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方言使用刍议

2022-02-17 22:05杨轶男
新闻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类节目方言东北

杨轶男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哈尔滨 150090)

与其他节目不同,使用方言主持具有更强烈的特色性,但整个行业对于方言主持人的发展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说现下方言类节目发展势头迅猛,节目质量却参差不齐,而研究方言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则是打破这一现象的关键点。因此,为了使得方言节目长期稳定发展,针对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研究亟待解决。

一、方言及电视方言类节目

方言,即地方语言,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变体。与普通话相比,各地区方言间的区别主要是语音上的不同。目前我国按地域可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等。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来讲,方言不仅是他们用于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象征,它承载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古至今风俗文化、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乃至思维方式。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中直面观众的语言传播者、使用者及语言示范者,要求必须“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自觉发挥示范作用”。然而,现如今各大卫视以所在地区当地观众为主要目标人群,用方言这一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语言作为表达形式的方言类节目正在不断增多,甚至有部分节目中主持人直接使用全方言进行主持,这一类型的节目大多以新闻类为主,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二、电视节目方言主持的优势

(一)产生亲切感拉近观众距离

方言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在异乡听到一句乡音,能够快速拉近两个陌生人间的距离。在节目中利用方言口语化、平民化的特点,主持人可以将自己与观众摆置在同一水平位置,让观众感受到尊重与信赖,这种亲切感使得观众产生一种主持人就像是自己现实中所认识的人的感觉。方言是所有语言中最能直接反映出人们情感的,在主持人的巧妙运用下,自会达到绝佳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表达贴切性增强主持感染力

在使用方言主持节目时,主持人可以对口语进行加工,使得语言可以更加精确、生动形象,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能否实现“想着说,说着想”,则要看主持人是否具备丰富的词汇储备量,而方言中则涵盖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无法用普通话精准表述某一个涵义、或表达十分刻意繁琐的情况,而方言俗语则能易如反掌地表示出来。使用自己熟悉的方言表述时,则语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形象,使得节目似如鱼得水般自然。例如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方言类新闻栏目《拉呱》,它是一个全部用方言播报的新闻节目,不了解当地方言的观众可能会听不懂,但这样一档节目却深得山东观众的喜爱。而这应该与大家对一成不变且程式化的新闻节目审美疲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身着长衫,一口济南话的“小么哥”出现在栏目中时,则会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从而上升到对节目的喜爱。

三、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方言使用误区

(一)过于粗鄙化的方言符号

当下主要是新闻类节目会更多采用方言主持,虽以民生为主,但新闻的内核是与严谨认真分不开的。然而现在很多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栏目时,经常陷入家常里短的世俗圈中,亦或是热衷于报道标新立异的内容,放大新闻事件的悬念性或是强行煽情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越发的情绪化处理新闻。就像在山西公共频道《老西儿谝吧》这一栏目,会出现诸如“俩女职员上班熟睡,小伙趁机下手”、“老婆不知道的秘密”等敏感话题。内容暂且不论,靠标题党和暗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娱乐性过强,与新闻的本质相背离。不仅如此,一些对地区习俗及方言俗语掌握不充分的方言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会出现方言乱用的现象。主持人公众形象受损,大众媒介公信力及权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同质化严重形式内容缺乏创新

《阿六头说新闻》这一方言栏目一经推出便深得当地观众的喜爱,各地电视台对此纷纷效仿,一时间方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近几年来,随着方言类节目的日渐增多,其内容重合度、栏目定位、主持风格也高度相似,给观众以如出一辙之感,久而久之自会使其产生审美疲劳。而高度相似的方言节目的产生,也导致各节目在选择主持人时会不约而同地采用同一个标准。在早期,一档成功的方言类节目与恰当的主持人是相辅相成的,而后如法炮制的一些节目也会有意择选风格相近的主持人,希望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不曾想却导致节目主持人风格过于单一。方言节目主持人的特质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专业经验以及适应大众审美的长相共同构成的。自从安峰、吴晓平等几位主持人用方言主持收获好评后,众多节目都希望找寻一个与他们相似度较高的主持人。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数地方电视台的栏目里,都有着一个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的唐装大叔来讲新闻。然而,部分主持人只是顶着相似的造型,其自身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在节目中的评述与表达空洞无物,所以这部分主持人在模仿上只能做到形似,却无法神似。

四、电视节目中规范主持人方言使用的建议

(一)运用方言灵活准确做到“俗”而不“鄙”

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我国一直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办好一档方言节目也是同理。方言,是一片土地上传承下来的当地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沉淀。在诸多饱含民俗风情的俗称谚语、地方俚语中,包含着的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宝贵经验与民族的智慧,在方言中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表达方式,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过于粗俗的内容。因此,在制作节目时,应当仔细分辨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大力加以传承,与此同时,更应清楚的注意到一些方言,特别是俚语俗语中那些不积极上进的词汇的现象,很多方言中都杂糅着一些低俗粗鄙的与现代文明扦格难通的粗话词语,应当认真筛查,传承良好的习俗,摒弃粗鄙的词汇,选择性地进行接纳与运用。方言节目更应加倍注意语言方面的把关筛查,一些收视率较高的具有特色的品牌性方言节目则更需注意。因其有着对社会较深的影响力,所以肩负着更沉重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节目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观众对于节目的评价。

(二)挖掘当地方言特色忌盲目跟风

主持人在主持方言节目时,内容选取上要具备地域化与本土化。例如在东北方言中,与动植物名称相关的词语不胜枚举,如“熊孩子”“猴儿精”“紫茄子色儿”等,都有着与表面含义所不同的引申义,从词汇上能够看出东北人骨子里所具备的那种莽劲儿。同时,诸如“五迷三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没有那金刚钻儿,就别揽那瓷器活儿”等方言则更是只有当地人才懂。由于东北位于我国东北部边陲地带,地形复杂,气候环境恶劣,且部分地区的东北人属少数民族或是当年“闯关东”的移民人口。因此,东北文化的形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杂糅了极大的世俗成分,还有东北人特有的拼劲儿与不服输的闯劲儿。上面举例中提到的那些俗语,更是可以看出豪爽干脆的东北人说话日常,也能看出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因此,东北方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就可以适当地加入部分东北气息浓厚的俗语,彰显地方特色。但并不等于东北人用方言的方式默认地域黑的现象,近些年以东北地区迅速蹿红成长的明星、网红、语言类节目演员带动了东北方言、语调的迅速传播,以致东北方言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上升势头明显,大家纷纷效仿学习东北方言,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很为自己和节目加分,迅速拉近和受众的距离。方言节目主持人也应当立足于百姓,并深入其中关注百姓生活,做到避开家长里短,去发掘真正有意义的新闻,同时还要对弘扬当地地域文化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

结语

作为顺应时代而生的小众化产物,方言节目不仅是一档贴近当地受众生活、满足其心理期待的节目形式,同时更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地域特色的平台。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节目主持人的择选是否成功,主持人对方言节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方言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策略应当侧重于满足观众心理需求,提升主持人的综合实力与个人形象,对节目输出内容严格把控,保证节目内容正向流出,进而实现弘扬推广优质地域文化,促进方言节目持续稳定且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类节目方言东北
方严的方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方言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大东北的春节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