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比较

2022-02-15 07:37:20张宝国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5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致性肝癌病灶

张宝国 天津港口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56)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比较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所接收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3~5周进行CT、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的检验结果为金标准,之后对比CT和MRI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结果:120例患者,DSA检验出131个病灶,其中51个病灶通过治疗之后完全被消灭,80个病灶经过治疗之后仍然有残留和复发。CT和MRI的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一致,(P<0.05)。但MRI检出的准确度为92.64%、灵敏度87.69%都明显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方法下肿瘤包膜情况优于DSA和MRI(P<0.05)。结论:MRI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优于CT检验,但CT检验显示患者的肿瘤包膜情况优于MRI和DSA检验,二者结合使用有利于准确评估残余肿瘤活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我国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在早期肝癌的病状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状,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治疗时间,患者的病死率居各种肿瘤的第二位[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主要是以阻断肿瘤动脉供血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力,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但是有相关研究表明,有肝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残余的病灶超过90%,在术后极易复发[2]。因此,及时地发现患者的残余病灶和复发病状,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TACE术后用于评估肿瘤活性的准确标准,但DSA的操作较复杂,且创伤较大,加大了术后的检验难度[3]。以目前的医学影像发展水平来看,CT和MRI均为肝癌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技术,但应用于肝癌术后病灶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4]。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CT、MRI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并进行了对比。下面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天津港口医院所接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55.16±7.15)岁,病灶平均直径(6.71±1.16)cm,且肝功能经过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66例,B级的54例,单发病灶为103例,多发病灶为17例。此次研究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允许。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验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的判断标准[5];②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或签署了同意书;③所有患者均进行了TACE手术治疗;④肝功能经过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以及肾脏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腹水或肝硬化的患者;③对本次所使用的造影剂过敏或有相关禁忌症。

1.2 方法

DSA检查:患者需要在TACE手术之后的3~5周进行DSA检查,主要是采用飞利浦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患者的造影进行检验,首先使用碘佛醇造影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30s之后开始对患者进行腹部的扫描,并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灶和血管的变化以及变色的情况,若病灶出现染色,则为肿瘤活性病灶。

CT检查:要求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空腹6h以上,在进行扫描之前可以饮用纯净水650~800mL,并且进行呼吸练习,之后使用德国西门子的Definition as 128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之后对患者静脉进行压力注射器推注碘佛醇共80mL,流速2.5~3.0mL/s,在对患者注入造影剂之后,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扫描并保存相关影像,主要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脏的下缘,每层的层厚和层距均为5mm,扫描时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s。对患者的病灶的具体数量、大小、形状、状态和碘油沉积的状况等进行仔细观察。

MRI检查:要求所有患者均在进行检查之前空腹6h以上,并且配合呼吸练习。主要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MAGNETOM Avanto1.5T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患者采取平躺,扫描范围是从膈顶到肝脏的下缘,其中扫描参数为35cm,层厚6mm,矩阵125×256。对患者进行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0.2mL/kg,之后立即进行增强扫描,其中病灶加强或病灶处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显示出高信号和弥散系数降低,则存在肿瘤活性病灶。

1.3 观察指标

CT和MRI的检查结果图像均由经验富足的医师进行阅片和判断,其中主要以DSA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术后肿瘤活性的CT和MRI图像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CT和MRI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Kappa法对每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与DSA的一致性,其中k≥0.7是一致性较强;0.7>k≥0.4是一致性一般;k<0.4是一致性较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和DSA检验结果对比

经过对比得知,一共120例患者,DSA检验出131个病灶,其中51个病灶通过治疗之后完全被消灭,80个病灶经过治疗之后仍然有残留和复发。经过Kappa的检验分析得出,CT检验的结果与DSA结果对比显示,CT检验的k=0.775,一致性较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CT和DSA的检验结果对比(n)

2.2 MRI和DSA检验结果对比

经过对比得知,MRI的k=0.845,一致性较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MRI和DSA检验结果对比(n)

2.3 DSA、CT、MRI三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对比

经过对比得知,DSA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敏感度明显优于CT和MRI,但其中MR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要优于CT,(P<0.05),详情见表3。

表3.DSA、CT、MRI三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对比(%)

2.4 CT、MRI、DSA检验显示TACE术后的肿瘤包膜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显示,CT显示肿瘤包膜情况明显优于DSA和MRI检验,详情见表4。

表4.CT、MRI、DSA检验显示TACE术后的肿瘤包膜情况对比(n/%)

3.讨论

肝癌是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在早期没有明显病状,所以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病状明显,来医院进行治疗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了,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但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也随着增加,介入手术在肝癌的治疗效果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这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目前临床中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均进行TACE治疗,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化疗的药物和碘化油混合一起注射进入肝脏的肿瘤中,同时利用栓塞的去血管效果起到了阻断肿瘤的血供和细胞的毒性。但是由于肝脏中的血管复杂、再生能力很强,且有很多肿瘤病灶在坏死之后仍然残留在体内,这导致在进行栓塞之后,肿瘤病灶不能完全的坏死[6]。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之后,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肿瘤活性和具体数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相关方法中,DSA是目前被认为检验TACE术后的观察病灶的肿瘤活性和具体数量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肝癌患者需要长期的监督检验,DSA的操作性较复杂,且创伤较大,费用也较贵,这使得难以作为长期的监督检验方法[7,8]。

总结临床经验发现,造成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是病灶的多重供血问题。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CT具有突出的空间分辨率高、成像快、图像层薄的特点,患者在术后接受碘佛醇灌注后对肿瘤组织区域进行扫描检查,可以较好分析肿瘤血及周边血供情况,有助于增强诊断的准备性和客观性。而MRI的优势在于图像的分辨率高,无辐射伤害,对病灶边缘的结构有较好的显像效果。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CT和MRI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其中CT中的血管造影为手术医师提供了肿瘤的供血状况大量准确信息,使医师能够较好地掌握血管情况、动脉分支走向和解剖变异情况,成为TACE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9]。但是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所示,CT的检验结果准确性较低,有相关学者认为,CT检验在高密度的碘油沉积区域会导致影像不够准确,导致对组织的积液和坏死的分辨率较低,同时TACE治疗后可能存在肿瘤组织中有沉积碘油,这会遮挡CT扫描的血管增强效果,从而导致影响检验的准确性[10]。MRI与DSA的一致性较高则是因为,MRI是一种不受沉积碘油所影响的通过磁共振成像原理,对患者的各个组织细胞进行检验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具体情况,所以检验的准确性指标较高[11]。

根据本文研究所示,MRI检验的准确性为92.64%,与DSA相比较,一致性较高,这可能是因为MRI主要观察肿瘤组织的具体血流变化,对病灶可以有清晰的成像,有较高的对组织的分辨率,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通常TACE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会因失去血供而呈低MRI信号,若属于未清除干预的组织或复发性的肿瘤组织则会呈现出高MRI信号;且有相关研究人员表示,MRI不同的扫描序列联合使用剂钆喷酸葡胺对比剂,对患者的辐射伤害较小[12]。在应用于MRI开展TACE术后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治疗后患者的病灶内坏死、出血以及各种蛋白质物质发生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MRI平扫难度。为了避免MRI检查中误诊正常肝组织为假阳性,同时也为了避免因部分组织的血管分布不均匀或复发病灶的强化度过低而形成假阴性结果,建议联合CT进行增强扫描,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CT和MRI检验在检查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评估残余肿瘤活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T和MRI对比,MRI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优于CT检验,与DSA的一致性也较高,但CT检验显示患者的肿瘤包膜情况优于MRI和DSA检验,所以二者可以结合使用,有利于准确评估残余肿瘤活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猜你喜欢
一致性肝癌病灶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3:51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