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02-15 08:15官灵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院校融合

徐 霞,官灵芳

(长江职业学院 数据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距今已有20余年的时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试点”到“普及”一路走来,国家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撑,已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推进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各种智能设备和云平台的广泛应用,是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的重要体现,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大数据

2001年,梅塔集团分析师道格·莱尼提出了大数据技术。2008年,IBM公司的史密斯首次以“BIG DATA”定义了大数据。迄今为止,人们对大数据的定义和内涵并没有一个完整且一致的定义。庞大的数据量是大数据的特点,但不是大数据的唯一特点,因此不能仅从“大”的方面来定义大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大数据,其有不同的含义。根据其特点及发展趋势可知,其为来源于多种渠道的多类型、散乱、海量、传播速度较快的信息,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管理、整合而构成的数据集合,称之为大数据。得到这些数据并不是大数据的真正意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挖掘,实现数据的增值服务并发挥作用,才是大数据的核心所在。

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性,新意。创新是打破旧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资源,对事物(观念、制度、标准、行为等)的外表、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革新。创业是创业者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创新的思想运用于新事物中,进行思考、推理、判断及创造的行为。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但其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多个层面的体系架构。创新教育主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主要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教育承载着创新教育落地开花,二者相互促进,不可互为替代。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还要运用创业的思维和技能使其落地。

三、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清华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MBA也下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1世纪初,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

蓝荣聪、陈永福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思考后得出结论,“随着数据获取和挖掘技术的日趋完善,数据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孕育着新办法的应用与创新,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带来了变革性影响。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从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实践环节等方面改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人才质量”[2]。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大数据技术拥有诸多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拓展创新创业的思维,可以获得丰富的课程学习素材,改变学习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创建数据库和分析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起源于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开设了“创新企业管理”课程,标志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也被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首创。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将丰富的实践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推行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学制3~5年不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完成9个月的劳动实践课程。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渗透,侧重于实践项目的演练。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演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一)思想意识融合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得学生的素质及技术技能水平有所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单位的性质及工作岗位性质的理解及包容度逐步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但是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及成果来看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直接导致其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遇到与自身预期不相匹配的、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时,一部分学生选择等待,另一部分学生选择舍弃所学专业先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主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仅有极少数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非常重要。在高职院校中举办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研讨活动等,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体系融合

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与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进行融合,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不是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课程罗列进去就能实现两者的融合,而是应该构建以专业群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出发,通过不同的课程、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关注时事和学科前沿,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两者的融合应贯穿课程体系的始终,通过不同的课程和形式融入课程体系。此外,高职院校要鼓励各学院、各专业之间的创新创业课程互选及学分互认,实现“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课程互选”的专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目标[3]。

(三)课堂教学融合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专业课堂为场地,将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学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融入专业课中。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将“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与之不谋而合。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改革教学理念,在专业课中应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创新理念;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上颗粒化操作、课后项目化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实现“做中学”。第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以此打开帮助学生探索创新创业之路的大门。第三,依托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及专业实训课程,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第二课堂融合

专业课堂为“第一课堂”,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并不能由“第一课堂”全部完成,此时,“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内能真实体验,也可为师生提供工商注册、专利申请、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一站式咨询与服务。

(五)师资条件融合

狭义地讲,创新创业教育首先与学生的专业有关。广义地讲,除去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了解哲学、经济、教育、伦理、法学等多个学科。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职教师,其创新创业教师多为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兼任,他们的创新创业理论及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可能相对欠缺,不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导致其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和课堂阶段,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接轨。

要建设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师资队伍,需要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业课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主要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各个环节;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认知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拓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六)大数据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大数据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如何体现大数据技术在融合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值得思考。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创新创业数据进行采集,对关键数据进行存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数据库,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整合,依据分析、整合的结果研判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4],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实时跟踪、及时评估、不断完善,以确保能快速、高效地评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及发展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相应的资源,以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和各大云平台对其创新创业的信息及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帮助其及时了解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详情,通过分析与整合,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案及实践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众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数据进行合理化采集与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类竞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从校级到国家级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并通过微创业等模式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5]。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深层挖掘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等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习惯及实践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创新创业项目的方向、内容及实施环节,指导学生撰写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方案,提升成功率。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动态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规避一定的创业风险。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需要从思想意识、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还需要强大的师资团队和多方力量的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