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技术新闻报道模式创新探究
——以时政类新闻为例

2022-02-17 22:05王非凡
新闻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舆论

王非凡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450000)

时政新闻主要是对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国际事件、国家军事布防、财经时事、惠民政策等信息进行宣传报道,时政新闻在新闻行业中占有很高地位,对人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时政新闻如果想要在继续保持主流媒体地位,保持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那么时政新闻就需要积极进行改革,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转变时政新闻的传播理念和报道模式,打造出内容更加生动、信息质量更高的时政新闻,才能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

一、什么是融媒体

融媒体就是把传统媒体的优点与新媒体的优点进行融合,然后再从人力、内容和传播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融合,以提升传播信息品质,从而提高传媒经营模式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将电视、广播、报刊、期刊、互联网等的传播功能加以融合,进而联合形成新型的媒介宣传报道载体。而且对于时政新闻与融媒介进行了有效整合,能够使新闻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同时也能够为新闻资讯的传播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并且时政新闻资讯的传递效率也可以得以有效提高。

融媒体的产生是互联网时代冲击下而形成的,因此融媒体的应用是需要多种互联网新兴技术的结合,另外还需要对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同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这样融媒体的发展才是有效的,也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时政新闻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立足于融媒体而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时代所抛弃[1]。

二、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的舆论生态,时政新闻报道才能得到发展

传统的时政类新闻报道方式是比较单一、乏味的,人们观看起来会感觉无趣,不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另外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途径多是以报纸发行、新闻直播来进行信息的传播,而且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导向控制较大,这就会造成广大民众在接收时政信息时会比较被动,还会造成一些人群对时政新闻的兴趣丧失,甚至不再关注时政新闻。但是随着国家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时政新闻也乘此东风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更是为时政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截至2021年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已有10.32 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高达10.29 亿人,而且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有57.6%,相比往年有了显著的增长,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了,因此时政新闻就需要积极去适应新的舆论生态,这样时政新闻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的不断发展,融媒体也应运而生,时政媒体的报道模式只有积极适应融媒体的新兴传播模式,才能达到人人参与时政新闻讨论、每个人都愿意关注时政信息,与媒体进行互动的效果,时政新闻报道只有适应了新的舆论生态,才能保障主体地位的稳固,才能为人们传播更多的时政新消息[2]。由此可知,时政新闻报道要紧跟融媒体时代的脚步,要时刻关注着新媒体的舆论动向,积极进行转型,要切实将官方舆论和新媒体舆论进行融合,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保障时政新闻报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舆论生态,才能在其中展现属于自身的价值。

(二)引导舆论方向是时政新闻报道必备的功能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时政新闻报道的信息的即时性也相应地增强,这个阶段的时政新闻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其表现变得更加地生动,而且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其中的开放性特点更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如果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媒体想要继续保持住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那么就需要扬长避短,积极进行转型,与融媒体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继续保持住在新闻行业的话语权,才能继续引导着新闻的舆论方向,也才能保住其良好的品牌形象,才有机会继续保留住在媒体行业中的市场份额。

一直以来,引导舆论方向都是时政新闻所具备的特性,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相关信息时,一定要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样人们才能够接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会出现因为信息接受时间不对等而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并且因为引导舆论是时政新闻报道所具备的功能,所以时政新闻在进行报道时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停地进行创新、变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才能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三)时政新闻报道要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

融媒体时代,人们对时政新闻信息的接收形式受到了相应的冲击,由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查看。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人都具有自己了解时政信息的渠道,也拥有了可以自行传播时政新闻信息的渠道,人们对时政新闻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从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查看。另外因为融媒体时代的影响,新闻传播信息的渠道也从以前的单一变得更加多元,社会上众多的新闻媒体展开了对新闻接收群体的争夺战。因此,时政新闻报道要想能够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除了应致力于其竞争力的增强,还需要对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新闻接收群体的需求作为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时政新闻工作者也要在工作及信息提取时努力做到保证信息的公正性,迎合受众群体的需求,这样时政新闻报道才能在融媒体的浪潮中立稳脚步,不被吞没。

三、基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所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最大的区别就是双方受众的群体不同,现今因为网络信息的冲击,年轻的受众群体接收时政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在各种平台中获取准确的时政信息。但是年轻群体过于依赖网络的心理及行为,对传统媒体来说,会对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性,让传统媒体在进一步发展时受到阻碍,而对于时政新闻媒体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粉丝流失风险。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冲击性,而且时政新闻改革的压力和挑战无疑也是很大的。如何转变时事新闻陈旧的报道套路,摒弃乏味的内容和形式,学会使用摄影机给听众呈现更加生动有趣的报道画面,如何提高时事报道的互动性?这些都是时事类报道编辑亟需思考和处理的实际问题。

四、融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进行创新的策略

(一)转变传播观念,凸显服务意识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的报道模式从传统的媒体负责播放,广大观众负责观看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民众对时政新闻的需求,因此,如果时政新闻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传播观念,要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接收时政信息的主体,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时政信息。另外时政新闻不能固步自封,还应该对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行不断的强化,只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让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得到发挥,准确定位自身的地位,这样才能在传播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也就是既要做到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又要到田间地头找答案。时政新闻报道的信息只有紧贴人民生活,符合人民需求,戳中社会痛点,才能赢得广大民众的关注,进一步增加受众粉丝的黏度,时政新闻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得到增强。

在融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时政新闻报道只有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态度,更加贴合人民生活,转变传播观念,增强自身对人民大众的服务意识,那么在历史的洪流中,时政新闻才不会被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所取代,才能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拥有一席之地,时政新闻要牢牢把握住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地位,把这个特点做大做强,除继续为人民传播真实、权威的信息外,还应该努力转变一下信息传播方式,更贴近人们生活一些,服务意识再增强一些,只有这样在融媒体时代,不断对传播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时政新闻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二)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舆论引导

时政新闻一直以来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都是很强的,而且时政新闻传播的信息对大众来说都是具有威信性的,值得信赖的。这也是因为时政新闻传播的内容不是单纯地对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大事等内容进行传播,它还承担着不可推卸且不能忽视的社会责任,在舆论氛围的建立和维护上,它要保持着舆论氛围的方向始终都是健康、积极、正面的,给广大民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信息事件。因此,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的,而且时政新闻需肩负起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要对舆论导向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都需经过层层把控、严格筛选,所有带有社会负面影响的信息都要剔除,努力创造最有权威性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

时政新闻因为承担着社会责任,所以时政新闻工作者在工作时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因人员忽视而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事情出现,也因为时政新闻传播对舆论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所以时政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信息筛选时要选择能给人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内容,在紧贴人们的需求的同时,不能忘记自身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时政新闻传播模式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对人们产生实际的效用[3]。

(三)拓宽报道内容,丰富报道形式

一般来说,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动态相关联的,还会对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指导方针、开办的重大会议的实时情况进行直播或实况转播。因此,时政新闻报道如果想要在融媒体的冲击下,仍能保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它就需要不断对自身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拓展。所以时政新闻要在报道的形式上进行新的尝试,改革、创新自身传统的传播模式,不能继续保持高高在上的心态,要积极置身于事件现场,深入一线,加强对民生真实情况的了解,然后要针对人民群众对社会问题关注的重点,展开更加深入的了解及报道,时政新闻工作人员要做到俯下身、接地气,才能让时政新闻与大众的关系得到拉近,另外对于民众关注的重点也要不断地进行拓宽,发现重点信息,然后把负面的信息剔除。在新闻的表达方式上也应该摒弃呆板、枯燥的方式,努力探寻新的传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众能够主动从时政新闻中获取自身想要了解的信息与内容,新闻传播效果及所蕴含的凝聚力也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说,2022年3月19日中美元首“再会晤”时政新闻的播放中,中美元首时隔四个月后,再一次进行视频会议,在2021年11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同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对中美双方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而在今年的今年3月18日晚上,习近平总书记应约与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再次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及全球人民都十分关注的乌克兰局势等一些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在当天晚上《中国新闻周刊》经过官方认证的微博大V 就发了一条名为中美元首再次开启“云会晤”的微博,对中美元首的通话内容及双方意见进行了转发和宣传,这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获取国际信息的有效途径,强化了时政新闻的便民意识,凸显了服务功能。

(四)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扩大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帮助

就目前时政新闻报道来说,他们仍然保留着以前固有的传播渠道,只是对新媒体的运用及研究做到进一步加深。要想拓展原有的传播渠道,还应该在融媒体的影响下,主动利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增加影响力,以此来为自身信息的传播增加助力。也就是说在融媒体背景下,如果时政新闻报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先机,那么就需要时政新闻工作者能够具备组稿、编辑、拍摄、直播等技术,在整个报道流程中能拥有较为全面的技能。另外时政新闻工作者还需要在竞争激烈的融媒体时代中,学会运用不同的呈现手法把时政新闻信息进行表现,让时政新闻信息可以在电脑PC 端、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百度等多种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2022年“冬奥会”期间,陕西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周密策划并推出一系列冬奥相关内容,同时积极做好集团冬奥宣传工作统筹,全力讲好体育故事、冬奥故事、中国故事,陪同观众共赴一场冰雪之约。另外《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公安报》《南方电网报》都积极为冬奥会助力,向人民实时传播着冬奥会的信息,这种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既让“冬奥会”的时政报道变得更加鲜活、多彩,也进一步提升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提供互动平台,强化沟通交流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时政新闻的报道上也逐渐加入了网络技术支持,这一变化对时政新闻报道与人民进行互动成为现实,广大民众在查看时政新闻报道时,能够进行沟通交流,也让广大群众能够对时政新闻报道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及监督,这样时政新闻的广大粉丝群体就拥有了相对自由、多渠道的表达空间,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及粉丝的黏度。另外时政新闻报道媒体还可以开设多方式、多渠道的交流平台,让人民群众可以对时政信息畅所欲言,比如说电话、微信、QQ、邮箱、论坛等,在这些交流平台中设置相应留言与反馈区,这样既方便了人民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又能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感受,并能针对一些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这种开设互动平台的方式既有助于时政新闻受众群体的参与感提升,又能帮助相关部门了解人民的真正需求,时政新闻媒体也能根据人民的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时政新闻才能更符合大众对信息提取渠道的需求。

结语

总之,时政新闻报道要紧跟融媒体的脚步,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能固步自封。时政新闻报道模式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学习新媒体的优点,不断增强信息宣传的范围及力度,激发自身内生动力,这样才能在广大民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在进行改革、创新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是只要破解了这些问题,时政新闻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舆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