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2-02-17 22:05
新闻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政环境信息

金 近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 430068)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新媒体技术因其大众化且具有便捷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日益广泛。新时代的新媒体技术,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渠道、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载体与工作方式,更新了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教育环境,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又因其信息容量海量化、虚拟化以及隐蔽性等特点,给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以及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

一是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有媒体技术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形式单一,更新不够迅速,覆盖面较窄。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就能够快速并且精准地在海量信息中进行筛选,进而将所筛选出的信息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使得传统的、抽象的价值观念教育转化为更具生动性的内容,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二是新媒体技术颠覆了传统思政课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思政课堂的教育内容更注重于教材知识和教育内容的政治性,较为忽略授课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材加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免会导致思政课的课堂氛围枯燥且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质量。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堂不再仅仅依靠书本和教师讲授,而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性。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新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获取海量其想要获取的各种信息,并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朋友、同学或者老师探讨问题、互动交流,如此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其学习的深度。

(二)提升了思政教育吸引力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被赋予了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时,通过新媒体技术营造出图文并茂的学习情景,再辅之思政教师声情融汇的讲授,势必能调动起学生的五感,提升其课堂参与度。通过融入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元素,将思政教育由抽象化为生动,由枯燥转为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也日益提升。

(三)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旺盛求知欲和较强好奇心的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实条件。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又具有短小精炼、内容多样、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充分迎合高校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新媒体环境下,又因为新媒体技术具有便捷性特点,信息的查找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只需打开搜索引擎,短时间内就可获取大量信息。这种对信息的主动探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延伸了思政教师的发展空间

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利用新媒体获取到大量信息和资源。再通过甄别、筛选、整合出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自身的教学思路。

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衍生出了众多交互软件。此类软件的出现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为教师更多地了解到学生的动态提供了可能,掌握学生的实际诉求,及时回应学生的困惑,为管理学生带来了便利。

三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线上教育平台日益成熟。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学校官网或其他平台,发布思政教育相关内容,通过辅之以视频、音频、图片等,转枯燥、晦涩的内容为立体、生动,也能帮助课上没能及时领悟知识点的学生,通过反复回看掌握知识,维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育人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中缺少新鲜血脉。目前众多高校都缺少优秀的青年思政教师,而年纪偏大的思政教师哪怕进行了专业的新媒体技能培训,还是难以快速掌握过硬的技术。毋容置疑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不能灵活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活动,在多媒体操作方面、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融合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势必会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缺乏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即能够从海量的信息里筛选、整合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地进行传播。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不良信息时,具备能够及时甄别、截流的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和监督学生们正确且合理地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然而现实中,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是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媒介素养培训的。这就导致新媒体环境下存在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少应急处突的能力,例如信息的鉴别、整合以及引申等,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进行一种过度的解读。

三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中,教育者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足。高校思政课堂,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师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仅仅进行单方面正能量的舆论宣传和单纯的说教,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无法快速、高效且正确地做出网络舆情监控、分析以及研判,势必会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高校受教育对象缺乏网络素养

一是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三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容易对其造成冲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广泛且快速,再加之其准入门槛较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使用新媒体时接触到鱼龙混杂且不乏虚假、低俗、暴力甚至反动的信息内容,对充满好奇心且尚未形成健全价值体系与政治鉴别能力,无法准确鉴别所获信息的大学生而言,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导致扰乱社会秩序。

二是新媒体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知识结构,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影响高校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信任与依赖日益增长。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先“百度”一下已成为常态,搜索引擎代替琢磨思考成为了轻松、方便、快速的优先选择。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然而,获取到的信息并不等于知识的掌握,过度的碎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三是新媒体具有信息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丰富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容易影响学生的专注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让“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等软件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多样化的信息对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大学生产生着强烈的吸引,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容易耗费较多时间用于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多样化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和专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

(三)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发展缓慢

新媒体环境下,目前现行的思政教育内容虽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常更常新,但思政教育模式却发展缓慢。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以知识为根本,过于注重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依靠的新媒体技术仅限在课堂上播放PPT、较旧的视频素材等。单一、严肃的授课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效果造成了制约,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革新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筑新媒体环境下的育人阵地

一是新媒体环境下,各高校要积极建立官方信息平台,高度重视新媒体技术。筑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信息平台应集学校的主页、各学院的网站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网站于一体。利用官方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时政热点信息,做好意识形态维护工作。还要积极做好网站的维护工作,及时上传、更新校园新闻以及校内政策和成就。此外,还可以及时梳理并发布优秀思政课教师的课件,发布公开课资源,使课上没有明晰知识点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回看,并进行线下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官方信息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引导校园舆论正向向好,校园文化正向发展。

二是新媒体环境下,各高校要重视建设学生信息平台。要积极利用微博账号、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使用的新媒体平台。相较官方网络平台,学生信息平台可以打造的更“接地气”,适时发布时政热点、网上主题活动等话题,以增强育人阵地的关注度。利用新媒体具备的交流的广泛性和便捷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思想观念,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及时回应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诉求,将学生信息平台发展为社会舆情反映的重要窗口,实现虚拟性和现实性的优势互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水平。此外,学生信息平台也可交由学生干部管理,充分利用同辈优势,从而更好地找准学生感兴趣、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使学生网络平台与官方网络平台相辅相成,机制联动,最大限度地拓展高校网络育人空间。

(二)铸就新媒体环境下的师资队伍

一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的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使命,相较于其他课程类型的教师更加艰巨。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敢于直面网络和舆论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思政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

二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做到知识素养过硬。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的主体,课程效果如何,学生接受的程度如何,思政课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要深谙教育规律、内容以及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利用网络案例讨论或情境模拟等方式,讲清楚原因与逻辑,引导和回应学生。

三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技术技能。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对于PPT和视频素材的利用,要不断增强自身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才能做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使得网上网下得以共筑同心圆。因此,各高校要通过专业的新媒体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者,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队伍要由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新媒体平台教学软件,拥有良好网络表达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教师组成。

(三)培育新媒体环境下的高素质受教育对象

一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并且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将学生媒介素养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合。条件允许还可自编教材,有效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使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能够合理使用、绿色使用以及健康使用。

二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充分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形成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将法律和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筑牢自身“防火墙”。坚持做到“三能够”,即能够辩证地看待所接触到的信息;能够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独立的判断;能够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客观地评价,做到合理用网、依法用网。

结语

总之,新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要找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点,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打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授课教育效果。有效实现网上网下共筑同心圆,让网内网外有机联动,使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立体化、更具生动性,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有效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环境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