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塘街

2022-02-17 08:37段作文
南方文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糖水

·段作文

四川广安人,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长江文艺》《作品》《四川文学》《草原》《城市文艺》《铁路文艺》《特区文学》《雪莲》等。曾获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第三届深圳睦邻文学年度大奖、第五届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佳作奖、第二届海峡两岸短小说大赛提名奖、第一届和第二届“金熊猫杯”网络文学奖提名奖等文学奖项。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深圳。

我来深圳沙井的时间不算很长,仅仅六年,关于东塘街的一些记忆,一些是切身感受,一些却是听来的。

记忆中,东塘人一天的生活是从早上的一份肠粉开始的。在东塘街大大小小近百家店铺里,开门最早的,就是肠粉店。卖早餐的多是粤西或粤北人,正宗的肠粉需现磨粉浆,黏糯得当,调料佐以姜蒜、酱油、香菇等浓汁,入口香滑。在东塘街,老牌的早餐店可以经营数十年,那肠粉也足分足量,若再配上一杯温热豆浆,便是百姓一天最美好的开始。

我去东塘街多在晚上,那里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衣服和鞋子,各种档次的都有。那时候,一到傍晚,东塘街给我的印象就是拥挤,人和车都特别多,满大街活色生香的样子,极富人间烟火味儿。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常常觉得自己比本地人还热爱这条街。在这里,可以買到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可以吃到不同风味的小食,可以感受到不同特色的文化,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听到熟悉的乡音。在沙井生活过的外地人,几乎没有不来逛东塘街的。那算不上一条长街,却经常拥堵,有时候每前行一步都需过关斩将。那时候没有京基、没有新沙天虹,作为工业重镇,外来人口特别多,即使是本地孩子,也会常常来这里看书、买水果。我曾编过一篇本地学生的稿子,说那时候东塘街有个新华书店,父母忙着赚钱养家,他自己无所事事,每天就去书店溜达,看看动画书,探究各种新奇小玩意,学到不少东西。

在东塘街,无论饮食还是日常用品,都难以找到特别有名的大牌子,所有一切似乎为大众准备的,看上去都那么物美价廉。那时候,人们的收入大多不高,生活相对简单、朴素,人们也没今天这么喜欢攀比,喜欢追求名牌,只要生活踏踏实实衣着得体就行。我记得,我和老乡在东塘街买过的衣服,很少有超过100元一件的;吃过的东西,人均很少有超过20元一餐的。我不是特别喜欢买衣服,却喜欢吃东西,所以,东塘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饮食店。一到周末或晚上,几乎每个食店都爆棚。来碗糖水、来份小吃,然后大家谈天论地,总有各种聊不完的话题。

那些年,站在东塘街,也只有站在东塘街,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市井生活,什么是属于沙井的独特气息。无论是服装店、精品店、奶茶店、早餐店还是音像店,随便提起一个名字,你都能找回岁月的痕迹。比如洪绍明凉茶店,在东塘街开了近30年,是沙井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店,喝了两代沙井人。四海牛杂王,在东塘街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吃过的人却回味无穷。当然,你一定还记得,小时候,东塘街的烧腊,数陈记的最好吃;东塘街的衣服,一定是文华药店二楼卖的款式最多,而且,那上面还有桌球城呢。

当然,当年的东塘街之所以如此繁华,与东塘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在东塘街附近,有医院、学校、邮局、书店、电影院、银行、派出所和镇政府大院,是沙井数十年里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段。在离东塘街不远的公园旁,是大家最喜欢去娱乐吹水的地方。榕树下,有剃发的老匠人,有透过铁丝网看人家钓鱼的耄耋老人,还有一桌又一桌打牌的男男女女,热闹中带着祥和安逸。而在东塘街的东南面,则是沙井大街,那里有长长的巷子,古村落、古祠堂、古寺庙、古井、古树星罗棋布,极富沙井人文特色。

民以食为天,我还是重点说说东塘街的食店吧。东塘人晚上喜欢去大排档吃蚝鸡粥。据说有一家开在榕树下的粥店生意非常火爆。粥店白天基本不营业,到了晚上七八点阿姨们才出摊。于是,傍晚之后,周围的街坊像赶集一样准时到场,就为了吃一口老味道。那时候的粥店里食品种类并不多,但每一道都是老广人的回忆,比如薯生、蚝鸡粥、猪红粥、鸡脚、鸭脚等,人均不到20块钱,味美价廉。招牌菜自然是蚝鸡粥了,用勺子一翻,满满当当的蚝和鸡肉,香滑鲜美。若再配以酥脆的花生米、咸水粽、红薯生和炸过的米丝条,真是酸爽至极。

说起东塘街的小吃,就不得不说糖水店。与沙井其他地方一样,东塘人去糖水店喝下午茶早已成为习惯。传统的糖水店多为化州人所开,主要经营绿豆沙、银耳莲子羹、清补凉等小吃,做法看似简单,价格也较低廉,特别受女孩子喜爱。在东塘街甚至整个大沙井,提起糖水店都不得不重点说说点品集,它与传统的糖水店不同,从装修到卖品都非常新潮。那时候,一到中午,点品集便挤满了人,有时门外还排着老远的队。这里的糖水种类很多,小吃也非常有名。三个人点满满一大桌也不会超过90块钱,糖不甩、芒果冰沙、西米露、喳咋、蒜蓉鸡翼尖……都是东塘人最熟悉的味道。其中,芒果冰沙、西米露超好喝,清新的口感加上特制的糖水,满嘴都是夏天的清凉。此外,薯生、鸭脚粟、汤花枝丸、灰粽干等特受食客欢迎。其中,吃薯生很有意思,先端上来一碗浸在冰凉糖水中的鲜红薯丝,又拿来炸粉丝、炸花生、炸灰粽干等全都泡在一起,搅拌均匀,别有风味。灰粽干是粽子晒干后炸过的,没来过东塘的人肯定没吃过。这样的饮食,让人感觉有点陌生,似乎又颇具本地风格。

也许大家还记得,王力宏曾拍过一个关于梅州腌面的广告。在东塘街点品集斜对面,就有一家正宗的梅县腌面,老板和老板娘自然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梅县人。每天凌晨6点,老板便起床打面,十余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地干活。这纯手工制作的面条,绝不是在外面想买就能买到的。客家人的“腌面”做法讲究,得把高筋生面放进水里烫熟,面条上下翻滚逐渐松散,然后用大漏勺捞起,配上蒜蓉、葱花等佐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他们手打的面条很有嚼劲,弹性十足,颜色金黄,爽口香滑。吃腌面,自然少不了一碗三及第猪杂汤,一口腌面一口汤,既解腻又开胃,美味营养。三及第汤清淡健康,清肝明目,枸杞叶熬猪杂,能去除腥味。腌面店里也卖小吃,比如客家柠檬鸡爪,酸酸的,微辣,炎炎夏日消暑开胃,深受女生喜爱。盐焗鸡爪和鸡翅,均来自梅县走地鸡,肉紧,嚼劲十足。此外,这里的苦瓜肉片汤、肉丸汤、酸菜肉片汤等也极富特色,且店面较大,干净明亮,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勤恳、踏实、纯朴的生活态度。

走在东塘街头,随处可见云吞面、臊子面、牛肉拉面和牛杂面,真是面面俱到。在东塘街与辛居路交会处,有一家富营鲜云吞面店。那是一家连锁店,在东莞一带有不少分店。那时候,无论牛腩面还是云吞面,价格都是五元,相当实惠。不过,面条不是传统的广州银丝面,而是未加过碱水的普通面,不够爽滑。在点品集对面还有一家牛杂面,虽然可以吃到牛腩、牛百叶、牛肠等,面却是方便面,想吃萝卜或海带得另外加一元钱。而这些面馆中,经营较久的或许是化隆拉面了。拉面师傅的水平似乎不太稳定,好吃的时候面条口感接近味千拉面,软而糯,不好吃的时候味道一般,这或许也因了食客感冒没找到口感。化隆是青海的一个地方,来南方做拉面的特别多,地位与福建沙县相似。这种小店一般都是家庭式经营,说不上规范,味道好不好,还可能真与食客的心情有关。不过,这家店的生命力特别强,前几天我路过东塘街,大部分店子都关门了,它仍在营业,而且生意不错。

在东塘街中部,还有一间岐山臊子面很有特色。它看上去特简朴,就几张桌子,北方人却特别喜欢光顾。那里的臊子面酸而辣、油厚、臊子多,价格也便宜,而且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一口香,那时候一碗就可以卖到十元。吃过一口香的都知道,每口面里都能吃到臊子。令人意外的是,这种重口味的面馆,也特别受以饮食清淡著称的沙井本地人喜欢,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本地男人,他们常常把双蒸米酒存在面馆里,一碗面两杯米酒,醺醺然便是一餐。

东塘街紧邻沙井大街,饮食中自然少不了生蚝。但在东塘街,除了几家烤蚝摊子,想美美地吃一餐好蚝,还真不容易,毕竟蚝的价钱不斐,不是普通人每天都消费得起的。从东塘街出发,沿辛居路走过去,一路上却有不少撬生蚝的小摊,现剥现卖。蚝的吃法很多,可以香煎、葱姜炒、蒜蓉蒸、粉丝红烧、酥炸、矿泉水煮、烧烤等。当然,想吃到正宗的沙井蚝大餐,最好还是去老街。

总而言之,这东塘街,既有本土历史的厚度,又有外来文化的融合,看上去很杂糅,内涵却很丰富。毫无疑问,在沙井,东塘街才是深圳最真实的样子。如今,它已被纳入城市更新规划范围,相关拆迁工作已然启动,一间间店铺正逐渐消失,但那些记忆是不会褪色的,那些满大街的“拆”字标签仍那么鲜红,那些楼上的房间以及楼下的店铺,仍留有芸芸众生的痕迹。

(编辑 黄丹阳)

猜你喜欢
糖水
糖水是生活的甜,谁能不爱
趣说“糖水不等式”
糖水
糖水是生活的甜,谁能不爱呢?
萝卜糖水止咳化痰
爱在“吱呀”门声响
尝出来的不等式
常识:哪杯水更甜
挡不住的糖水甜
糖水:从来不曾远离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