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路径的探析

2022-02-18 18:37赵婧辰
关键词:德育课文小学生

赵婧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要求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故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语文教师需要持续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研究教学对策,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为小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德育渗透路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一、德育渗透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一)意义

1.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小学生取得信息的关键来源就是教材阅读,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阅读指导教学把德育渗透至语文阅读课堂中去。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对学生展开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向善、真、美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除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还可以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2.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有诸多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品德高尚的人物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对世界有进一步的认知,让学生明确社会是美好的、人和人之间是彼此帮助的,这些正能量的信息传递不但可以促使其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其受到优秀品格的影响,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相当有利。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是比较广泛的科目,阅读内容类型较多,涵盖的德育知识点较多,可以辅助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二)必要性

1.全面培养小学生,完成德育任务。教育部指出,要培养当代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部提出的小学德育目标中,“五爱、四习惯与三精神”均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一致,因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作为核心,德育渗透作为辅助,对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和德育培养工作,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辅助学生正确分辨复杂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时代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可是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小学阶段的学生仅具备初步的判断分辨能力,不具备全面科学的分辨能力,无法排除不良信息,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阻碍。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品德,进而使其具备较强的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现实情况

(一)对德育渗透缺乏关注度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分数的高低,尚未充分注意到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德育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语文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学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与思想文化,语文学科与德育结合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一部分教师以为和德育有关的教学只会耽误学习,甚至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因此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课堂时间在德育渗透上,最终导致德育在语文课堂中出现了空缺。

(二)教学方式滞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十分保守,缺乏创新,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往往会把教学的关键点放在课文的中心思想上,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仍然需要全面分析课文。尽管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部分教师也已经把多元化教学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中,可教学内容始终未得到有效的调整,教师教学的关键点依旧是在文章结构与形式上。教学模式尽管得到了创新,仍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该种教学方式不但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

(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时期,语文教材基本为统一制定,因此教学内容大体相同。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规定教师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内容有很强的灵活性,为充分响应新的教学要求,多数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自主学习。但由于小学生经历较少,对课本一些内容根本无法理解,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教学产生了差异,与教学内容有所偏差。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需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拟定健全的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适应小学生阅读的课本内容,教师从旁加以指导,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四)不具备健全的评价体系

为充分适应新课改教学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规定学生要将情感融入文章。虽然该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过即使学生可以想到多种结论,语文教师也仅是将课本里面的答案当成是唯一标准。假设学生所给的结论和课本不同,甚至学生的结论更新颖,在教师心里依旧是不符合规定的。所以,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内容拟定健全的评价体系,为小学生预留足够的想象空间,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路径

(一)提高道德素养,发挥模范作用

教师应当在人品和学问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发挥模范作用。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如果一名教师自身道德素养低下,缺乏道德涵养,又如何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按照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待人接物,课上要使用文明用语,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语与学生对话;课后,教师应严于律己,真诚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避免学生产生抱怨的情绪,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为小学生发挥模范作用。

例如学生回答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回答。有时给予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就会获得很大的鼓励。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也应当适时鼓励学生,要不断散发教师的魅力,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深挖教材德育元素,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还在发展阶段,其经历较少,所以可塑性很强。故而,教师可以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仔细研究和阅读文本,掌握文本,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渗透。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该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继而体会人物的情感内涵。首先需要组织学生默读,迅速处理好文章中的生僻字,组织学生尝试进行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概括文本,主要是考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篇课文讲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无家可归,在雪天卖火柴,她擦燃了几次火柴后,最终在幻觉中冻死了。学生通过课文概括,能够掌握人物的命运,进而感受其命运的悲惨,对人物身世产生怜悯之情。然后进行提问:文章中的主人公总计擦燃了几次火柴?主人公分别看到了什么,这些影像又都代表了什么?随后,教师要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进行探讨,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述自身的想法和对文章的感受。例如,一些学生认为文章中的小女孩很可怜,没有家,孤苦无依,也没有美味的晚餐,最终还被冻死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且认为自己比文章中的主人公幸福多了,所以需要努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语文教师通过阅读课题,深挖教材里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在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幸福,明白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要乐观对待每一天,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三)丰富阅读资源,全面渗透德育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依托课文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出来的教学作用很有限。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将课外资源适当填充进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基于此,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述课文背景,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全面渗透德育。

例如,《示儿》一诗中,作者深刻抒发了自身对于家国的情感,可是这首诗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较远,小学生不能彻底理解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这首诗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难顺利进行。鉴于此,教师需要预先采集好课外阅读资料,同时把资料全面渗透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南宋阶段的历史背景,让小学生通过背景进行深入阅读,进而认识到诗中的内容,体会作者传递出来的爱国之情。其次,教师需要在作者简介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为学生讲述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新的感悟,渗透德育内容。

(四)借助情感渲染,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具备人文性,是蕴藏了深厚情感的科目。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情感性,教学上也缺乏情感的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通过自身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文本内容,借此开展情感方面的教育,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父爱之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与其父亲的故事,着重彰显了父爱的伟大,表达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刻的爱。在进行文章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元素。为展开情感渲染,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父亲》这首歌曲,以此渲染课堂氛围,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则需要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彰显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表达,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教师也可以联系新旧知识,比如结合《游子吟》或《慈母情深》,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要求学生在下课后写一篇有关此次课文阅读的读后感,描写自己对父母的爱。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使学生透过文本体会到背后的情感。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结合德育理念,合理借助各种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找到德育和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