辉映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诚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理,然后再科学、灵活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弄通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把“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进行融合,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如何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把“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衔接好,这也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纵观各个高校的实施情况,结果并不是太可心。观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没有把在“青马工程”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只是做表面文章,所以也就无法把相应的理论应用到思政工作中去,学是一个程序,做又是一个程序,两者的关联性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三、“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联动机制的具体路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有效对接

实现“青马工程”与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对接,这是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实施前的总体设计。把青马工程和学生思政工作进行有效对接,需要根据上级要求,事先进行总体规划,符合国情校情来具体设计,把方案拿到校务会讨论,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方案要有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有组织机构、有近期和长期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负责人、承办人,还要有责任制度,各人应承担的义务。方案还要经过反复论证、科学统筹,再好的方案,只有拿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出结果。第二,方案一旦确立,就必须拿到实践中去验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按部就班,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三天热乎,要持之以恒。工作步骤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要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要有始有终,既有前一阶段的总结,还要有下一步的启动。从2007年推出“青马工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就说明实施这个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青马工程”和学生思政工作相结合这么一个大项目,就更需要专心、恒心和耐心,既能做到把在“青马工程”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又能实现“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有效衔接,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二)引入信息化机制,打造立体“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结合模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化生活环境已经形成,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所以,高校应因势利导、与时俱进,适时地引入信息技术,打造立体的“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结合模式,扩大“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深度和覆盖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高校“青马工程”要主动出击,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通过院校官网、学生论坛、信息平台等载体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熏染学生,形成新媒体工作矩阵。同时,在“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对接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学校网站、微博、QQ及微信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和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如适时发布校园资讯、召开相关的视频会议、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发起学习交流座谈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等,将“青马工程”全面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这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青马工程”与思政工作的结合度,也能点燃青年学生的追求、学习热情、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综上所述,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把“青马工程”和学生思政工作进行有效结合,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国家人才培养实践中去,从不同角度将教育先进性和“青年马克思者培养工程”进行融合,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培训,对青年学生进行高层次的人生导航,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力、出彩。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