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在时政新闻中的运用

2022-02-17 20:22张明宇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时政可视化受众

◎张明宇

(牡丹江日报,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提出了数据可视化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特点,包括数据图表讲事件、关注度指数数据看事件、行业数据合作分析看事件、繁杂数据结构化讲事件以及调查数据看热点。而后分析了数据可视化在时政新闻中的具体应用,并基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三点主要问题:多用静态图像,交互性设计较少;注重包装与形式,信息内容空虚;缺少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挖掘,提出了利用先进技术,对新闻与数据进行多元化呈现;坚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新闻编辑方式;确保新闻选题新颖,追求以数据为基础的深度报道,希望能够借此推动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时政新闻更好地发展。

一、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带来的信息领域当中的变革,怎样通过数据达到最大化利益的目的,便成为了各行各业思考的首要问题。数据可视化便是信息领域当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热门词汇。所谓数据可视化,指的就是基于数据核心,围绕着信息系统学科当中的数据、知识、信息以及智慧这一层次模型开展种类丰富、层次性强以及数字信息较为直观的生产方式与信息概况。可以借助于挖掘数据库以及对数据背后关联和模式进行展示,更加清晰、高效且形象化地将所有价值极高的信息呈现给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数据可视化,能够将各种枯燥乏味、抽象的文字与数字信息,以更加直观立体的形象展现出来,一方面更有利于受众进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一种更好的传播工具。

二、数据新闻概况与表现形式分析

(一)数据新闻概况

数据新闻,就是指以数据科学为基础,通过各类丰富的数据分析,进行精细化、全面化且细致化的新闻信息报道,从其本质上来看,数据新闻就是能够借助于数据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伴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数据新闻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新颖的发展方向与道路,自2013年以来,以人民网为首的相关栏目开始陆续发布各类数据新闻。发展至今,也有更多的主流媒体相继设置了种类丰富的新闻栏目。比如,由财新网设置的“数字说”栏目、澎湃新闻设置的“美数课”栏目等等。在纸媒的发展过程中,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设置了新图纸以及数据等全新版面,开设这些栏目能够有效提高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使时政新闻能够更加符合受众们的期待。

(二)数据新闻表现形式

根据对我国主流媒体新闻栏目开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下三种最为常见:第一,长图形式。比如,人民网当中的新闻内容《马上开幕!一图了解园艺博览会》,就是以长图方式展现园区布局以及地理位置等,对背景园艺博览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视频形式。这种形式一般还包括许多的动画表述,比如,在新华网当中编写的《全息交互看报告》这篇新闻报道当中,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的精选与合理布局,利用其中的数据信息,营造出了一种时空转换的优美效果,在智能展厅当中将城乡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变化等各种场景进行了高度还原;第三,基于H5页面更为强烈的一种交互形式。这种形式在手机上更为常见,通常被应用到微信的各类公众号当中,大多数新闻题材都属于回顾型。比如,微信公众号当中常见的可滑动型的网页链接。

三、数据可视化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一)数据图表讲事件

面对各种新闻热点事件过程中,借助于挖掘相关的事件热点数据,采取可视化技术,利用数据图表完成故事讲解。首先,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开展可视化的呈现。比如,在《爆炸后的天津上空》这篇数据图解新闻报道当中,就将天津市滨海区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的各个检测点当中的数据信息直接、实时地呈现出来,其中也包括爆炸之后的实际空气质量。其次,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呈现出来。比如,在《转基因大豆油占领中国厨房》这篇数据图解报道当中,则呈现出了与上述新闻完全不同的方式,借助于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让受众们能够更加直观且详细地了解新闻当中的具体内容与数据变化波动情况。新闻当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能够用真实数据更加真实地讲解热点时事新闻。

(二)关注度指数数据看事件

在某媒体当中的《数据指数/天津爆炸网友最关注话题》以及《全民看阅兵,媒体指数有你一份力》这两篇新闻报道中,将热点事件背后所展现出来的读者咨询关键词以及文章检索关键词进行了大数据统计,而后通过可视化的图表展现出来,将具体事件划分成不同阶段,同时针对不同读者对于媒体的不同关注点,从而更有利于媒体日后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为受众们反映新闻事件的整体走向以及当前社会舆论关注点的不同变化情况。总的来看,数据可视化的应用,能够让新闻事件变得更加真实、更具有实效性,关注度指数数据可以为新闻事件的传播与呈现提供更强劲的帮助。

(三)行业数据合作分析看事件

行业数据合作及时同具备企业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行业数据的各种组织进行深度的合作与绑定,进行更加完整的数据分析、挖掘以及新闻创作等具体工作,同时借助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产品进行完整的呈现。比如,某媒体当中的《春运火车站与高速最拥挤》和《城市睡眠八小时》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十分典型的行为数据合作可视化报道,合作方分别为华米科技与高德地图,一同合作推出的两篇文章铿锵有力。其中,有关春运期间的人口迁徙数据“指南”,就是通过高德地图当中的用户定位情况变化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大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而城市睡眠“地图”,则是利用小米手段当中的用户睡眠时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大数据分析。因此,这两篇新闻报道,都属于数据可视化当中典型的行业数据合作特征。

(四)繁杂数据结构化讲事件

某个时政新闻事件背后一般都有比较复杂且杂乱的个体关系,而仅仅借助于文字表述方式则往往无法更加直接且简单地对事件当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反映,这也就需要结构化、具体化一部分复杂内容。比如,在《郭伯雄关系图谱》这篇数据图解新闻报道当中,就是以郭伯雄为基础,针对该事件背后的相关任务关系,完成了结构化改变,让读者们可以更加直观且深入地了解该事件当中的个体故事以及核心人物,与文字性大段描述对比来看,可视化结构将会有更加直观明了的结构显示。总的来看,这种对复杂数据进行结构化改变的方式,在数据可视化应用过程中,能够让时政新闻具有更加简单易懂的表现形式,从而优化时政新闻的表达力度与表达形式。

(五)调查数据看热点

在报道类似于社会热点这一类事件过程中,以往的新闻报道方式大多会借助于简单的调查个体的方式反映热点,比如,街边采访以及专家访谈等具体手段,而无界数据新闻则借助于问卷调查形式来抓取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同时根据个体调查与访问对热点进行客观分析。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数据“全面二孩”后,想生就生了?》。其利用问卷调查获取热点背后数据的方式,并针对热点对象与专家开展个体访谈,其中也贯穿着部分权威机构当中的专业数据信息反馈,能够让读者们更加直观且详细地了解热点时事背后的社会舆论走向以及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意见与看法,可以让时政新闻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社会作用[1]。

四、数据可视化在时政新闻中的运用分析

(一)可行性与必要性

近年来,伴着政府公开等相关制度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政府决策、统计报表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数据信息都会公示到管网当中,而媒体则能够及时且快速地获取到一手信息。这也将更有利于可视化处理各种复杂的时政新闻。除此之外,数字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完善与发展,也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呈现等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明确,从而有效夯实了数据信息出现与发展的技术基础。从受众角度来看,因为受众往往具有较大的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等差异,而时政新闻又往往有着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这也就导致部分受众存在“不想看”或者“看不懂”的问题,而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实现,则能够有效发挥出时政新闻的关键性作用。

(二)不同类型媒体的应用

以传统媒体为例,信息图表属于最常见的纸媒表达方式。对于我国来说,最早针对数据新闻进行挖掘与设计的媒体寥寥无几,于2012年,由我国佛山新闻媒体首次设置了数字阅读这一新闻板块,而后又设置了专业数据新闻板块。在发展期间,南方都市报慢慢生成了与自身相仿的一个数据体系[2]。就电视媒体而言,数据新闻应用期间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新闻联播》节目。于2012年8月份起,《新闻联播》开始推送有关十八大的相关报道内容,该节目借助于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当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展示出了我国多个省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而后,央视《新闻联播》也相继推出了各种影响较强的时政数据新闻。借助于形式更加丰富的表现,将本就枯燥、难懂且乏味的时政新闻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为用户呈现了出来。

五、时政类数据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多用静态图像,交互性设计较少

数据可视化能够将时政新闻信息通过长图片的方式展现给受众,并以此为基础传播,这样十分方便受众们的阅读,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绝不是所有时政新闻都适用于这种长图片解说的传播方式。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由于长图片解说属于一种典型的线性报道逻辑,大部分编排方式都是基于时间发展顺序以及事件发展顺序,这也就会导致固定框架的形成,而让许多需要更深入地对时政新闻相关内容进行挖掘,且严重限制其发展。在我国“两会”期间,在人民网设计的图解新闻里,发布了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的新闻以及与两会政策相关的新闻达20篇,而其中表现采取长图片方式的就有17篇。这使受众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审美疲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媒体吸引力[3]。

(二)注重包装与形式,信息内容空虚

在我们观看时政新闻期间,不难发现部分时政新闻的包装与形式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更加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比如,H5页面这种在时政新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有极强的交互性,页面切换一般需要观看者独立操作才可以完成,也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互动体验与视觉享受。但是在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信号强弱以及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传播效率严重。同时,页面数量也严重限制着这一类时政新闻的发展与传播,导致其中的新闻信息内容相对较少。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本就是由于时政新闻没有认识到包装、形式与内容是同等重要的,只注重包装与形式的发展变化,而导致时政新闻内容严重匮乏。

(三)缺少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挖掘

目前,主流媒体针对时政新闻进行制作与设计期间,经常会出现直接搜索并引用的问题,而其中绝大部分数据信息则已经得到了该搜索网站编辑的事先整理与排版,因此,编辑不再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梳理与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大部分工作时间,减轻编辑的工作压力,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新闻报道其他的内容受到直接或间接的限制。在已有的数据信息当中,记者们往往难以对新闻和数据内部蕴含的更深层次故事进行挖掘,无法以更加敏锐的新闻眼光与独特的角度来对新闻进行探索与播报。总的来说,一旦无法更加深入地挖掘原始数据,不能够形成较为独特的新闻线索与角度,就会导致时政新闻的传播与发展严重受阻[4]。

六、时政类数据新闻发展策略

(一)利用先进技术,对新闻与数据进行多元化呈现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主流媒体都应当充分意识到数据处理与新闻呈现这一类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引导或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挣脱PS、Excel等简单制作技术活工具的限制,主动学习更为先进、更具有开放性以及更加科学的技术与工具,比如,IBM技术、python软件、数据共享平台ManyEyes等,都属于先进的技术与工具,能够有效发挥新闻的多元化效果。在现阶段的大数据技术环境当中,全新的技术与工具让数据新闻有了越来越多的呈现方式,同时也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先进技术,多元化呈现新闻与数据。

(二)坚持内容为王、形式辅助的编辑策略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数据新闻往往十分普遍,形式与包装逐渐不再能够成为时政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因素。作品好与坏大多数以信息分量为主,以形式与包装为辅,也就是着重内容,辅以外表,针对同样的时政新闻内容,各个新闻媒体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定位,将工作的第一要义当成确保传递新闻的真实性,尽可能将最真实、最有效的时政新闻以其原有面貌展示给相关的受众。而针对形式与包装来说,则需要结合时政新闻的具体特征,做到因材而选,严禁出现华而不实的问题。只有充分结合优质内容与完美视觉,才可以从根本上使时政新闻成为新闻界当中的王者[5]。

(三)确保选题创新,追求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

事实上,数据新闻本身也属于一种深度报道模式。新闻媒体当中的工作人员需要格外注重挖掘原始数据,需要在新闻报道之前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确保工作的严谨性,从中筛选出更多具有丰富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数据信息。保留价值丰富的信息,剔除各种多余且无用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应当科学地利用数据驱动这一功能,针对数据信息背后存在的故事以及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从而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具有价值与深度。总的来说,时政新闻具有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与政治性,因此,选题创新必须要以数据创新为基础,做好更有深度的报道[6]。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由于自身的独特特点,使许多受众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正确的认知,因此,严重阻碍了时政新闻的发展。而数据可视化的合理运用,则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时政新闻,进而有效应对种种限制因素。

猜你喜欢
时政可视化受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