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爱
德育包含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了将德育充分融入化学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处于不断变化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育本质是立德树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道德观念和树立人生价值。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认识到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是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不断变化的成长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德育与化学知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德育与化学历史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德育与化学实验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实现德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教师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教育的基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成人后成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成材立人。化学教师不能只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化学,化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起到了极大作用。化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让化学教学中的德育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资料为主,联系社会热点为辅。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存在的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通过化学教学与社会热点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保问题。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时,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元素构成,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其中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接下来是氧气。在了解空气构成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联系地球的气候变化,对学生进行提问:“温室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对环保问题关注的基础上,认识到温室效应是由于现代生活中二氧化碳不断排放到空气中,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比不断提高。接着向学生提问:“温室效应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得知,会造成冰川融化、气温升高等。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时,了解到水是生命源泉。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地球上的水含量十分巨大,但是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稀少,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虽然通过海水淡化的方法也可以获得淡水,但是海水淡化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不是一种有效省力的方式。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创造出一种可以高效节约海水的淡化办法。引导学生勇于不断探索科学新的知识领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民,立志报效祖国。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深入学习,了解到海洋中的水富含多种化学元素和丰富的化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德育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将教材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将德育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老师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机切入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微观粒子进行形象的动画模拟。学生虽然不能通过精密的电子观测仪器观察微观粒子,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观看微观粒子运动过程的动画,充分了解物质发生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夏天能闻到空气中的花香是由于具有香味儿的小粒子在不断运动,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分子的挥发。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知识,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微观世界中的物质,让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化学实质有更清晰的了解。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技术向学生展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子虽然进行了移动,但是分子并没有消失,而是从原先的物质中转移出来,转移到后生成的物质中。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微粒的数量关系,让化学反应的变化和数量变化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动画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过程发生的原理,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解答时遵守客观事实依据。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期,他们对科学充满了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将科学史融入化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化学教学与科学史的有机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心有祖国,勇于担当,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在化学课堂上融入科学史,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和投身国家的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方面储备。
例如,在学习“燃料及其应用”这一单元时,教师先为学生引入“燃素说”,这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关于燃烧的解释。虽然燃素说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但这是化学前辈在对化学物质不了解的情况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学性质的关于燃料的理论。在学生了解了“燃素说”后,再向学生补充关于拉瓦锡密闭实验的结论,燃烧的过程不是分解,而是化合。借助科学资料,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进步史,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科学家不断探索得来的。通过对科学史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意识。人们最初燃烧的物质是木材、煤炭,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燃油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又发现了燃气材料,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寻找和开发可利用的新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让学生结合燃料的发展史得知人类获取燃料的方式是向大自然索取,这种煤矿、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燃料的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应用和发展史,让学生树立科学环保意识,激起学生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浓厚兴趣,从而更加关注新能源开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化学实验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巩固化学理论的知识构架;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与理论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得到实验验证,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这一课时,课本上有对制取氧气这一实验活动的要求,学生在实验仪器拿取的过程中,对实验仪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拿取实验仪器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仪器,可以向老师提问或者向同学提问,这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实验仪器拿完后,学生开始对氧气进行制取,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前,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在氧气制作完成后,和学生一起探究氧气的性质。学生讨论后,再对氧气性质进行实验探究。这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将每个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得出氧气性质。这样的实验过程完成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德育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学中没有出现的深层问题不断显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素养支撑起化学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也要顺应时代。对于基层教师来说,专家培训是对教师的一场“及时雨”,对新课改中德育发展理念有引领作用,而且还能帮助教师打破瓶颈,为教师提供新思路和新办法,促进教师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例如,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对化学教师进行关于“师生德育共创”的学习讲座,针对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如教师缺乏德育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只是简单的处罚,缺乏细致入微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不能适应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发展要求等,教育专家都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除讲座外,还可以让教育专家对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在化学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育专家可以在课堂旁听,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化学知识的讲解,不能在细微处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师要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始终保持热情,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好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学生要有欣赏的眼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对学生充满信任,用信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目标,要不断学习,从知识中获取不竭的动力源泉。
化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一定要从细节出发,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