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欣 林 琳▲ 孙 蕾 刘 玲 李 欣
1.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房,辽宁大连 116033;2.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外科,辽宁大连 116033
因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血管内科四病房每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量多达400 余人,急诊PCI 的患者量高达300 多例。而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1-3],故而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意义重大[4-5]。在此期间为了保证科室急救工作顺利开展,自2019 年12 月起实行复盘实战及场景模拟应急演练。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提升[6-8],经过一年多的培训,科室人员应急抢救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四病房21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7~41 岁,平均(34.3±3.3)岁;其中护龄5 年以下的护士2 名(9.5%)、5 年以上的护士19 名(90.4%),本科以上学历20 名(95.3%),研究生以上学历1 名(4.7%)。组织共24 次实战及复盘模拟急救演练,每次参与实战及急救演练护士21 名,直接参与者48 人次。实战及模拟病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17 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5 例、院内陪送途中突发猝死2 例。
1.2.1 组织结构
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负责制订培训计划,科室质量小组组长负责整理数据及提问。计划间隔2 周做一次复盘演练,设立实战及场景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标准,全体护士参与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其中1 名护士负责全程录制视频,之后通过复盘形式,共同探索问题所在。
1.2.2 培训内容
1.2.2.1 制订计划 根据复盘法制订演练计划,复盘方式为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提高。每2 周做一次复盘式急救演练,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鼻塞吸氧、静脉穿刺及吸痰技术等急救技术,每次持续90 min,通过实战及演练不断优化应急处理流程。
1.2.2.2 培训及演练 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应急预案流程及团体技术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培训后以此流程为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针对人力不足情况下心血管内科四病房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进行演练,在实战及演练中培养护士病情观察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9-11],不断修订急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演练由工作人员扮演患者家属,模型人扮演患者。护士接到呼救信号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 名护士、1 名医生参与。方法:护士甲听到患者家属呼救后,立即推抢救车来到患者床旁,首先呼唤患者、判断、确认患者是否呼吸心跳骤停,护士乙携除颤仪并通知医生组织抢救,和医生共同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抢救并做好记录,并由医生交待病情,安抚患者家属情绪,抢救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应急实战及预案演练过程中,一人负责全程录制演练视频。演练结束后,重新观看演练视频,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最后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对演练进行总结,之后护士甲、乙和医生就相同案例再次演练,强调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实战及预案演练全过程。
1.3.1 理论知识即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问卷,对参与的全科护士进行测评,急救知识问卷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鼻塞吸氧、吸痰技术及静脉穿刺等相关知识,问卷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12]及《护理综合实训》[13]编制,共20 道题,均为单选题型,每题回答正确给1 分,满分20 分制,由护士长发放、审阅,闭卷填写。问卷应用Cronbach’α 系数从内部一致性的角度筛选条目。本问卷总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92。
1.3.2 急救实践能力
急救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标准根据大连市中心医院团体技术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为标准进行考核。培训前后两次测评均由心血管内科经验丰富的3 名护理专家和科室主任共同完成,考核内容为:病情判断,在抢救过程中医生及护士的站位及配合情况,临床常用的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鼻塞吸氧、吸痰技术及静脉穿刺术等。急救临床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仪表5 分。(2)结合案例现场评估5 分。(3)用物准备5 分。(4)操作过程60 分(根据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5)总体评价20 分:①程序正确,操作熟练,动作规范。②人文关怀始终,注重患者感受及保护患者隐私。③结合案例,临床思维正确,护理措施及时有效。④符合无菌操作原则。⑤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和职业防护。⑥全都配合默契。(6)与本操作相关知识提问10 分,满分100 分制。
1.3.3 急救用物准备时间
采用病例场景模拟的形式,计算护士准备抢救物品的时间总和,时间以秒为单位。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配对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复盘式培训后,科室护士的急救实践能力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盘式培训后,科室护士的急救物品准备时间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复盘式培训前后各指标结果比较()
表1 复盘式培训前后各指标结果比较()
复盘式培训后,科室护士各项急救知识问卷: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鼻塞吸氧、吸痰技术及静脉穿刺术,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评分比较(分,)
表2 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评分比较(分,)
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娴熟的技能及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与协调和抢救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复盘式培训,让护士学会在应对患者危急病情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通过与心内科专家探讨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而完善流程,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了护士的实战水平。我院心血管内科现将复盘行动应用于急救实战及预案演练,结果显示通过复盘演练,能有效提高急救实践能力,缩短急救物品准备时间,准确地找到目前医生和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抢救初期的物品准备阶段做出了相应的改善,通过演练发现气管插管的物品准备所需时间较长,因此科室自行制作气管插管包,将气管插管所需物品装在一起,当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时能快速将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其次,科室还将环氧乙烷灭菌后的简易呼吸球囊与面罩及导管处于连接功能状态,当抢救需要球囊辅助通气的时候能够立即使用。与此同时,通过日常演练培训,让护士对急救物品的位置及使用方法非常熟悉,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节省急救物品准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抢救车侧面指定位置还安置了收纳挂袋,里面放置了抢救记录本等一些物品,方便记录抢救用药及时间。科室还在挂袋中放置了一次性橡胶手套及黄色医用垃圾袋,方便在抢救时加戴手套及收集污染垃圾。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复盘式演练,护士在急救知识和临床急救实践能力都较之前有很大改善。通过反复实战及演练让护士对常用急救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更加准确,在抢救过程中与医生的配合更加默契。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护士对临床中常用的急救操作技术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鼻塞吸氧、吸痰技术及静脉穿刺术,掌握的更加熟练[14]。通过不断总结、分析、改进及反复的应急实战及演练,对应急实战及预案演练过程中护士存在问题进行完善[15-16],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让科室里不论是刚毕业的护士还是经验丰富的护士在应对患者危急病情时能有效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护士们的现场急救的决策能力,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17-20]。
抢救实操和演练的过程中,发现监护室中的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经常会有患者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转到普通病房”等问题,如遇上同住监护室有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让很多患者更加恐惧不安,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病情恢复。因此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付出了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和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与患者交谈,解答患者的疑问,必要时联系我院心理门诊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平复情绪,专心养病,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通过复盘,能够细化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尤其在急救演练过程中,能够找出每个人身上所存在的理论与技能上的不足。通过复盘可以让护士学会利用别人的经验教训积累自己的经验知识,加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增长急救知识,提升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从而选择最优质的临床护理方案[21-24],进而关注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如生理、心理及社会等[25-29],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满意度,将个性化护理真真切切地落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