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22-02-15 01:22:01
关键词:本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虚词

1.B【解析】A项,“以”,连词,“用来”;介词,“凭借”。B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C项,“者”,代词,用在数词后,“……方面”;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

2.B【解析】“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与B项中的“而”均表修饰;A项表承接,C项表转折,D项表因果。

3.D【解析】①表承接,译为“就”“来”;②表转折,译为“但”;③④均为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译为“那些”。

4.C【解析】C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5.D【解析】“卒然边境有急”的“卒”与D项中的“卒”均通“猝”,译为“仓促”。A项,译为“最后”“最终”;B项,译为“死”;C项,译为“军队编制”。

6.C【解析】C项为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7.C【解析】C项均为代词,……的原因。A项,动词,通“呵”,盘问;代词,……的原因。B项,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项,副词,怎么;代词,什么。

8.C【解析】A项,均为助词,表反问语气。B项,均为助词,表反问语气。C项,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

9.A【解析】A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B项,表出乎意料,竟然;表确认判断,是、就是。C項,副词,是、就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D项,表顺承,就、才;表确认判断,是、就是。

10.C【解析】C项,均为副词,分别表商量、期望语气。A项,指示代词,其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作定语。B项,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我。D项,指示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

特殊句式

1.C【解析】谁“乘舆到辟雍礼殿”?谁“遣使者安车迎三老”?谁“交礼”?断句时根据语境补全这几处省略的主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2.A【解析】A项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盖以亿万计;B、C、D项都是倒装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

3.B【解析】只是给三老赠送定量的酒肉,没有五更。

4.(1)桓荣每每患病,明帝就派使者慰问,太官和太医在路上前后相望,来往不断。

(2)桓荣去世后,明帝亲自改换丧服亲临丧礼送葬,在首山南边赐给桓荣一块墓地。

古代文化知识

1.D【解析】“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错,祭祀时只用羊、豕,即称为“少牢”。

2.D【解析】降榻谓礼遇宾客,皇帝离开坐榻迎接,表示重视。

3.D【解析】“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错,博士是中央官学的学官,地方官学未设。

4.C【解析】“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

5.B【解析】“流……同义词有徙、迁、出等”错误。“出”的意思是京官外调。

6.C【解析】“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错误,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

7.D【解析】“朕为古代帝王自称……‘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错误,“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此处的“朕”指的不是“楚王”,而是自己。

8.C【解析】“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错。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

9.B【解析】“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错误,通常由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

10.A【解析】A项,“天启壬戌秋日”是干支纪年法。

11.C【解析】江津:江边渡口。刘光禄:刘孺,字孝稚,曾任光禄卿。

12.A【解析】A项“龙驭”是委婉地表示帝王去世。

翻译句子

1.实在应该给他特别的奖赏,以勉励他的功绩和才能,还应更换其他不称职的州牧和郡太守,罢免邪恶贪残的官吏。

2.恶吏知道营私舞弊的祸害,外族将不会再暗中窥伺长城,边塞也将没有候望烽火的忧患。

1.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戴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

2.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

1.宋太祖皇帝派遣一百多骑兵进逼南唐军营而又假装逃跑,埋伏的部队乘机拦击追兵,在涡口大败南唐军队。

2.农民都感激喜悦,争相献送粮草;攻克泗州以后,没有一名士兵敢擅自入城。

1.像这样责罚本来是合理的,只是裴寰是一个县令,顾惜陛下的子民,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

2.裴度驻扎在郾城,慰劳各军,宣布朝廷的深恩厚泽,士卒都振奋勇气。

1.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

2.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

3.将军首先倡议义兵讨伐叛逆,只是因为崤山以东的地区诸将混战,来不及远行迎接天子。

4.(因为)在诗三百中接受浸润滋养,一个人的志趣就会与之相投,平和的性情得以显现。

5.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

6.现在我的军队,远在长江上游,距离朝廷几千里路,平时常有粮食匮乏的忧虑。

7.太祖指着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8.如果把镇所迁移到乐乡,远在西部边陲,一旦长江沿岸出现危险,就不能立刻前去接应救援。

概括和分析文意

1.C【解析】“始终如一,从不避讳”表述有误,从文中“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可以看出,虽然李贤敢于进谏,但当石亨、曹吉祥当权之时,他也是有所忌惮的,并非完全知无不言。属于人物形象分析错误。

2.C【解析】“燕、齐两国势均力敌,相持不下”错误,原文“燕、齐相持而不下”,指燕、齐与汉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而非燕、齐双方相持不下,选项曲解文意。

3.①随机应变,知己知彼,有卓越的军事才能;②知人善任,礼贤下士;③善于攻心,能抓住对方心理劝降;④能审时度势,听取正确意见。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形象和语言

1.这首诗塑造了诗人虽然仕途受挫、遭弃被贬,但从容潇洒、傲岸坚强的形象。塑造手法:①环境衬托(侧面描写)。以霜后“争出”的山峰、凌霜盛开的野菊、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冬日如玉的群峰衬托出诗人傲岸坚强的性格。②动作描写(正面描写)。诗中写自己酒后“解带”“倚栏”的动作,日后“踏雪”看山的想象,既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惬意,更展现了詩人面对挫折打击时从容潇洒的气度。

2.(1)描绘了一幅深秋江上所见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萧瑟景象。

(2)“乡泪客中尽”是实写,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和客居他乡的凄苦。“归帆天际看”是虚写,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孤帆”,盼望自己归去。虚实结合,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3.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李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李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李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4.同: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异:①郑诗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②王诗写出了竹子潇洒、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也表露出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之情。

5.①《其一》写新竹,将新笋比喻成削玉,新竹脱却尘泥,拔节千尺,诗人以新笋自喻,表达了虽遭遇坎坷阻遏,也不泯灭凌云之志,希望成为治国安邦的龙材的雄心壮志。②《其四》写古竹,古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诗人以司马相如自喻,对比古竹,表现了自己抱守清贫的不甘与无奈,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③两个意象都寓示着身处逆境而坚韧挺拔的品格。

6.①借助环境侧面烘托。郑和尚所在的寺是盘石寺,却称其“野”“孤”,用盘石寺的脱尘远俗侧面烘托郑和尚修行之高。②借助诗人的表现侧面描写。诗人与郑和尚谈禅之后,踟蹰许久不想离开,侧面写出郑和尚对禅的理解非常精妙。

7.①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③用“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鉴赏表达技巧

1.D【解析】D项,“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错误,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应该是“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

2.①比兴手法,写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强烈的怀人之情。②顶针手法,字词上回环往复,富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③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得归家中,与家人团圆亲近反衬自己的冷清孤凄。④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尺,醒来天各一方,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忧伤之重。⑤借代手法,诗中用双鲤鱼代指书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和思念。

1.D【解析】D项,“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错误,尾联写诗人厌倦了这种为五斗米而折腰、为仕途而奔波的生活。诗人的言谈笑语中隐藏着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诗人暂时逃避现实,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和快乐。

2.①视听结合。前句运用视觉写隔帘的灯火迷离朦胧,别具美感;后句运用听觉写风雨交加,描写细腻。②虚实结合。诗人没有直接写宴会上的热闹场面,而是让读者从隔帘而望的明亮灯火去展开联想,虚实结合,意境幽远。③运用对比。屋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屋外风声雨声,显得凄清。这样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屋内的欢乐,也暗示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1.C【解析】C项,“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意”错误。“葫芦架、垂柳”两个意象主要是表达隐逸之情。

2.①用典,作者自号“东篱”,显然是取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作者的隐逸之情。②白描,粗笔勾勒,不事雕琢。“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寥寥几笔就将一个远离尘世、野兴盎然的处所展现在读者眼前。③运用口语,“搭儿”“快活”鲜活而富于表现力,作者对园林、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④融情于景,将自己的隐逸之情融于对园林的描写之中。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①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颔联戏谑友人,尾联自傲自夸,这是通过诙谐的态度表达自得之意。②表现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是牢骚之语,本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

2.都有保持内心高洁、坚守自己的信念的人生态度。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

3.①尾联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名句名篇默写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3.凄神寒骨 悄伧幽邃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6.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鹃啼血猿哀鸣

7.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8.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9.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1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尘满面 鬓如霜

12.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13.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1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5.学不可以已

16.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17.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19.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0.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21.波涛如怒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2.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此夜曲中闻折柳

2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5.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6.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7.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

28.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29.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0.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3.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34.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5.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6.黃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37.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8.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39.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0.本题答案不唯一。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1.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2.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3.本题答案不唯一。如: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4.本题答案不唯一。如: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45.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46.本题答案不唯一。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47.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8.本题答案不唯一。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49.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50.本题答案不唯一。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51.本题答案不唯一。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开岁才几时,春社忽已及;前时春社毕,今日燕来飞

52.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3.本题答案不唯一。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54.本题答案不唯一。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秋月春风行处有,苍苔浊酒醉时休

55.本题答案不唯一。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6.本题答案不唯一。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57.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8.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9.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60.本题答案不唯一。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①追根溯源;②蔚然成风;③趋之若鹜;④悄然兴起。

2.①光怪陆离;②兼收并蓄(或源远流长);③厚积薄发。

3.①怏怏不乐(或郁郁寡欢);②格格不入(或水火不容);③根深蒂固(或积习难改)。

4.D【解析】“虽然”是转折关系连词,“即使”是假设关系连词,第一空,“虽然……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即使……也……”。“如果”表示假设,“尽管”表示转折,根据情境,“换了别人”只是假设,所以用“如果”更合适。“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表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不仅是……更是……”表示递进关系。王开岭看日出的体验应该既有感官愉悦,也有精神体验,而感官愉悦是浅层次的,精神体验是深层次的,更进一层,显然,用表递进关系的“更是”更恰切。

5.B【解析】A项,“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这里指旧的复习资料,成语使用不合语境。B项,“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语境指贪官们把礼节上的往来作为贪腐的借口,成语使用正确。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语境用来形容装修,望文生义。D项,“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语境指学习中粗心,熟语使用不正确。

6.D①“熔铸”指熔化铸造;“包含”指包容含有。此处“文化属性”与“技艺、习俗、风格”的关系用“熔铸”形容更密切。②“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形容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语段侧重指建筑的设计新颖,宜用“独具匠心”。③“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交相辉映”指光亮色彩互相映照。文段此处侧重指紧密融合,宜用“水乳交融”。④“既……又”表并列;“只有……才”是条件连词。此处“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与“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两分句应是并列关系,宜用“既……又……”。

7.B【解析】“日积月累”,一天一月地积累起来,形容长时间积累。“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依据后文“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可知,这里是强调“积累”和“把握住宝贵的机会”的关系,应选“厚积薄发”。“阳光总在风雨后”,强调苦难之后会迎来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强调付出才会有收获。这里不是强调“苦难”,而是写“付出”,应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呕心沥血”,指耗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鞠躬尽瘁”,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这里侧重用心付出,应选“呕心沥血”。“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灵丹妙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这里强调“唯一”的途径,应选“不二法门”。

8.D【解析】①从词义看,“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得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从词性看,“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与别的词结合做定语;“必须”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做状语,故选“必需”。②“日前”表示时间,往日、以前、几天前的意思;“目前”指说话的时候,语境强调“仍在修复当中”,故选“目前”。③“不但……反而……”表示反方向遞进或出乎意料,“不但……而且……”单纯表递进。句中的“没有”和“更加”具有反方向递进的意思,故选“不但……反而……”。

9.B【解析】第一空,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不可多得。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此处形容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很少,应用“寥若晨星”。第二空,淹没:洪水泛滥,淹没;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浸没;消失。湮没:被掩盖;埋没。指名声或成就。此处指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埋没了,应用“湮没”。第三空,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幸存传世者”,应用“凤毛麟角”。

辨析并修改病句

1.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被“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

2.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意重复,“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重复;二是中途易辙,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改为“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1.C【解析】根据括号前的“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以及括号后的“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再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括号内的内容应阐述与青铜器上铸造的铭文相比,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的原因,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再结合后文的“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括号内的语句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衔接下文联系更紧密,故排除A项。

2.示例:春寒尚未褪去,阴霾侵袭湖北,英雄已上战场。白衣无畏的天使从不退缩,看那黄鹤楼上的太阳,今年照耀得依旧明亮。

3.①原句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②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1)①拆字法是一种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②拆字法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③拆字法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

(2)示例:比如“智”,只有每“日”都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更有“智”慧。

5.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6.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的研制过程中攻克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难题,并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

7.示例:那一席文字的盛宴,或虚或实,描摹出花红柳绿,用明丽作为韵脚,点染出一幕幕绮丽的风景。

8.陕西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1.D【解析】D项,“试听角度”错,例句中视觉角度用了借代,用“绯红翠绿”代花和叶子;听觉角度未用借代。

2.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注入“情与爱”的“伟人”比拟成“落地、生根、开花”的植物,表达活泼,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定。

3.①把旧貌换新颜的水磨古镇比作重生的金色凤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凤凰变成金色,需要经过重生,水磨古镇面貌的改变,是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二者都经过质的变化。③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的巨变,富有表现力。

4.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夹着枯槁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

5.①“一粒星子”反衬整个长空的浩瀚无垠;②“一粒星子”带来的“幽蓝的光焰”反衬了夜色的浓黑与厚重;③“把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反衬了夜的漫长。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①“光临”改为“参加”;

②“务必”改为“请予”;

③“以免影响”改为“以便”;

④“鼎力相助”改为“当好参谋”(“提供帮助”);

⑤“您家严”改为“令尊”。

2.①谷子浑身都是宝;②而且是人们盖屋顶的好材料;③农民们在田里精心地守护着。

3.示例:每日不忘量体温,口罩要戴把餐分,分散就坐少走动,勤洗手来多通风。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D【解析】文中把“古代蜀人铸造……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放在“常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后面,表示提示下文。A项,总结上文;B项,解释原因;C项,总结上文;D項,用于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2.B【解析】B项,表示语言中断,其他选项表语意未尽。

3.C【解析】例句中“难道我碰到了传说中的‘海市蜃楼’?”有问无答,属于反问。A、D均有问有答,属于设问;B项,一般疑问句;C项,有问无答,属于反问。

4.D【解析】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分句,如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文中分号表转折。D项,分号表示转折;A项,分号表示并列;B项,分号表示因果;C项,分号表示承接。

5.D【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放在较长主语后,表示停顿或强调。A项,表示提示下文;B项,表示复句中第一层关系;C项是序次语后的停顿。

6.D【解析】A项,“(《庄子·知北游》)”是对“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出处的说明,应紧随其后,放在句号前;B项,“等……”重复,应将“……”改为“。”;C项,“洁身自好,清净纯朴,不失志节”中的“,”应改为“、”。

7.B【解析】文中三处感叹号“春在眼前了!”“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快意恣情地一放!”表示强烈的情感;A项,感叹号表示命令、祈求;B项,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C项,感叹号表示强烈疑问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D项,感叹号表示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后的停顿。

8.A【解析】原文括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括号表示解释说明;B项,括号表示订正错误;C项,括号表示引语的出处;D项,括号表示舞台说明。

猜你喜欢
本题解析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电竞初解析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Fe2+与Fe3+”相关解析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3:05:49
相机解析
摆放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