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以学定教”的思考

2022-02-18 18:42胥春芳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独立思考

胥春芳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大庄中心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引言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持续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从教学目标的层面着手,同时还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层面着手,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避免再出现传统大众式教育中所出现的“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学生不懂的问题没有涉及”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学习成效的提升,甚至容易出现厌学问题。以学定教的思路将为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方向,重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基础调整教学策略,以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的提高。

1.“以学定教”的基本概述

“以学定教”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的教学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将充分依据学生的综合学习,确定课程教学的起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学生的学情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基础能力以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充分结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和情绪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使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情况相匹配。教学起点不宜过高或过低,进而使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促进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成长,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能力成长和智力发展服务,充分了解把握教学活动的起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基础,从而能够使学习活动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希望和鼓励,持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2.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以学定教”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忽视学生的学习层面,在此模式下学习,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机器,在学习活动中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以教定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表面上能够使教学活动更高效,而本质上却是单一化的灌输式教学路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中。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层面抑或是学生的层面,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打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结构,更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拓展中始终处于主动性的地位,能够不断增强思考能力,提出学习的问题。由此可见,通过“以学定教”的模式,能够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更关注于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2.2 有利于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在新课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课文的预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对学生的问题收集的基础上,就能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综合情况。例如在字、词、句的认识上存在的难点,对于课文内容理解出现的偏差以及所提出的创意性问题等等,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1]。而在教学策略中也将更注重于点拨的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从表面上看会使教育过程更复杂,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往往能够提高效率,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教师能够找到学生最需要强化点拨和引导的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已经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与教材,而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却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能够充分运用启发式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真正摸透学生的疑难和问题的基础之上,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不断促进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持续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核心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不断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以此构建丰富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将教育的要求付诸实践,在充分分析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平台和机会。这一过程将不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与此同时,还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联想能力,学生能够成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2.4 更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

“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作为独立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将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性的安排,而并不完全以教师的意志为纲领[2]。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会更强,能够评判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盲点和困惑。同时,也能够深入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自信与快乐,不断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立性,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主动实践、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强劲的助推力,不断实现学生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成效。

3.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以学定教”的具体策略

3.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三教三不教”的原则

在“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整个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为此,教学方案的制定应当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取舍,遵循“三教、三不教”的基本原则,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三不教”是指以下三种情况的知识“不需要教”。第一,学生完成先学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或是凭借其知识能力水平能够看懂和学会的知识,比如基本的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看懂或是经过独立思考、资料查阅的方式能够理解到这部分知识,比如生僻的字词;第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不能解决,但经过小组讨论学习后能够理解到这部分知识,比如对内容的理解。以此为标准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筛选,确定在课堂中需要强化教学的内容,重点筛选“三教”内容作为教学重点[3]。第一,学生通过个人思考之后存在疑问的这部分知识;第二,通过工具书的查阅后与原来的知识出现了矛盾的知识;第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见解且形成了认知冲突的知识。通过“三不教”和“三教”的结合,能够使整个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将学习主体持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培养质疑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2 掌握教案应用的度,加强对前置性学习的关注

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案的使用应当把控一定的度,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素材,提高教案的丰富性外,更应当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进行教案内容的筛选,使教案能够与本班学生的特点相匹配,能够将教案内容灵活应用。为此,应当重视前置性学习的应用,持续关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综合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归纳和总结[4]。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课文中,教师应当重视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资料的搜集学习,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在此过程中,可以将信息技术与预习相融合,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更有利于对教案的优化和查缺补漏。比如通过课堂教学系统为学生推送前置性预习的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初步学习古文,对学生而言挑战极大,通过检测的过程了解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而为学情的分析奠定基础。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字词,可略过重点,聚焦于具有困难的内容讲解上,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3.3 提前与学生“约法三章”,学习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综合能力,是个体成长过程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而独立思考的能力则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强化思考,启发学生对于任何知识和事情都能够主动问为什么,能够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或该现象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等等,不可盲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促进深度学习,不断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自主性学习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思考能力特点设置自主学习的引导性任务,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从而确保引导性问题的价值。

在前置性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可提前与学生“约法三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能够做到三问、三不问,以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预习的成效,更有助于教师掌握真实的学习情况。所谓“三不问”,主要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三种情况“不要问”:第一,通过阅读就能够理解的内容;第二,在预习过程中刚开始不能理解,但经过思考之后能够理解的内容;第三,自己思考没有结果,但与同学讨论后能够得出答案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能够积极深入的思考,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在与同学交流和查阅工具书基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学习,以此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而针对于在学习中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不能理解的内容、工具书和原有认知有出入的内容、在讨论中存在分歧的内容则必须要问,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自身能力的识别。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预习中,初步接触古文,学生对于字词句以及内容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难度。

3.4 在问题引导中“先浅学”,合理使用教学辅导书

在“以学定教”的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为此,就需要展开课前预习的专项活动。而这个阶段的预习活动通常是指相对较为浅层次的学习过程,可以称之为“先浅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对内容进行解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工具书,但不能够依靠教辅参考书。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在没有辅导资料的帮助对课文内容难以形成全面的理解,所以预习属于“浅层次”的学习,也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综合情况的种养方式。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背诵以及读后感受,还需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2~3个相关问题,这是浅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思考[5]。与此同时,预习的过程需强调“裸读”的过程,让学生摆脱教辅书籍的依赖性,能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尤其要解决过度依赖教辅书而产生的思维惰性,影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更影响创新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预习中和课堂中不思考,而是根据教辅书籍提出标准答案,难以实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的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练习的过程完成字词句,在不借用教辅书的情况下能够对内容进行简单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谁问”、“问什么”、“问的结果怎么样”等等。同时,还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生活提出其他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怎么学习”、“怎么提问”、“向谁提问”等等,进而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发展有全面的认识,以此调整课程教学策略。

3.5 收集并整理自学问题,实现“浅学深教”的无缝连接

“以学定教”在完成学习基本情况的搜集基础上,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准备教案。而在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中,学生将提出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取出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匹配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分组,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交流成果展示的机会,避免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滥竽充数。同时,对于交流成果展示,也将促进学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了解,以此确定在集中讲解中的具体策略,并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学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浅学”基础之上对学生在词句学习以及对内容理解上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分为不同的类别,明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否会认会写文章中的生字,是否能够正确的完成词语的朗读。同时在能力的评估上,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句实现对内容的理解,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是否对于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物产有相应的认识,在预习中能否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能够充分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特点、是否掌握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观察方法等等,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持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注重与教学对象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反馈,来实现教学策略的优化。“以学定教”的教学方针为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考角度,教师应当立足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持续增强对学生前置性学习成果的关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并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个性化指导,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谈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