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研究

2022-02-16 06:21:49周彦文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会作业本内角

周彦文

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分支,具体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包括自由探讨、积极思考的自觉意识,以及敢于主动发现、提出并阐述问题的一系列自觉自发的心理活动。而数学问题意识是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它是一种具有问题性思维的心理品质。数学问题意识是教师将学生带入暗藏数学问题的情境之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当前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去解决该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思维心理可以驱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问、自我解决,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1.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核心学科,其本身的知识体系非常严谨,且内容也比较多,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明显发现,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和提问的积极性更高,因为他们并不害怕说错,而到了高年级,主动发言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少。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更不会提出问题。这反映出当前的课堂教学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小学生难以发现问题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在浏览教材或者学习资料的时候,并不能看出有什么问题,即便是有疑问,也是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看不出深层次且有难度的问题,虽然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努力地提出了问题,但也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甚至是明知故问,他们很难通过自主思考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3.小学生提问具有功利性

通常在考试题目中会有让学生提问的内容,这类题目对于所提出问题的价值没有要求,只要学生可以提出来便能够得分。正因如此,学生逐渐形成了应付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便不愿意主动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了,同时会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应付考试,这样不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所以学生的惰性思维也就逐渐形成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变得“敢问”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教师需要创建一些有趣、新颖,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去主动思考。这需要教师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来引导他们主动提问,具体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教师可创设带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确定起跑线”这一内容就可以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奥运会的比赛片段,分别播放100米短跑比赛和3000米长跑比赛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两种比赛运动员所站的起跑位置是不一样的。这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提问为什么运动员的站位不一样。教师予以解答,因为100米大家都在直道上,距离是一样的;而3000米长跑运动员要经过弯道,里弯道比外弯道的距离要少很多,所以外道运动员的起跑位置需要前移。当学生恍然大悟时,教师要继续引导,并播放2000米和3000米比赛,学生可以看出,因为跑的圈数不一样,所以起跑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就会更好奇了:那么到底应该把起跑位置放在哪里,才对大家都公平?而因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圆形周长的基础,那么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

第二,教师可借助猜谜游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建立数的概念时比较困难,教师就要利用轻松有趣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并主动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从而尽快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猜数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五颗花生米,然后分别在左右手中藏不同的数量,让学生来猜。学生在猜数的时候,便可以逐渐理解数的分合,也能尽快理解加法与减法。在轻松快乐的小游戏中,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也会积极主动去思考,教师的手里到底有几颗花生米。最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5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2.提供提问机会,让学生变得“善问”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可以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从学习材料中发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主动提出自己质疑的观点,最终带着问题去探究。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点明课题,那么学生就会陷入思考并主动提出“图形为什么会运动?”“图形是怎么运动的?”“图形运动有什么用处?”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轴对称和平移得到的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利用平移和轴对称来设计图形。在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会为了设计出好看的图案而投入到实践研究中去,在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教学难点。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与学习水平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再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时,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拿着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计算,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所有人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时,学生就会忍不住大胆质疑,甚至还会用剪刀将三角形剪开去进行验证与探究,继而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最终会发现无论怎样计算,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随后,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最终也会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360°的结论。

3.体验实践应用过程,让学生变得“会问”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应用习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还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他们就会自主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并学会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学生买语文作业本和数学作业本问题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买作业本时都需要考虑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最终集体总结出以下结论。首先要确定语文作业本和数学作业本每一本的价格是多少。然后要考虑到自己需要多少本,同时自己现有的钱是否够买这么多作业本。其次,要考虑各种情况,如何用现有的钱最大化地去买两种不同类型的笔记本。最后,还要考虑到如果自己的钱够买自己所需要的作业本,那么商家要给自己的找零是多少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结合自己日常的经验,先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总之,当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后,他们便可以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有很多,并且众多方法与策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学生会作业本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作业本里的故事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4
三角形分割问题
翻开作业本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换作业本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搞笑作业本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