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巩留县提克阿热克镇中心小学 新疆 伊犁 835400)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文化与民族共同发展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及情感,能够唤醒人们心中深处美好及高尚的情感[1],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经历了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延续至今,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理应努力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古诗词拓展到更多领域,使它充分发挥其自身魅力,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及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应用能力,同时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文化精神提升。
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是文学史极为重要组成部分。诗大多适合“言志”,而词相比之下更适合“抒情”。无论是诗人还是词人,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掌握艺术技巧,严格的按照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及丰富的意向、充沛的感情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古人的精神世界,因此诗句本身就是拓展小学生文学知识面很好的载体。而与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文学流派也是增加小学生文学知识的一个方面。如李白号称诗仙,杜甫称为诗圣,“三曹”,“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新乐府运动等等,无一不是对小学生文学知识的拓展。同时古诗词中很多动植物的描绘也具有很多意象表达及不同含义,是拓展小学生文学知识面的极佳途径之一。如荷花,又可称为莲花、芙蓉,甚至为菡萏,诗词中的杜鹃与鹧鸪出现多与其叫声相关。折柳相送因柳与留同音。
由此可见,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将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讲解,对于小学生文学知识的拓展能够给与极大的帮助。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学生潜移默化后就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增强文学素养[2]。
古诗词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兴旺衰败,或直接或间接传达出历史的投射,形成独特自己的“历史史册”。古诗从其诞生之日就与当时社会密不可分。所谓“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诗经》与历史的关系更为亲密,风雅颂都是记录当时社会的风貌。汉乐府也被认为是汉代采诗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群众对社会的看法,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宗旨也被后代诗人奉为圭臬。唐代杜甫号称为“诗史”,更是将诗歌表现历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古诗词篇幅简短、词汇优美、内容积极向上、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语言优美性及形象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的熏陶。古诗词中造就了大量描写祖国的自然风光、壮丽河山、文化特色以及人土风情的千古绝句,这些都可作为丰富地材料为地理教学提供独特的载体。地理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痛苦万分,记忆起来更是负担沉重,而一些诗词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事物、成因、现象、特点,内容丰富、记述详细真实,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有趣的背景参考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古诗词中的边塞诗、田园诗、军旅诗,大部分其内容除了抒发作者当时的个人情感以外,还会描写到作者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拥有着不同的地貌风情,所渗透的地理知识更是别具一格。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已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传诵不止。它所描写的就是庐山的瀑布之高,瀑布之高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庐山之高。也正是由于庐山的海拔较高,山上的气温也会较低,故盛夏之时很多人会到庐山避暑。就好像是在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旧是白雪皑皑一样,充满着自己的风情地貌。再例如,宋朝诗人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反映出的是庐山的雄秀绮丽,就是极为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由此看来同样是写庐山的诗,两位诗人所描写的角度不一样,所阐述的方向不一样,便让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庐山的不同地理知识、地理特点。
优秀的古诗词其语言的优美凝练就是遣词造句的典范。例如唐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用的极好,让我们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绿色魅力。由此可见古人在炼字上的别具匠心,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以看出古诗文的语言优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通过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精练的绝妙之处,让学生明白掌握这种语言方法并且学会应用,久而久之,就会提升自己的语言优美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语言特色。
古诗词除了语言精美凝练,带有一定的韵脚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刻画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人物塑造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好古诗词可以完成这一目标。古诗词给学生提供了完美的想象空间,小学生要想充分了解诗中的意境以及诗句中的言外之意,他们就需要学会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充,用意象去领悟,对古诗词进行再创造,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完整的独特的画面,在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过后,小学生就拥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构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想要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纵观语文教材编写收入的古诗词,绝大部分都是传顷千古,可以激励后人的爱国的优秀诗篇 ,承载了自古以来历代的有志人士想要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奉献精神,是培养当代小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良好范本。绝大部分中国人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李绅的《悯农》,这其中的千古佳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们记忆中经常在学校食堂里张贴的固有标志。古人习惯以诗言志,因此蕴含哲理思想以及壮志踌躇的比比皆是,但其中还有一大部分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发展史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坚强忍毅的品质,使人读完会自发从心头涌出民族自豪感。例如,唐朝诗人王维的《出塞作》,这是一首七言的边塞诗,前两句描写了打猎的壮伟声势,渲染了边塞战事紧要剑拔弩张,后两句写了吐蕃儿女凶猛强悍,同时暗喻了边塞军情紧急,为诗的下半首做好了铺垫。五六句则直接写出军情形势紧迫,唐军士气大战,不畏强敌的作风。最后两句写唐军大胜,按功行赏,以此作为本诗的收尾,颇为得体。这首《出塞作》写的极有特色,反映出当时激烈的战斗情况,同时用了对比的写法,既描绘了吐蕃的强悍,也写出了唐军的从容不迫。两相对比之下,突出了盛唐时期唐军的骁勇善战以及国力鼎盛,更加能感受到诗人自身想要表达的自豪、喜悦之情。从此诗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以及不畏强敌、镇定自若的状态,可以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坚毅品格的塑造极为重要。古诗词就是帮助小学生塑造坚毅品格的切入点。小学期间所涉及的古诗词大多数都是历代诗人抒发豪情壮志以及坚持高尚情操的绝世佳作。诗中体现着作者思想情感以及希望寄托,表现出当时历史阶段的社会进步状态以及文化思想,带着浓重的文化价值[4]。有助于小学生坚毅品格的塑造。
郑燮的《竹石》表达了自己坚忍不拔、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李白的《行路难》则告诉读者在遇到艰难险阻时要永不放弃,于谦的《石灰吟》表达了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的人生态度……一首又一首精炼隽永、远见卓识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们看到各代诗人的才华横溢,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志向高远以及自身的坚毅品格。在小学教学中可融入这类古诗词,教授此类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诵读,进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来帮助小学生塑造自己的坚毅。也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类古诗词作为座右铭,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秉力前行。
古诗词内涵丰富,种类多样,或抒情言志、或抒发壮志、或描绘山川河流之美、或记叙经历,一词一句彰显了诗歌的自然美、人性美,在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作者的情感,透过文字的表面感悟作品的独特韵味。对于小学生培养其个人修养来说,有着巨大的帮助。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修养及志向。言古人之志,修自身之道。例如,通过学习《石灰吟》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想象石灰被“烈火焚烧”的场景,由此与作者产生共鸣。变虚境为实境,阐述、讨论“石灰”的品质,然后由此引到自身修养,谈一谈自己的所感所悟、自己的志向以及从“石灰”身上,可以学习到怎样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古诗词学习,将所感所悟转换到自身,既扩展了小学生的文学知识,也提高了其个人修养,可谓是双赢!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了相对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增加了古诗词所占的比重,对于小学教育提出了相应的革新要求,因此当今社会我们要正视古诗词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全新的教学辅助材料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作用,使其在小学课堂中与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将其推广。对于如何正确的实施古诗词教学,让其在小学教育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也成为了一个很具有研究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