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延俊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
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以贯之的是单篇课文的单打独斗。一篇课文被拆分成几课时,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予以剖析、肢解。随着2022 版新课标的出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单元为整体观照,加以解读与统筹,从而打破单篇教学各自为政的壁垒,实现系列化、结构化、体系化的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迭代与升级中达到最优化。
部编版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每个单元均由单元篇章页、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几方面组成,极其系统、条理地编排体例,让每个单元所要训练的内容一目了然,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不同年级之间,各语文要素又螺旋式编排,确保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梯度性和序列性,促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提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为例(见表1),看看几个板块和内容的组成。
表1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板块内容
上表清晰呈现出本单元训练内容及具体定位和要求,再联系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就能进一步明确该单元的核心教学任务。从上表中还可发现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高度聚焦的,形成了系列化、结构化以及读写融合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单元的“整体”功能,这也是部编版教材较以往教材的一大突破。
再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段是按螺旋式上升编排,是有关联性的(见表2):
表2 四-六年级单元语文要素
出于统整这一基点,从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分析中可以得知,这一单元统整的基点是“理想和信念”。再从图1中看四篇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发现这些都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统领下,形成了有机的教学整体,同时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托物言志的好处,体会各种描写方法的使用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单元间高度的关联性促使单元编排的“统整思维”从隐性走向显性,规约着单元教学的方向。
图1 基于统整的单元梳理
每一篇课文编者在安排单元整体规划时是有相应规约的,它们既与单元内其他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自己的特质,因而在解读单元内的材料时应从统整的角度考量,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篇章,它们是这个单元大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有效叠加,才能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形成单元教学合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三篇课文在人教版教科书中都曾出现过(见表3)。这个单元明显是“旧文”重组后的“新单元”,从下表的对比中便能发现,统整后的单元教学功能更加集中,正如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说:“(统编教材)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教师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
表3 《杨氏之子》等三篇课文人教版和统编版比较
当一篇篇课文统整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再是简单的“1+1=2”了,因为它们在系统性和结构化的过程中,不断累加和创造,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结构系统得到补充和发展,诚如皮亚杰先生的“同化和顺应”理论所述。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一统整中得到了激活。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在以“思维”为抓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教学系统,学生的言语经验系统得到了丰富,风趣、幽默的语言所产生的言语力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锤炼。(见表4)“语言之妙,思维之奇”的整体布局也得到了相应的建构。
表4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布局
基于单元核心学习任务,那该如何统筹安排,精选学习策略相匹配学习活动呢?结合课文的特点,笔者认为它是有策略可循的。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个单元有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通常的教学,精读课文往往是初识、掌握语文要素;略读课文运用、落实语文要素。
策略一:想象。(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爱。)
比如《慈母情深》一文中,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可以从厂房的狭小、噪声、闷热等方面入手,抓住“不足二百平米”“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等细节描写来想象画面,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从而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又如,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可以抓住“我向母亲要钱”“工友责问”两组对话和“母亲掏钱”“母亲立刻投入工作”两处细节来想象画面,感受到“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十分迟疑和懊悔。
策略二:对比。(捕捉一个个生活场景描写,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爱。)
比如《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也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和上一篇课文相比,它们是同中有异。虽然都表达的是“爱”,但母爱和父爱有别,行文也不相同。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抓住七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然,这七个生活场景也不是平均用力,仍是有侧重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去思考、去感受,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策略三:移情。(抓住场景描写中的矛盾冲突,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爱。)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父母看似矛盾的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在“我”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给我心理造成的影响,试问如果一味地在父亲或母亲的单一评价方式下,孩子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在对比和迁移中,锻炼思维,习得方法,升华情感。
策略四:整合。(抓住本单元所选课文的文题和结尾,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三篇文章的题目新颖独特,题旨明确,一目了然,直接抒发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开头,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还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父爱之舟》以梦结束,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气贯顺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作者成年后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求同”和“求异”后,再来个整合,学生收获更多,习得的方法更丰盈。这样,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可以学以致用,更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