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利
(定西市陇西县第一中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在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相当必要的。在这一方面,能否有效提高学生求知欲望成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求知欲望的激发方式不只一种,而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强烈的视听冲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方法,相比传统的激趣手段,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学生注意力的快速吸引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例如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这一章的导入中,教师就可以播放河南卫视水下洛神舞的视频。作为传统文化作品,这一舞蹈展现了独特的美感,而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也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冲击。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学生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播放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出“传承”与“创新”两个字眼,进行本章具体内容的学习。
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有效激发学生成就感也是提高学生在课上求知欲望的重要方法。学生成就感与教师的评价密切相关,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相当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在过去,评价多以教师为主,以排名为主,以成绩为主,导致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会遭受打击,这是不利于教师赋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评价的方法也应当同教学的方法一同转变。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新的评价方法,以激励性、过程性评价有效赋予学生动力。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以课后作业正答率变化曲线进行评价。如学生正答率最近呈现上升趋势,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鼓励,而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与学生一同寻找原因。相比过去以排名为主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能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同时,在课堂回答环节,教师也需要多用“真棒!”“完美!”这样的鼓励性语言和点头的赞同性动作。这样,通过过程性、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探究中有效培养自身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分析思维是将一般拓展到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情境结合。同时,分析思维也是高阶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以记忆为主的方法是难以达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中,探究式、活动化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趋势,而一部分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能否创建合适的探究情境对于教学效率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推广、应用到生活中,从一般到特殊,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例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活动,进行“联系问答比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其中一个学生说出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另外三个学生说出其联系。如果学生说出重复的答案或者无法回答,则受到一定的“惩罚”。如牛和草,第一个学生说了牛吃草,第二个学生就不能再说这样的联系,可以说牛在草原上生活。而在活动进行中,为了获得胜利,学生说出的两种物体会越发看似没有联系。这样,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教师有效让学生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从一般到特殊,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
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知识只有应用在真实情境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价值,如今的学科知识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实践活动是政治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一般”的学科知识充分应用于“特殊”的真实情境中,对于学生分析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结合真实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真正地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例如在“全民守法”这一知识点学习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普法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一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中心开展演讲活动,对其他学生或家长给予影响。同时,在普法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己也践行法律的要求,并提升自身的品质。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普法活动中,学生就能养成积极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行为和习惯。
综合思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是以“分析”的方法对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传统教学中,这一步骤多由教师完成,学生总结能力相对较差。综合思维的培养与完整知识架构的构建过程是一致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变教师总结为教授引导学生总结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思维具现化的一种工具,能以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政治的知识结构,这一方面能辅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综合方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例如,在“哲学与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分为“哲学”“文化”两个模块,在思维导图上延续出两个最主要的分支。而哲学又可以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分支,并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再次细分,如“唯物辩证法”可以分为联系、发展、矛盾等内容,再延伸出相应更小的分支,最终形成一个直观而庞大的树形图。这样,通过思维导图,教师有效辅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架构,教授了学生正确的总结政治知识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综合思维与学习之后的总结与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评价与反思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以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反思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例如,在每个单元结束时,教师都可以想给学生布置“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业。这一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展开总结,将部分融为整体。第二部分为错题分析,学生需要收集自己在本单元错误的题目,总结其共性,如集中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集中到一类题型,并予以改正。
创造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生学习能力的组成中,创新思维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过去以考试成绩为本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按标准答案思考,这是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要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开放平台。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有固定的答案,而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标准答案”是学生追求的结果,学生很少主动思考更多的可能,自然也无法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因此,要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转变自己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开放式问题是结果或者过程不唯一的问题,而其中的不确定性能有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动力。例如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这一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而在回答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提出什么观点,教师都需要以类似“还有呢?”这样的回应进行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作为发散思维的结果。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以常规思维相反的方式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辩论活动是高中政治的重要活动之一,其中,对立的两个观点也正对应两种思维方式,对于引导学生以相反的方式进行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开展辩论活动,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例如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一章,在所有内容学习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其中,对立的两个观点为“人类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分别支持其中的一方,进行辩论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分别收集论据。在激烈的“交锋”中,学生不仅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学习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辩论活动,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师需要完成的目标。具体到高中政治学科,教师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以生活实践、综合反思、开放探究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也只有充分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