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先生《文字学讲义》(选编)

2022-02-18 04:17
中国篆刻 2022年1期
关键词:六书指事会意

我们讲文字学,首先要了解文字两个字的意义。

今天我们开两门课:古文、古文字。

“文”这个字是指“独体”的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如“文”字,“山”字,“水”字,“木”字……都是文,不是字。“字”字由“宀”“子”两字合成,便是字,不是文。“浙江博物馆”五个字都是字,“浙”字由“水”“折”两字合成,“江”字由“水”“工”两字合成,“博”字由“十”“尃”两字合成,“物”字由“牛”“勿”两字合成,“馆”字由“饣”“官”两字合成。(“省”字由“眉”“屮”两字合成,实例不提)这样可说是“积文成字”。但后来发展情况打乱这一定义。《释名》说:“文,文也,会集众彩,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玉篇》说:“文,文章也”。这样可说是“积字成文”。

原来,独体字叫文,合体字叫字,后来变成单个字叫字,成篇的叫文。古代字少,事情天天增多,字不够用,后世多用两字连接成词,如今文字、文章,不再混淆。这是语言发展形式之一。

我们讲古文字,是讲早一时期的文与字。讲古文,是讲后期的文章。这点首先要弄清。现在开门见山只讲古文字本身。对于文字的起源,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这些理论皆可不谈。古文字是一门学科,或叫文字学、字学。古文字学是一门咬文嚼字的学科。许慎说文解字,比咬嚼还进步。

文字学古代叫“小学”,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小学生首先识字,所以称文字学为小学。后来大人也要研究这门学科,甚至有终身搞这门学科的,因为有不同时间(古今)不同空间(地方)关系,语言文字发展变化极多,所以成为专门之学。当时目的在解经,不懂文字学就读不懂经书(古代历史与经典),所以小学这门学科极为重要(作为经学的辅助)。经学、小学并称,也称为经小学家,如戴震、段玉裁。小学的名称,今天已不适用。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包括训诂学(字义),音韵学(字音),方言学,唐代有字样学,清代有所谓许学。

和文字学有关的学科有语法学、考古学、金石学、甲骨学、款识学(金文)……

今天的古文字学作为古汉语的一个部门(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研究书法与刻印。首先要了解文字的构造,主要是古代文字的构造。我们是博物馆工作者,为要看得懂古代图书、古代文物,特别为要了解文物本身历史,鉴别文物的时代与真伪,多识得古文字,有不少便利。

本人对此道所知不多,现在只能随便谈谈,帮助同志们初步了解古文字的一般构造原则,及如何使用有关的工具书等。

关于汉字的一般构造原则,主要是旧时代标举的所谓“六书”。最早提出六书两个字是《周礼·地官》保氏一条。原文是:“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当时只有六书之名,没有它的内容。后来有三处记载六书的内容:

1.班固《汉书·艺文志》:“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说《周礼·地官》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义),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会意,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谊即义字,“比类合义”意思已不很好了,”“以见指挥”更说不清楚了。会意是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已制成的字,表示一个新的字义。他所举两字,信字是对的,武字用《左转》“止戈为武”旧说,实际已不是最初造字的原意。武字上戈下止,止字是趾字的初文,文字构造上惯例代表人足。从戈从止,大意是人持戈而行,表示威武,说是会意字不错。

会意字一般是两文见意,也有三文以上见意。

字例:(武信二字之外)会意字多表示人或动物的活动(也有自然界现象)。

见:

手执鸟为隻

手握禾为秉

手逮人为及

手搭矢于弓为射

手执火入宀内寻物为灾

四手共举一物为舁

人荷戈为戌

人执戈杀人为伐

二人相随为从

二人相背为北

夬x乾上兑下,易“扬于王庭”(《乾下兑上》是春秋时期儒学家卜商创作的一篇散文。)

“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段注:“能文者则禄及之,律则贵德不贵文”当时懂文字的人很少。

仓颉黄帝之史(战国时代)始见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只说好书,不说造字。

五帝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此一说)黄帝后

三十五,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三皇五帝的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在五帝前

封泰山者七十二代,此说始见管子(春秋时代)史记封禅书沿用之,并说“夷吾所记者十有二家”都是传说

现在看到甲骨文商代后期(盘庚以后)已有不少形声字应属于“近古期”(唐兰说)郭说在此以前当有二、三千年发展历史,大汶口陶器文字(不是符号,也不是图画与纹饰,是比较进步的文字)唐兰认为“远古期”并定为“少昊文化”

《周礼保氏》《六书》最早《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其次《周礼·保氏注》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说文序》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四体二用,实际造字只有四书,指事、或说先象形次指事,象形大约同时起,会意(合体字)形声(半形半声最进步),假借(应在形声之前)多借易混,加上声符为别,形声字数量最多。

猜你喜欢
六书指事会意
基于文献学的“六书”发展浅论
“会意”读书法
画说汉字——百
造字“六书”初探
连一连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
“会意”与“欣然”
黑暗中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