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彬
(西宁市第二中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实践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激发和引导。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展开互动式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共同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产生“教学共振”的效果,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师、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两个主体,两者具有平等的地位,依托交流活动输出与输入数学知识。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不能以平等姿态对待学生,不仅学生的学习意愿会显著降低,能力培养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数学教师需正确认知两个主体间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以便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很少会去主动地探索知识,所以创新思维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的状态。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展开互动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及个性思维的培养,以互动式教学为媒介,赋予学生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所理解的数学知识,或者以自己的视角所看到的数学知识展开实践探究,能够在多元化的互动实践中实现思维的启发与调动,丰富他们的实践体验,强化学习感知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勇于探索,进而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手段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并未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束缚在固有的模式下,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将其一一“掰碎了”,直接“喂”给学生,学生则是在被动的模式下,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模式呈现出极强的被动性,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相背离。
新课程视域下,我们倡导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旧固守传统的教育思想,还是将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被削弱,无法发挥主体作用。此外,数学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较大,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而选择采取“题海战术”,教师一味讲,学生拼命记,学生从头到尾都处于被动,教师掌握着课堂主导权,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师生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无法发挥其主动性。此外,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只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难以体现教学的互动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思维意识,教师在为学生营造师生互动情境的基础上,也应为学生营造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可以让每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及学习理念,分享数学成功经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主题,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可以交换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组间的生生互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默契程度,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此外,教师应注意合理安排生生互动的学习时间,并为学生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团队,这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吻合,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以及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营造竞争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教师一定要重视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应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础上分配小组,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小组竞争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加深互动的深度与效度,教师不仅要关注师生间的互动情况,还应该关注生生间的互动效果。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在让学生展开小组互动的时候,要让学生以这种科学划分的模式来实践,能在彼此熟悉的情境下增进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可以说得上是高中数学课堂十分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更为深层的学习实践与探究,让学生深层地挖掘学习内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逐层打开学生的思维,实现对数学知识奥秘的多元探究,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例如,教师在教学“椭圆”时,就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相关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去实验、去猜想、去推导,进而去应用,能够逐渐由感性到理性,深层认知定理,揭示椭圆相关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的知识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十分经典的椭圆题,让学生展开互动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这一经典例题的完美解答,推进互动实践的深度。
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学生的数学基础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保证班级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互动当中,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然后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计划。首先,依据循序渐进原则设计问题。通过合理设计教学问题,既可帮助学生巩固已有数学知识,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继而调整教学计划。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以便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兼顾所有学生需求设计问题。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将各个学生的提升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方可使所有学生深入参与进来。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新知识接受能力,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学生的需求,将会使他们逐渐累积更多的问题,导致其学习信心进一步降低。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鼓励这些学生作答,帮助他们逐步建构起数学学习的自信。
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一定的培养,还需要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落实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教学设备中抓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优势,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科技性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数学进行更加具象化的理解,这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手段。在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状态下,合理使用地教学设备,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庞大信息优势,让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更加广阔。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对于抽象化的高中数学知识可以起到具象化展示的效果,对于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一些重难点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达到有效的化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专业素养的考验和提升,一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而对教学设备进行熟练化的操控。只有教师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才会被积极调动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所调动起来的主动参与意识会和现代化的教学改革相融合适应,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也就会稳步提高。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立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结合评价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案,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一要科学选择教学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选择评价标准时,不应仅局限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还应将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进步情况、思维和能力发展、日常作业情况等,纳入教学评价中,确保其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反映出来。二要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承认、尊重和善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基于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表现,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在快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同步提高综合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中积极创设互动条件,科学实施互动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互动意识不足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