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2-17 02:47:28王珊珊寇小萱
市场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众创天津市政策

王珊珊,寇小萱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双创政策的推进,创业人数与日俱增,各地政府希望凭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产生经济发展动力。2015年初,国务院在其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和«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将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战略发展空间。在“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众创空间急速发展,新建空间数量节节攀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创业者,促进民间资本涌入,推进空间步入跨越式高速发育进程。

在天津市努力推动众创空间建设进程中,新建空间数量增长快,但是空间质量不高,空间建设透出许多问题。因而,探讨如何提升众创空间服务水平和孵化效率,解决众创空间建设难题,成为孵化出高质量中小企业,促进天津市经济效能高速增长的关键。

二、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情况

(一)天津市众创空间政策支持情况

根据国家推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要求,天津市及各县区积极出台了多项促进众创空间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天津市各级政府带领之下,天津市科技、人资和社保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出台了相关支持性政策。例如: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的通知»,明晰了天津市要致力于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创造良好创新立业生态链,重新设定新经济发展规则。随后,又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宣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勤于实践、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天津市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双创”精神,活跃了创业情绪,使全民创业积极性高涨。

(二)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数量与规模情况

从众创空间建设数量出发,«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天津市各类众创空间统计有191家,较上年增加40家,增长比为26.49%,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已达73家,较上年减少3家;提供工位数为35629个,较上年增长42.2%;服务人员数量为1965人,较上年变化不大;创业导师数量为7056人,较上年增长12.84%。

从众创空间建设规模出发,据不完全数据统计,60余家众创空间场地规模超过1000平方米,其余空间场地规模没有达到1000平方米。

(三)天津市众创空间孵化效率及资金绩效情况

从众创空间孵化效率出发,截至2019年12月,天津市众创空间入驻团队和初创企业为12634个,较上年增长24.99%;毕业团队及孵化成功企业数为4861,较上年增长13.65%;常驻创业团队和企业的有效知识产权数为7426个,较上年增长73.42%。由此体现出天津市众创空间孵化能力成长,孵化速度相对较快。

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出发,截至2019年12月20日,获得投融资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有304个,同比增长9%;当年获得投融资总额为73792万元。与此同时,总收入作为衡量空间绩效的关键指标,有助于评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众创空间主要收入来源有四类:服务收入、房租及物业收入、投资收入和财政补贴。其中服务收入8455万元,同比增长34.4%;房租及物业收入7839万元,同比增长62%;投资收入2489万元,同比增长2倍;财政补贴6014万元,减少了11.48%。

三、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制定不全面,发展政策不连续

众创空间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性扶持政策在全国各地都有出台。天津市出台了关于众创空间认定办法、营造创新环境相关举措、创新成果转化措施等相关政策。但是在发布的政策中,结合天津市本地特色产业的政策不够鲜明,众创空间详细规划性政策比较缺乏,还存在空间体制性政策创新性不够,个性化、专业性众创空间建设政策亟待突破等多个问题,政策制定并未全面覆盖。政策配套不连续,缺乏相应的考核测评类政策,对于众创空间各创业周期和孵化阶段指导性规则较少。

(二)区域分布不均衡,协同能力较弱

天津市众创空间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协调发展程度不太好。众创空间中国家级别的主要集中于滨海新区、武清区、西青区、北辰区,比例占50%以上,这些区域的众创空间培育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多,创收增长幅度在全市中居于前列。其中,最高的是滨海新区,由于地理位置、国家和区域政策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国家级众创空间建设量比其他地区多些,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聚集入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高。而位于天津市中心的四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地段成本较高,新设众创空间很难承受,所以暂时并未汇集大批国家级别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相对发展较缓慢的中北部和西南部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影响地区发展,优质的孵化空间几乎没有。同时,部分众创空间场地改自旧厂房,硬件条件偏差,基本设施不足。这些都体现出天津市区内众创空间数量与质量区域发展不协调,布局较为分散,产业聚集能力不强,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三)同质化现象突出,空间特色不鲜明

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数量增长势头迅猛,但服务质量却并未显著提升,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普遍化。大多数众创空间只关注于房屋空间、工商登记、政策问询等基本服务,服务内容相互之间无本质性区别,创新项目相似程度高,关键资源没有整合。

天津市众创空间以综合性为主,专业化众创空间构成较少,专业孵化空间投资力度不大。现阶段天津市主要运营的众创空间大多是由普通科技企业设立,少有研究院所、核心公司共同创立的众创空间;大多是综合性服务众创空间,少有较为专业规范、走向国际的个性服务众创空间。

(四)收入结构不合理,盈利模式单一

天津市众创空间总收益近年来有明显上涨,增长态势良好,但许多众创空间依旧仰赖于政府帮扶,需进一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不同众创空间类型和服务内容产生不同收入形态。整理«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0»数据可得,2019年天津市众创空间主要收入来源为服务收入和房租及物业收入,分别占比34.1%和31.61%;其次是财政补贴,占比24.25%;而最能反映空间营运成果的投资收入所占比重最少,为10.04%。如图1所示。

图1 2019年天津市众创空间收入结构

以上数据体现出目前天津市大多数众创空间是通过招募创业团队、提供基础性服务、出租办公工位和场地的方式维持运营和盈利。若过多追求招募大量团队来收取办公房租和基础性服务费,缺少服务绩效考评机制,便不利于众创空间长期良性运营成长。这种盈利模式相对较单一,收益和成本难以平衡,若出现运营成本大于收入的突发事件,现金流断裂,就很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在未来打造高质量孵化领域,单一营利形式必然会逐渐淘汰。众创空间除了为企业提供办公地点、物业管理及基础性服务外,最重要的是为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整合优质资源,连接国际创新资源等。众创空间必须开发新的商业与盈利模式,培养自身造血功能,才能朝前健康稳定发展。

(五)融资服务不畅通,资金支持滞后

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进驻孵化空间,不只为了获取较良好的孵化环境和创业指导,更为了获得空间提供的有效资源和融资服务以支持团体运行。在创业初级阶段,肯定要投入大量资本,众创空间相关工作的推进由于天使投资人的评估标准不同而比较迟缓,真正通过众创空间获得投资的创业企业数量不多。众创空间必须尽快找到限制创业融资服务发展的瓶颈,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有关键位置。

天津市县区政府虽明确要求,众创空间在发展中必须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各级政府也从不同角度设立专项资金以扶持新建空间。但是扶持资金发放和获取限制条件较多、周期较长,资金支持力度还不够。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对众创空间资金支持的连续性、针对性、快速性和准时性。同时资金引入机制不完善,天津市众创空间的扶持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在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多是以创业宣传和举办活动为目的,并没有直接投资于众创空间建设之中,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资金引入和支持机制。

四、天津市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支持性政策,强化创业氛围

要保障众创空间政策完整、连续、有效,完善现存扶持性政策,针对各级别众创空间和各阶段初创企业分别出台指导细则,发布引导众创空间准确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政策,重视天津各个部门产业化政策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有效集成国家和地方各类扶持政策的落地。同时要加强税收优惠、产业化引导、公共服务供给等政策工具运用,加强市场主导性的政策使用力度,助力众创空间引入资本政策落地,提高对团队人才及创新培训的补助。

(二)联合区域发展,提高聚集能力

以滨海新区、西青区为中心,联合周边属地协同发展,创立天津市众创空间联盟,整合区域内部资源,促进空间场所、设备、技术人员、资本投入等资源共享共用,帮助属地间互联互通,联合促进育化空间向高水平空间迈进。

首先,通过中心区域与其他属地相互联动,分享自我发展经验,以点带面,帮助周边区域众创空间解决难题。经过全方位的空间规划,强化空间孵化培育效率。其次,建立天津市众创空间生态链,增强资源运用率,利用掌握的重要业务、客户关系、创新成果转化、价值提升理念等资源帮助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系。最后,众创空间可以根据天津市产业需求,协调各区域内部供求,构成良性竞争,提升可持续营运力。引导众创空间结合当地实际产业规划和布局,对接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挥空间聚集区聚集效应,对众创空间非聚集区,进行创业创新环境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区域经济增长效能。

(三)空间专业化发展,促进企业智能孵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众创空间服务与全方位资源无缝对接,天津市应利用本身优势,建立具备天津特色的个性化空间。首先,可以借鉴深圳众创空间社会组织,建立专业性众创空间集群,帮助政府对众创空间在针对性服务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天津市众创空间个性化、特色化建设,提升众创空间服务水平。

其次,全力支持高水平院校、研究所、科技公司依据优势学科和产业范畴设立专业众创空间,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技术提供全球化的线上孵化指导,推动企业智能孵化。鼓励高科技企业设立及运行空间,聚集专业服务优势力量,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孵化空间,促进创新创业企业育化成功率,降低成本且提升效率,助力创业成果转化。

(四)盈利模式多元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众创空间必须均衡多种收入来源来提高资金绩效,减少对政府补助、税收补贴等政策红利的依赖,降低出现收支不平衡概率,帮助众创空间稳定发展。

众创空间要探求多样化的市场盈利方式,强化众创空间本身“造血”能力。激励经营主体用自有场所设立众创空间,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来吸引社会资本,短期来看能减小营运压力,长期来看能经长投收益实现空间盈利。经营主体应当作为创业者的创业导师和天使投资人来实现空间盈利模式多样化。在保证现有盈利水平情况下,拓宽盈利渠道,提高利润率,产生规模效益。

(五)丰富投融资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天津市应当在空间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等方面配套支持之上,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减少依赖政府财政补贴。首先,完善众创空间投资体系,协助众创空间通过自立、引进、合作等形式设立孵化建设资金,鼓励空间利用政府财政创业资金引导基金。鼓励科研院所、上市公司、创投企业等机构对空间在孵企业和已孵化成果企业进行投资。其次,完善众创空间融资体系,引导天津市区内各级金融机构助力空间融资发展。帮助众创空间大力吸收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设立基金来为融资作担保,推进投融资活动顺利进行。最后,众创空间要谨慎使用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目标规划等工具,适当通过间接补贴、服务后补贴等方式建设空间,同时要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提升政府财务补助资金的运用率。

五、结论

天津市众创空间若要良性成长,便需要完善各级政策制定,联合区域发展,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强化服务专业性,联合地域特性来全面展现优点,通过多属地、多部门、多环节协同配合来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建立专业性强且独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形成众创空间创业创新生态圈,促进众创空间高水平、高速建设,最终推进国家经济高质量运行。

猜你喜欢
众创天津市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 03:48:04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等数学(2018年1期)2018-08-01 06:41:06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商周刊(2018年14期)2018-07-14 02:41:10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杭州科技(2015年2期)2015-02-27 15: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