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青
(丹徒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镇江 212000)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英语学科成为了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都高度重视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设备构建了新的教学环境,这个智能环境重新构建了我们的学校教育,作用于各个学科的教育,也包括英语教育。而阅读理解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模块,在智能环境作用下,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
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英语阅读课堂生态教学模式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利用阅读教学资源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建立契合中职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要求,由学习者、教师、教学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这四大生态因子构成的一种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坚持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习者个体学习意识和学习需求,以生态语言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各个教学生态因子协调发展,构建生态化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具体的研究实践如下:
根据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状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人工智能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依托,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调整,使教学模式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将多种先进技术,给学生营造接近真实状况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此外,人工智能在教学效率、学习效率评价与预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动态模式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
人工智能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之所以能提升教学效率,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原因在于它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和谐的学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场景,比如借助人工智能可以打造更具效率的学习资源获取环境、课堂生态环境、课外生态环境、实践生态环境。
阅读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教材可以通过优美的文章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意境,而在当前使用的中职英语教材时,教师发现部分文章虽然优美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但却因为中职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而不能被理解。初中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进入高中学习,而实情是中职学生因为不怎么学习导致分数不够才就读的职业院校。就拿《Famous People》一文来说,其主要是描述一些外国的知名人物,但前面也说了,中职学生大多是成绩不佳才读中职的,因此不会去理解其中内涵,更无法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阅读内容的深入探讨。
部分教师在开展中职阅读教学时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质量不高,教的多但学生学到的少。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还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也对英语失去兴趣。从而使得阅读课变成了看书课和一言堂,学生只能闷头看书和听课做笔记,教学情境沉闷,老师在上面进行填鸭教学,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看起来严肃认真却压抑了中职学生原本活泼的天性,从而使得课堂缺乏互动,没有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中,强调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主导课堂,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的这种教学观念。但在实际实施中,相当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度,使得学生没能积极自主,而是放任自流,学生看书也没有计划性,提出的问题也容易天马行空,教师无法把握课堂节奏,使得自主性学习成为空话。
一方面,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在无意识间影响着学生,带领学生共同感受英语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和学习意识,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在阅读课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用有趣的话题作为拉开课题序幕的切入点,导入所学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各种阅读教学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整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生态位,为学生打造轻松、高效的教学情境。
3.2.1 课前,开展个性化导学和预习
课前导学是个中职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课堂学习和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课前,教师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公布教学目标,发布预习任务、情景资料和知识背景等,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并设置不同难度的检测,比如跟读词句、回答问题、人机对话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自主选择完成,人工智能平台及时评阅反馈,并一对一纠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清晰的驱动任务,更有效地开展个性化学习,保证了课前预习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信心,形成更加丰厚的知识储备,凸显了学习者这一生态因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平台自动收集并分析课前预习和自主导学的数据,教师在平台上清楚地看到统计结果,从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确立重难点,更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资源,更有目的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3.2.2 课中,调整师生生态位,营造生态化教学环境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局限、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生态课堂强调学习者、教师、教学媒介、教学环境这四大生态因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首先,教师要适应生态课堂的需求,教师的生态位应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课堂设计者、教学评估者和学生的同行者。其次,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时刻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参与者。最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国内国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方方面面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真实匹配的虚拟情境、模拟职场,使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有情境。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生态圈里,可以享受良好的体验感和强烈的代入感,得到充分展示的空间,提高团结合作、互相评价、互相学习的能力,由原有的群体学习转化为动态式、交互式的学习。这样的生态课堂使传统的师生角色得以转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使其真正成为生态课堂的主体。
3.2.3 课后,形成生态化评价
生态课堂的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而是适应生态课堂需求的更全面、更综合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团结合作、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师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采集到多方位的有效课堂数据,如平台上记录的学生答题数据,以及摄像头采集的学生情绪数据等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专注力、参与度等情况,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师根据学情推送分层次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批阅主观性作业,人工智能系统负责批阅客观性作业,并结合主客观评价,自动生成生态化、综合性的评价报告。
生态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问题创新提出的教学思想,从知识教育本身出发,利用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生态课堂上”利用交互式教育手段和互动探究模式,将教育主线思想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生态课堂,激活了学生这一生态因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气氛活跃,由于兼顾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意识和需求,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个性化阅读等自主学习方式和探究拓展成为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学习手段,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思路相互交织,相互弥补,整体学习状态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学生不容易出现分神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职生态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控制教学节奏,帮助老师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教师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成果,并帮助职校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理论知识和信息化技能。同时,由于使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在新的智能环境中教学,师、生的积极性都被大大地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际上,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还是应该以人为本,课堂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进行教学,智能设备和智能环境的作用依然是辅助教学,而非完全依靠其完成所有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