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18 23:07兰公湖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内容思政

兰公湖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相继开展了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精神,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部分高校紧抓多元化背景下思政教学改革机遇,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优势,利用新技术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增强思政教学体验感。同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将思政教学从学校层面延伸到社会层面。此外,重视思政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发展。因此,本文将着重对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究。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机遇

(一)拓展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空间

在传统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大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部分学生难以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过程中,致使思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文化多元化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拓展了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空间。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思想视野和文化视野,还丰富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1]。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对各国政治体系和发展成果进行阐述,可以使学生对我国政治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对国家发展方向充满自信,对思政教育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空间,促进思政教学的改革。

(二)增强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

在多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学生通过社交平台、国际学院交流活动,可以了解到各国优秀文化,也可以让其他国家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对传统教材内容的依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各国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对思政教学内容的补充,向学生传递各国发展形势和社会现状,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有较为正确的认知,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此外,教师可以借鉴各国优秀的教学经验,对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加以改进,并立足学校实际对思政教学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从而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增强思政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时代不断向多元化发展,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难以较好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多元化需要,致使思政教学效果与预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思政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虽然也会运用时政热点等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但是未能充分发挥这些案例的作用。例如,现在有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将近期国家重大会议的内容进行解读,阐述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理念,但是没有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其深入探究,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联系到实际生活[2]。另一方面,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多元化需求不相适应。部分高校未能充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对思政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绝大部分知识,都将会运用到后期工作生活当中,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技能、专业技能都有较高要求,而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难以较好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要。

(二)思政教学形式与时代技术缺乏高效融合

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在思想层面都认识到教育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但在实践层面思政教学形式与时代技术融合程度不够,难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其一,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形式较为固化,主要以课堂教学、知识讲座、主题活动以及参观教学为主,而没有充分运用时代新技术拓展思政教学形式。在科学技术多样化的时代环境下,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尽管教学课件制作得很好,但没有将新技术运用到思政课堂教学,思政教学形式仍未根本性改变。其二,思政教学形式未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学生个性化差异较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吸收程度因人而异,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一些学生能够理解思政教育重要性,另一些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心理,然而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了解学生差异化需求,难以全方位把控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价值。

(三)思政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缺少衔接

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以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单元教学和参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没有充分重视社会实践这个重要环节。第一,思政教学规划缺少社会实践环节。部分高校思政教学规划不合理,没有将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思政教育教学重要环节予以开展。社会朝多元化发展,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时间较为短暂,部分学校侧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能力、思想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一些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自身综合实力不够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第二,未能重视公益活动的推动作用。部分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公益活动对增强思政教学效果的作用,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公益活动作为思政教学方法的补充,大部分学生无法较好从社会实际出发,通过帮助他人了解社会现状,将思政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从而容易对社会产生较为狭隘的思想认知,对社会缺乏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学氛围不够浓厚

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涉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三个方面。首先,在校风建设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将思政教育内涵与校风建设内容相融合,校风建设中学校宣传栏、学校官网缺少思政教育板块,难以营造浓厚的思政教学氛围,对学生价值观念、政治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在教风建设方面,部分高校没有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相关课题会议,一些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难以从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角度出发,严格落实思政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坚定国家立场。最后,在学风建设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适时向学生传递时政热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思政内容,致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深层次理解,思政知识层面较窄。

三、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结合学生多元化需求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在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应结合学生多样化需求,对思政教学内容予以丰富。一方面,立足社会实际充实思政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学内容要与多元化社会实际相衔接,如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思政内容时,可以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内容进行解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情况相结合,具体到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知,对思政教育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多样化需求,丰富思政教学内容。高校应基于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如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就业方向、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有需要,高校可以针对这些需要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

(二)应用多元化时代技术创新思政教学形式

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大部分科学技术都逐渐被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高校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优势,对思政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一是将科学技术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VR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戴上VR眼镜,在VR虚拟情境中进行交互式体验,例如模拟红军长征,了解党的“四个时期”“四个成就”的深刻内涵,感悟革命先烈为国家发展甘愿奉献自身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利用时代技术优势,了解学生多样化需求。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线上教学工作,如“四史”线上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线上学习“四史”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发展史、党史等思政知识[4]。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相关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了解学生对“四史”知识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今后思政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基于多元化社会实际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

高校应立足于多元化社会实际,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其一,优化本地资源配置,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思政育人平台。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资源,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高校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推进校企合作项目,例如学校与本地大型工业企业签订人才战略合作计划,将思政类课程教学纳入人才战略合作计划内容,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学校讲授专业机电知识及技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职业精神、职业礼仪、国家形势与政策;学生毕业后,高校安排学生去该企业实习,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二,将公益活动纳入思政教学社会实践环节。高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公益、寒暑假公益教学等,学生可以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辅导山区儿童读书写字等,通过实践感悟社会生活,明白待人处世道理,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借助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助力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发展。首先,在校风建设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宣传,如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传统校园传播媒介,紧跟时政热点,并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5]。同时,还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展示学校思政教学成果,促使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中;其次,在教风建设方面,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会议,对国家教育政策、重大会议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落实教师目标责任,严抓思政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规范自身行为意识,继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在学风建设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开展阅读红色经典主题活动,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相关书籍作为重点推荐作品,主动向学生传递思政知识,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助力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综上所述,在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要结合学生多样化需求,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积极应用多样化科学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思政教学形式进一步创新。同时,还应立足多元化社会实际,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挖掘校内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将思政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层面,并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内容思政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