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小课堂更具“生命力”

2022-02-16 08:03:03吴少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生命力

吴少青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政课是关键途径。当前,各界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努力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而在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中,扎扎实实上好40分钟的“思政小课堂”非常重要。

【关键词】思政小课堂;活用案例;整合资源;巧用方法

那么,如何让这40分钟的思政小课堂更具生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做到:活用案例,让思政小课堂有影响力、说服力;整合资源,让思政小课堂有感染力、生命力;巧用方法,让思政小课堂有亲和力、吸引力。多管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个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愈来愈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要着力引导广大学生坚持知行合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除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之外,还应该扎扎实实上好思政课,保证思政小课堂40分钟的质量,才能更好地确保思政教育的持久性和实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政课教学内容有的远离他们的生活,有的则枯燥无味。如果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往往出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教学浮于表面,缺乏触动心弦,更难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有质量的思政小课堂,应该凭借教材,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善于以“大思政”的思维挖掘思政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让思政小课堂有深度、广度、力度和温度,提高思政课堂的“生命力”。

一、活用案例,让思政小课堂有影响力、说服力

理论只有深刻才能说服人。对于小学生,一味的说理、说教无法入心入脑,更无法与之形成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特别是对偏重历史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存在着一种时空的隔膜。如何突破这一“隔膜”,使教学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笔者认为,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案例加以引导,做到以例服人、以理服人、以力服人。所谓案例,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也可以是相关的历史事件等。记得笔者在上《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一课时,邀请了学校已退休的老党员们到课堂现场给学生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老党员的莅临,让学生们肃然起敬;老党员的出现,让故事讲述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他们讲述的那段历史故事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课堂显得特别安静。但笔者知道,学生的内心并不平静,他们的思绪正随着老党员娓娓动听的讲述飞到了1950年-1953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中去……通过老党员、老教师动情的讲述,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破除隔阂,学生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理解更深了。

在上《致最美的逆行者》一课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志愿者等逆行者的感人举动时,有些学生眼眶红了,“家国情怀”“为民意识”在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与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得到熏陶,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爱国、为民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并将继续发芽、成长……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感人肺腑的故事、高尚伟岸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教学素材,都能扣人心弦、直抵人心。课堂上充分运用案例加以引导,访真人、聊真事、涌真情,实现感动一阵子、激励一下子、铭记一辈子的良好教育。

二、整合资源,让思政小课堂有感染力、生命力

提升课程质量,就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在教学中精准投放,努力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严肃的课堂有深度、有广度,逐渐生动起来。比如,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借助于多媒体智能设备,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等,创设情境,拉近时空距离,将单一化信息多元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可感化、形象化,改变课堂上教师口如悬河,而学生却还云里雾里的现象。

在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笔者设计并执教了《我与特区共成长》一节思政课。特区的发展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遥远。可以说,他们是历史的“旁观者、审视者”,未必都能真正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何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汕头,感受汕头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热爱汕头、建设汕头的热情?笔者将搜集到相关的图片、视频加以有机整合,制作成集文字、音像为一体的教学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既看到了汕头开埠前的社会状况,也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发展的新面貌。课件、视频的展示,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如临其境。渐渐地,他们对汕头的发展历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汕头人民的勤劳、善良。

教学《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这一内容时,笔者着重突破时空,整合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就寻找身边的老物件(实物或图片)、值得纪念的景点等展开交流,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抓住刻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的煤油灯,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有的抓住汕头红色教育基地——“潮汕七日红”讲述南昌起义的故事等。学生通过展示、交流,深受感染,爱党爱国的情感油然而生。

资源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饱满,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生命力。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强化认知,在体验、感受中得到启示,让思政小课堂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巧用方法,让思政小课堂有亲和力、吸引力

有效的思政课教学,往往能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而传统的小学思政课堂很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形式化、表面化。如何让思政课温润小学生心灵呢?笔者认为,合理运用情感渗透、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辩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学生将会如沐春风。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共享,达到了思想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比如,在教学《致最美的逆行者》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疫情防控建议书”。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调动知识储备,调动感官,在思维与思维碰撞中,在合作探究实践中,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中,一张张设计精美、图画生动、言语简洁易懂的建议书“问世”了。学生不仅对疫情防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自觉依法参与疫情防控,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者、支持者、参与者、践行者。

又如,教学《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金色的鱼钩》,感受红军过草地的艰辛,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从旁观者转化为经历者,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从而反思自己,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式的学习乐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打造高效的小学思政课堂。最后,在总结升华环节,笔者设计播放“中国少年说”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决心。当时,学生激动的心情得到宣泄,全班自然而然地跟读,而且气势浩大。相信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的小学生已能够从血泪及苦难的讲述中感受历史,汲取力量,自身奋起,在心中已经下定了“强国有我”的决心。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则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着眼立德树人,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来办,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努力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严肃的课堂生动起来,更具“生命力”,努力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和“点击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64566449070952&wfr=spider&for=pc,2021-07-01.

[2]光明网.思政课应对准人生的“拔节孕穗期”[DB/OL].https://m.gmw.cn/baijia/2019-04/29/32790058.html,2019-04-29.

[3]罗文章.办好思政课  铸魂育新人[J].新湘评论,2021(7).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生命力
为何野火烧不尽?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背后
科学大众(2022年17期)2022-09-22 01:36:38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20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7:45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小主人报(2016年1期)2016-12-01 06:23:01
巧用电子白板彰显现代魅力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34:48
开展社会化少先队活动增强队员社会责任感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