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公思维训练观及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2022-02-18 11:32卜祥甜
今天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材语言思维

卜祥甜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宁 273100)

思维训练古已有之,《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等等,都主张教育中要进行思维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思维能力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关于思维训练方面,张志公对此做过详细论述。

1.张志公思维训练观的主要内容

1.1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这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原则

第一,语言与思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密不可分。首先,从学科性质来讲,张志公是“工具说”的倡导者,这里的“工具”不仅仅是“说话”的工具,还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要转化为语言来与人进行交流的,没有思维语言就无法成为工具,所以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次,正因如此,语文教学中才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张志公《关于语言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强调不能忽视语言教育,语言能力的高低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解读中强调:“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会关注到语言的思维表现,语言里边的思维逻辑,通过思维和语言的互动关系,应该说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是共生共长的。”

第二,语言训练要抓住关键期。许多学生口语表达或写作能力不强,是因为思维水平不够,张志公主张开发智力的工作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因为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的关系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密切。他提出幼儿时期的语言训练最好要结合儿童的实际,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可以设语言训练课,可以与唱游课相结合或者寓于游戏之中,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以语言训练为桥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此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自然会相应进步。

1.2 思维训练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知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二者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张志公主张教师把语法、修辞、逻辑结合起来讲,进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而教材是思维训练的凭借,一篇课文中含有大量的可教学的东西,学生要学课文的词汇语法篇章,还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懂得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中心观点。例如学生学习《陋室铭》,知道了作者用“诸葛庐”和“子云亭”说明自己的房子不算简陋,以此论证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惟吾德馨”。学生在此学会了类比式推理,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以及如何表达的,就能明白文章的绝妙之处。

1.3 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与建议

在传统语文教育方面,张志公看到了一些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但同时他以客观的视角分析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可取之处,就思维训练方面来说,他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传统语文课本中有些含有启发儿童智力的故事,比如《三字经》、《蒙求》中“磨杵作针”、“司马光砸缸”等,他们学到了铁杵磨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司马光机智果敢的智慧,儿童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很强,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他们学习经验启迪心智。第二,读诗可以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尤其是浅近的好诗,其中含有的平仄对仗美、语言美、意境美,能够增长学生思考力和想象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一句就能引起学生无限遐思。第三,从“属对”中进行逻辑训练。属对中的语句是分类编排,句间乃至句中的对应都有规律的,例如统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摘录自古代《声律蒙求》的《对韵歌》中有词性一致的相对、类别一致的相对,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

1.4 文学教育中思维训练的作用

张志公特别强调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他曾郑重指出传统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之一是自讲四书五经以来就忽视文学教育。关于文学教育中思维训练的作用,张志公在《关于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中论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文学能够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很多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素,他认为并非只有文学家才需要文学教育,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吸引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大家”的注意,就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与他们头脑相通,所以应该看到文学教育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其次,他主张初中增设文学课,“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4]具体来说,他提倡学生文学的阅读量要大——课内外结合、阅读的范围要广——古今中外都有涉猎,通过阅读这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2.张志公思维训练观对现代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启示

张志公的思维训练观对现在的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好思维训练,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呢?

2.1 以口语交际为依托,将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语言训练包括语法、句法、词汇等多方面的训练,而口语交际是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下面就从这方面谈一下语言训练的落实。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思维能力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且统编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口语交际练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口语教学方面,第一,要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儿童模仿学习能力极强,极易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这个时期可以积极与他们“对话”,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第二,加强听说读写训练。这四者之间没有孰轻孰重,不可代替不可分割,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语文教学要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一堂课中不光要学生眼动、耳动,还要口动、手动、大脑动,这样的有效训练才能让学生语言与思维和谐发展。

2.2 源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丰富学生的积累

第一,以教材为蓝本,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张志公十分重视教材的作用,因为教材中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的文章,要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悲剧的成因等的能力,教会学生表达观点时理据并存,增强说服力。例如阅读教学中评析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人物形象,我们都认为她很虚荣,为了参加晚会去借项链,如此还不够,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虚荣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迷失,是不好的品质,还应该看到后来她为了还上项链而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赞扬的,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力求使学生学会看待问题的视角全面深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第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语文从来不是书本上的语文,它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等都有紧密的联系,语文课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切忌把学习语文的路子走窄了。教师可以设计讨论式发散思维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初中课文《木兰诗》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替父从军杀敌无数,为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立下了汗马功劳,假如当朝皇帝知道了她是一介女流该是如何反应呢?”接下来学生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十分精彩。这一环节设计使得课堂踊跃程度特别高,既能让学生通过锻炼想象培养发散思维,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发言借鉴补充自己的思维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对学生的想象加以赞赏,也可以参与进来跟同学们一起想象,这样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思维提升效果极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突破教材的视野,探索更多更精彩的知识,学习生活实践中的语文,充分践行“大语文观”。

2.3 做“优秀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这方面张志公提倡教师应该变自发为自觉,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当前“学生主体”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语文课堂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二,将语言练习贯穿于日常,开展辩论或演讲比赛等多形式的活动。辩论赛能够有效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使同学们学会以理服人;演讲比赛看重内容的逻辑性和思路的条理性,能够使学生增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在比赛时,还在赛前的准备、赛后的反思总结中,类似的还有相声小品等一些语言类节目表演、课堂头脑风暴等都能达到训练作用。

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契机无处不在,张志公的思维训练观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维训练启示,对教师给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和参考,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变化,留心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情。另外,思维训练不仅仅是学生的训练,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训练,要让“教师下水”成为常态,正如叶圣陶所说“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教师要指导写作,不空讲些作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5]

猜你喜欢
教材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