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视角下探析非遗文化“职教结合”传承保护模式

2022-02-18 01:15印郝婷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印郝婷

摘要:承载着浓厚民族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日益成为文化的特殊象征,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也愈加受重视,产业化推广发展模式成为非遗存续的内在需求,宣传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职业教育是提供专业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遗与职教存在高度需求的契合点。本文旨在研究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现状及已展露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的同时探究职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职教结合

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和物质需求并重,时光飞逝留下智慧痕迹,非遗便是其中产物,既是对过去的重要认证,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在不断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产业化是非遗文化薪火延续的必然趋势,结合时代发展,糅合现代模式,创新技艺遗产,让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生活,真正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离不开的实用产物,这一需求迫在眉睫。我们理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性,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提高保护水平。职教结合的模式便应运而生,因此,本文从产业化视角下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这一模式延续推广的可能性,希望能对非遗专业性保护与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一、聊城市非遗保护传承现存窘境

1.专业性人才匮乏,培养经费有限

非遗传承方式绝大部分仍延续家族传承制或师徒传承制,真正因为情怀或热爱而主动接受传承学习的占据少数,且聊城市非遗文化大都扎根于乡土特色,村里青壮年劳动力或迫于家庭经济压力外出打工,靠手艺能温饱的实是难事,所以这批从小受艺术熏陶、最有传承机遇可能的青年,为生计远走他乡另谋出路。社会中专门从事某一文化研究的人才实属小部分,加之传统思想禁锢,人们多会选择社会认可度高且热门的专业进行细致性学习;而选择专一文化作为事业研究的同学则受培养有限经费的拘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习,难以提出可落地的专业性建议。从而,两者皆使得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性程度大大降低。

2.继承人本身不足及短视,思想制度保守

守艺人思想保守,其思想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存在一定差异,自身不能及时发现并把握住机遇,从传承制度和手艺相传上大都坚持延续前辈经验、古法炮制,难以接受新事物并作出提前改变。当前地方非遗保护思想和制度十分单一,虽然国家提供众多政策支持,仍难以短时间改变较为保守的现状。

3.缺少社会力量的深入、缺乏关注度、参与度

当前我们迈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更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亟须得到不断满足。虽然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而目前的非遗文化宣传活动仍停留在小范围里,活动参与对象较为固定,影响范围较小,参与度较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良好的氛围[ 1 ]。地方政府虽进行一番宣传,但缺乏技术和理念创新,并未真正深入宣传,使得效果浮于表面,造成本地市民不了解本土非遗文化的尴尬局面,限制了市民参与,缺少了深入发展的机遇。

4.忙于追求产业化发展速度,实际效果难匹配

高速度成为生活节奏正常速度,文化产业步入快车道,守艺人也随之忙于转变非遗产业化进程,追求现代化。机器化、商业化让原本朴实的非遗变了味,文创产品非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喜闻乐见,反而让口碑也大大下降,实际效果打了折扣。我们虽惊喜于部分传承人表露出想要转变技艺发展方式的想法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亟需在宣传方式手段、技术现代化、产品研发中及时找寻准确途径。

二、职教结合培育模式的必要性及前景

1.必要性

(1)市场有共通性,非遗产业潜在大量需求

产业化发展是内生动力,也是非遗发展延续的大势所趋,一是非遗产业化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二是产业化并非单一发展路径,综合性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则能够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及时向劳动力市场进行针对性输送,其中包含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途径,范围广泛涵盖众多基础人员,一方面可以为下岗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再就業的同时也传授技术起到宣传非遗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教育具备专业性人才教学条件,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真正走入文化,引导学生在与非遗亲密对话和躬身实践中,从情感共鸣走向行动自觉,其次,学生思维活跃,适应使用新事物能力较强,利于丰富非遗专业性人才储备。

(2)职业教育产学研发展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我们将职业教育作为市场要素进行规划,希望其能够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力量,非遗产业学院不仅契合了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导向,非遗文化通过采用职教结合也更新了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中产业学院的建立更是明确就业岗位的针对性,能够明确职业规划,让就业难题得到轻微缓解。

2.前景

以聊城市为例,其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职业教育,东阿县阿胶是本地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饮食类非遗产品,通过东阿职教中心与本地知名阿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为本地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企业投资举办技能大赛,让年轻人传承中药古法炮制,增强职业教育应用技能性,为中医药健康事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支撑。此外,东昌府区的葫芦雕刻、东昌鲁锦此类手工类产品,如若将其全部采用现代化大机器生产模式,不仅文化价值大打折扣,且产品使用体验也随之下降,千篇一律的大规模生产反倒失去其本身存在偶然性的韵味。此类手工类产品可通过开设产业教育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储备优秀传承人才,专注研发新系列产品,吸引青年力量扩大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培育无工作、下岗再就业或受歧视的残障人士,让弱势群体掌握一门可以吃上饭的技术,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赋予文化深厚底蕴。此外,部分新生代力量的加入,为古老非遗融注活力,电商+非遗+文创等信息化产业发展方向将会得到蓬勃发展。当前,我们有能力相信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后浪弄国潮,非遗更时尚。

三、对策

1.国家重视顶层设计,获取多方支持

由于传承人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非遺很少与经济效益进行直接联系,顶层设计便充当保护伞的作用。近年来,政府重视传统非遗文化发展,投入大量财政支持,承担了较重压力,非遗申报作为政府工作重要一项,申报成功后缺乏监管,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保护制度下,政府投入资金并不透明,职业教育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挖掘职业教育潜力,引入各方积极参与,增强关注度的同时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扩大职教结合发展培育模式的认可度。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制度需进一步完善,让监督更加公开透明化,增设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政策,增强文化影响力、参与度,让非遗不仅停留在小小影响范围里。

2.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技能

产业化视角下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技能要扎实,综合运用能力要跟上,这无疑增加了职业学校教师压力。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科研力量薄弱等,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良好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应针对非遗文化职教结合这一模式发展趋势,制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特色方案,邀请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相关专家,参与非遗民间艺术类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定期举办调研并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研讨,研发特色课程体系,培养一批集保护、科研和传承为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

通过聘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作为产业指导教师,让守艺人走进课堂,适当地承担部分实践内容的教学,通过演示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艺,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发挥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推进非遗产业储备人才建设,借助职业学校本身学科交叉的特点,丰富职教结合的模式,职业教育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编写教材时更应该注重实际运用能力,适当培养综合性应用技能。

3.以赛促学促进职教结合

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检验学习运用成果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教学压力主要侧重于技能培训与应用方面,以赛促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感,发挥主动性。技能教学要求的提升,督促职业教育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此外,借助技能竞赛方式考核实际运用情况,提升学习兴趣并得到直观的技能衡量与评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通过此类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业紧张度,激发主动创新的热情,利于创造性实用型人才潜力的发掘。

4.端正认识,认真对待文化传承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主体具有特殊性,部分同学虽在升学考试中失利,学习习惯上有所不足,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还有部分属于再就业培训,他们远离学习多年,思想散漫,更加注重技术快速变现能力。需要职业教师及时端正学习态度,转变认识,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沉淀,能够脚踏实地了解非遗文化,理性客观看待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把握发展机会。商业化进程虽然是非遗文化的必然趋势,但并非唯一途径,作为学生理应不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注重现实积累增强转化能力。

四、结语

教育是文化保护传承的最佳方式,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和创新是源源不断的,让文化融于教育,让精神传承得到渗透深入,遂使得职业教育得到新发展、文化传承得到有力保障,我们一直在寻找文化产业开发与延续保护最佳方式,职教结合的产学研模式正是提供了两者间的一种平衡,但该模式未来具体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入实地探究。

(本文系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作用的探究——以东阿县阿胶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424071)

【参 考 文 献】

[1]胡婷.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13):31-32.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