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近些年来逐步普及,高校在招生中更进一步扩大了规模,高校现代化发展中,按照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内部管理中,后勤管理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目标。本文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特征进行探讨,结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路径
高校管理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在后勤管理业务方面迎来了巨大的新挑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理念、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问题,限制了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要立足于实际,结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特征,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特征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学研究范围内,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要通过价值观引导和支持作用,完成高校的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高校后勤现代化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模式突破和颠覆,加快了现代化管理进程推进速度,将创新型的管理手段、技术方法引进到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中,各地资源协调、综合在一起,合理的配置资源,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着繁多复杂的内容,为了实现规范化、高标准的管理目标,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可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探索,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管理具有服务性、协调性、先行性特征,服务性指的是高校后勤管理是为高校各个部门和师生提供必须服务的部门,后勤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满足全校师生的服务需要,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内容,包括基础建设、物资供应、教学设备等,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性特征是其显著的首要特征。协调性特征指的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和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完成工作,对师生的基本权益起到维护和保障的作用,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保证高校能够均衡运作,实现内部协调,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运行秩序,在高校的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要通过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得到协调处理,这就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协调型特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具有先行性特点,以各个部门和师生为主体,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为其提供必须服务,要以先行性为原则,进行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准备好物资,为后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切实保障,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全过程贯穿其中,是高校稳定运行、维护规范秩序的关键所在[1]。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后勤管理观念落后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目前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仍旧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后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普遍的问题,后勤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重点得到的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缺少对高校后勤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明确认知,在部署后勤管理工作时过于草率、盲目,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在选拔人才时,水平有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表面,缺少高素质型、专业型的管理人才,难以将管理技术落实到位,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出现了服务性差、不科学、工作不紧凑等问题。另外,受到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职责意识不足,限制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脚步,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展开。
(二)缺少完善的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自改革和创新以来,大部分高校会将后勤管理部门划分成专职管理和专职服务两个不同的部门,也有一些高校将后勤管理工作部门划分成后勤管理处和后勤管理集团,在这样的规划下,实施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事项,有些高校为了强调简单化的管理制度,仅仅建立起了后勤管理处,由社会企业负责实施功能和责任,这样的运行机制不完善、不成型、不合理,导致后勤管理工作难以明确划分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杂乱无序,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現代化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建立起现代化完善的管理机制,离不开管理层人员推动作用,管理层人员作为担负着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使命的重要主体,若是缺少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被动状态,展开后勤工作,人员的集体组织观念薄弱,缺少协同一致的意识,在推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性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将会导致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重重阻碍,目前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普遍的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推动力不足,亟待强化。
(三)后勤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在后勤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中,仍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后勤的服务水平有待优化,特别是高校师生近些年来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逐渐向着多样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后勤业务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业务的服务水平、服务保障要结合师生的实际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能力。但是很多的高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服务水平落后的现象,包括服务意识落后、管理工种单一、服务范围小、管理手段单调、物资供应不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等。高校后勤业务若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后勤管理的效率,将会导致高校的后勤业务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降低信誉度,逐渐被时代所淘汰[2]。
三、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革新后勤管理观念
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要以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强化人员的后勤管理意识,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人才队伍,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建设人才队伍,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才能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新时期环境下,教育改革中高素质人才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高校的后勤管理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后勤管理人才作为着手点,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建设人才队伍,突破被动状态,不再处于被派遣的状态下等待工作,而是要积极地加入高校后勤工作的创新探索中来,提高对学校服务的意识和对学校的忠诚度。尤其是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是通过相关机构采取长期派遣的方式参与到工作中的,缺少系统、专业化的素质培训,导致工作中专业能力不足,自觉性和主动意识缺失。例如,参与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有一些机电维修人员、校园绿化管理人员等工作热情不足,后勤管理的意识落后,在传统落伍的观念下,处于被动工作的状态中,限制了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水平。高校要强化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后勤管理队伍,深化改革进程,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型的劳动人才,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3]。
在人才引进环节,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将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意识的后勤管理人员引进其中,重视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工作目标的落实,将优秀人才聘用到后勤管理的岗位中,革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陈旧观念,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效率,培养高校内部后勤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业务素养。组织和开展知识讲座、实践教学、专家指导等活动,使后勤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走出去的思维推行和实施到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将不同学校后勤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促进双方后勤管理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高校的经营特点,对他人的经营经验和长处要积极学习和引进,营造起特有的组织文化,推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施,强化后勤文化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构建学习型的后勤管理组织环境,引导职工参与到学习型的活动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作用下,提高后勤管理团队的凝聚力,落实对员工的关怀模式,强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4]。
(二)加强后勤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是保证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顺利实施和展开的基础环节,建立起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推进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突破传统的运行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高校有必要突破传统运行模式的约束,建立起健全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制约高校培养人才的因素突破,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将全面推进后勤實体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作为核心思路,强化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竞争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高校不仅要将全校师生的生活水平、物质需求作为后勤管理中的重要任务目标,还需要担负起其他多个领域的职责,包括运输、水电、校园绿化等后勤服务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投入力度,扩大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范围,紧跟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5]。
建立起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避免出现管理机制混乱、缺少人才和资金支持的情况,强化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力度,将资金短缺、人才缺失的问题积极改善,强化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力。后勤实体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建设中,将现代化市场的理念和意识树立起来,提高市场理念和意识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股份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下,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建立起监控体系,实现后勤实体社会化、市场化建设目标。在市场引进的指导原则下,要按照市场的原则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强化市场意识,建立起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的市场经济组织,实现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水平,由各个部门的管理层领导人员,将规范的准则、制度落实到实际,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完善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强化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6]。
(三)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探索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路径,要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为切入点,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信息平台,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部门和多个岗位,不仅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还需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推动后勤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起独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在原有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为了实现各个单位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满足本部门的基本工作需求,将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问题突破,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兼容性,将信息孤岛的问题改善,提高后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7]。
充分的利用各项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例如高校的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可以将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开发和利用起来,在全局、整体的发展视角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基于X3平台的基础之上,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利用该保护信息化的发展工具,在X3协同管理系统中进行项目的开发,发挥出该系统的工具作用,将相关模块利用起来,例如维修管理、水电管理、资源管理等,将信息中分享和独立的数据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构建起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链条,将使用过的设备和软件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中,上传后勤管理中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之间的数据信息,在总数据库中汇总,经过后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为后期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需求夯实基础。突破传统的老方法、老手段,将阻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消除,改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滞后的状态,而是要结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将现行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改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短板问题,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目标[8]。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人才的使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在后勤管理方面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实际出发,推动后勤管理工作的市场化、现代化改革,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完善后勤服务,为高校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美燕.基于餐饮浪费的高校后勤工作开展策略研究——评《餐饮管理(第三版)》[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3):5486.
[2]蔡鑫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0):179182.
[3]朱斌.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效率对策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9):159160.
[4]张淳.申城物业:打造有温度的高校物业服务[J].城市开发,2021(13):2223.
[5]关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大学,2021(25):142144.
[6]周颖洁.探究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商讯,2021(19):183184.
[7]李圣峰.高校餐饮标准化菜谱的实践与思考——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粮食,2021(06):105106.
[8]李亚茹,蔺颇,董凤合.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J].高校后勤研究,2021(06):2223+27.
作者简介:翟智拓(1984— ),男,汉族,山东冠县人,硕士,中级(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后勤基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