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探索

2022-02-17 22:05张明珠
新闻传播 2022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政

张明珠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 31517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传播现象、传播活动和传播规律的总的观点与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理念不仅仅体现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还体现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1]“全民记者”时代,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掌上媒体”运用灵活的新时代大学青年,随时都会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引导者。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奋勇前行。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提供科学性的价值观指引,这对引导学生遵循党性原则,遵守政治规矩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育人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遵守新闻客观规律和正确的舆论观等,这是无产阶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对新闻事业提出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的理论。[2]互联网、掌上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传媒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基础,在对掌握时代话语权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作用,体现在:

(一)时刻注重党性原则的育人标准

坚持党性原则能帮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从思想和理念上先入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的育人航标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舆论引导工作一直被视为中心工作,面对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的大学生群体,只有主动使用网络,必要时对其进行议程设置,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做好危机预案,才能塑造风清气正的大学校园网络舆论体系。

(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育人思想

在对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教育方面,要培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近年来不断爆出的“学生干部官本位意识浓烈”事件,是思政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在观念塑造方面有所欠缺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

(四)坚持真实性的育人要求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实性原则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上容不得半点虚假,实践中更离不开对真实本领的掌握。对人真诚、对事真实,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情感要求。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党的政策宣传和理论方针的课程学习,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播思想,学生不仅要接受知识,还要提高认识和思想境界,时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动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念观点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扩大了新闻传播专业在课程思政范畴的界域,更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托,为促进两者在融合方面的育人效果,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学理性”的社会思想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能真切体会、真心践行。“学理性”中的“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创造,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和理论体系[3]。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教育要以党性原则的标准要求学生的言行,提高政治觉悟,强化政治观念,秉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政治的大旗,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进一步严谨、严肃和严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性应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性相统一,坚持政治高度自觉性,适时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模式,对有效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素质起到帮助作用,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教育意义。

(二)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舆论引导和政治宣传的重视是与生俱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念意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和价值也在持续的创新、丰富和发展,其教育理念和育人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网络思政不断强化的今天,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离不开把关人的监督,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互相融合,吸收双方的传承性,互为借鉴进行创新,对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转化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现实性与思辨性相促进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价值理念上在倡导传媒人要以唯物主义辩证观的视角看待新闻报道和媒体宣传工作,在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大背景下,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同时,要清醒认识到课堂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依托课堂教育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类新闻信息时树立理性看待现实和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目前高校思政育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的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和“思辨”方面的结合不够主动、认识较浅,这一思想建设的效果和成效并不突出。因此,要在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课堂有清醒的认知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各种移动或者网络新闻媒体课程深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促进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善于思考和勤于辩证的眼光看待新闻信息和社会现象。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育人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沃土,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马克思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新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其价值观正确与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大学生理论自觉、信仰自觉,矫正思想价值观念意义,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主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新媒体信息化高速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西方霸权主义威胁不减,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教育日益激烈复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不坚定,立场阵地缺失、舆论话语极端等不良现象,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全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固有的政治性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坚持“思想统一性和方法多样性”原则。思想上应树立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时刻以主流政治话语体系为主导,宣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就有明显的主客体互动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师生对育人内涵认识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引导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首先从观念体系塑造学生正确价值导向,在实践应用中倡导学生真学真做。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和最大受益人,已经能够迅速便捷地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传播消息,现实的需要触发思政教育教学的学科指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传媒学子必备的科学观点,教学融合责无旁贷。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当代青年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对青年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明确表征之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帮助青年学生理解新闻内容、选择新闻类别、评价新闻标准和传播新闻理想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圈层中的有效传播,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手段之一。[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要义——“爱国”,在对青年学生提出要求时是第一要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要义也是坚持党性原则,这两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倡导和体现是相一致的。两者的辩证统一再次验证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必要性。价值观教育不单单是青年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将价值体系落到实处、内化细化的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是通过思政课进行输出,思政课中包含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仅靠思政课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输出,未免出现课程单一、教学枯燥、思想认识肤浅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际,试图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推进专业课党性原则教育,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直秉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属性,高校专业课教学也离不开党性教育的政治使命,教师教学要时刻和党的理论方针、教育理念保持一致,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影响和感染青年大学生,高校教师作为育人工作中进行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的战士,必须把讲政治、讲党性贯穿于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性、党性锻炼的全过程,孕育浓厚的教学氛围,为大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重要渠道。

(二)校园宣传活动中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引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校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时,也要找好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校园宣传平台是大学生面对媒体社会的主要平台。现今的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利用网络媒体带来的各种信息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对信息的真假、好坏的是非辨别能力,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大学生一旦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引导,会造成个人无法承担的后果。因此,在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时,需要首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网络素养,提升网络辨别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真听、真会、真感受的求真务实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当前高校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倡导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现实却是很多的社会实践面临着敷衍了事、“只求盖章”等现象,最后导致社会实践成为学生走过场的学分任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大学生学理与实践的求真原则。因此,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撰写真实感受的实践报告,形成真实行动的成果展示,对于培养大学生真听、真会、真感受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四)通过党团班级建设培养,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

党团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首先从思想观念教育抓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人民性的服务理念,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培训班”,是培养优秀学生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要培养优秀的青年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和践行者,进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勇于自我革命、奋发务实进取,为我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应有的力量。

综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将两者育人的各自优势进行合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和实践;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铺垫。诚然,高校思想政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路径的探索过程中不妨从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着手,为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力量和活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