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称 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 (天津 300300)
内容提要:目的:观察规范化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144件口腔器械为样本实施对应清洗措施,规范化清洗消毒的72件器械属观察组,普通清洗消毒的72件器械属对照组,观察清洗消毒质量,统计合格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中,流程规范、区域划分分值,清洗工作、消毒工作、器械存放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后,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98.61%,90.28%;98.61%,87.50%,P<0.05),器械损耗率低于对照组(2.78%,13.89%,P<0.05)。关于器械消毒满意度的统计,该数据在观察组比对照组高(95.83%,79.17%,P<0.05)。结论:规范化清洗消毒工作的实施,可使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提升,有灭菌合格率高的特点。
口腔疾病因为病灶位置的特殊性,需经口腔器械辅助方能对口腔疾病进行准确观察判断,但口腔内牙龈组织较脆弱,在口腔器械轻微触碰后易发生出血情况,且口腔器械会和唾液接触,使口腔器械携带较多病菌[1]。临床对口腔器械消毒处理非常重视,若无法将口腔器械病菌彻底消灭,会使口腔科交叉感染事件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口腔器械消毒清洁处理。口腔器械的特点是种类繁杂、精细度高等,以往会实施普通清洗消毒,此过程中很难清洁到器械的角落、腔隙等位置,存在消毒不彻底等情况,会造成器械病菌残留量,不利于保证口腔病变治疗效果[2]。而规范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有较好作用,能使各清洁流程得到落实,可抑制病菌留存,有预防病毒传播的作用,且能减少器械损耗情况[3]。故本研究对144件口腔器械清洁过程实施观察,各器械的清洗时间均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旨在判断规范化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的作用。
研究主要对口腔器械实施观察,以144为样本量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对应清洗措施,观察组为72件口腔器械,对照组为72件口腔器械,前者行规范化清洗消毒,后者则行普通清洗消毒,对比两组口腔器械类型后,并无组间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为口腔器械;此前有器械使用史;工作人员可配合各方案完成器械清洁操作;委员会通过研究。排除标准:非口腔器械;破损器械。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清洗消毒,具体方案如下。①规范清洗消毒流程:经性能、种类行口腔器械划分,根据消毒要求,对各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进行规范,并组织清洗人员学习,指派专人监督,以便对各清洗消毒流程行严格落实。②划分清洗消毒区域: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多,在清洗消毒室内行区域划分,有清洗区、消毒区、灭菌区、包装区等,各区域需按流程严格实施清洁。③加强清洗工作: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后,需检查清洁质量,对口腔器械纹路、缝隙等位置行详细观察,以保证清洁质量,若无误,行器械清洁信息标注,使其可溯源。④加强消毒工作:根据要求,对口腔器械行消毒水浸泡,后在灭菌仪器中行彻底消毒,针对结构复杂的器械,可行手动清洁,消除各角落、腔隙等位置残留的病菌,以防止病菌残留。⑤增加消毒监测:消毒后行多维度质量监测,经目测观察各器械中是否存在残留物质或污渍,经物理检测,观察器械是否存在实质损坏,经化学检测,并抽查器械,对器械残留细菌、病毒进行检测,可有效发现消毒不合格的器械,对此行重复清洁消毒,以保证消毒彻底性。⑥完善器械包装:器械得到彻底的消毒后需重视包装,选择合适的包装材质,重点检查包装和器械纹路、腔隙等位置的贴合情况,防止包装后漏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病菌入侵等问题。包装完成后需在器械上张贴相关清洁信息,保证清洁信息的可塑性。⑦器械存放:清洗消毒后,在指定位置行口腔器械存放,若两次使用时间过长,需对口腔器械行再次清洗消毒处理,以保证口腔器械使用安全性。⑧职业防护:在器械清洁过程中需增强清洁人员培训,优化清洁专业技能,并让其认识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能佩戴完整的防护工具进行清洁,防止清洁过程中病菌感染等事件,以降低器械清洁风险。
对照组:普通清洗消毒,在口腔器械常规清洗后,在灭菌仪器中放入口腔器械行消毒处理即可。
①观察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维度有流程规范、区域划分、清洗工作、消毒工作、器械存放等,各项均有100分。②观察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效果:所涉及指标有灭菌合格率、器械损耗率、包装合格率等。其中灭菌合格标准即清洗消毒后,口腔器械表面未发现残留物质,经生物监测后,病菌结果为阴性,反之则是灭菌不合格。③观察器械清洁消毒满意度:评估内容有消毒彻底性、灭菌合格性、清洁流程等,共100分,很满意器械消毒效果,90~100分,较满意器械消毒效果,60~89分,不满意器械消毒效果,0~59分。
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其中计量资料,即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即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行χ2检验,数据对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分值在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n=72,±s,分)
表1.口腔器械清洗消毒质量(n=72,±s,分)
组别 流程规范 区域划分 清洗工作 消毒工作 器械存放观察组 93.29±1.02 94.56±0.98 93.81±1.13 95.48±1.07 97.25±1.34对照组 90.28±1.13 92.51±1.04 90.66±1.27 93.02±1.15 94.33±1.08 t 16.7781 12.1728 15.7233 13.2887 14.396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后,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是98.61%,比对照组(90.28%、87.50%)高,器械损耗率比对照组低(2.78%,13.89%,P<0.05)。见表2。
表2.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效果(n=72,n/%)
关于器械消毒满意度的统计,该数据在观察组比对照组高,(95.83%,79.17%,P<0.05)。见表3。
表3.器械消毒满意度(n=72,n/%)
口腔器械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应用中会与口腔疾病者唾液直接接触,易造成病菌的传播,若口腔疾病者本身有血液传播疾病,且在口腔疾病治疗中有出血情况,则经血液传播的病菌会由此使口腔科感染事件增多[4]。口腔器械有形状复杂、种类多、价格高的特点,口腔疾病治疗后很难行口腔器械的一次性替换,因此,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工作至关重要。既往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工作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仅在灭菌仪器中行消毒工作,在灭菌不彻底情况下,会造成病菌传播,易出现院内感染,增加医患纠纷[5];且此清洁方案下容易造成器械破损,增加器械损耗率,使科室经济支出增加,此类清洁消毒措施逐渐被口腔科摒弃。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规范近年被重视,能确保清洁质量,抑制口腔器械细菌携带传播,使病菌得到隔绝,能提升口腔疾病者治疗安全性[6]。
口腔器械多,根据相关要求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规范,并在清洁区域张贴海报,组织清洁人员学习,可落实各清洗消毒流程,达到彻底清洁的效果。清洗消毒区域划分,能指导清洁人员在各区域内行相应清洗消毒工作,可避免清洗消毒流程的遗忘。由于口腔器械结构有一定复杂性,存在弯曲、腔隙等结构,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需重视器械缝隙、纹路等部位,增加清洁力度,以达到较为彻底的清洁效果,减少器械的病菌残留[7]。完善器械消毒监测是保证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在清洗消毒后行多途径检查,如目测、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等,以便从多个角度评估器械清洁情况,若未观察到细菌残留,则提示清洁合格,反之需行口腔器械的再次清洁。器械包装不当或包装破损等均会造成病菌入侵,均会降低口腔器械消毒效果,在各消毒措施实施后需增强包装管理[8]。根据口腔器械的形状、性质等,选择合适的包装材质,贴合纹路、腔隙等,以达到较好的包装效果,可减少漏气或包装不合格等问题,以维持包装质量。完成后进行器械清洁信息的标注,使其可溯源,能提高各消毒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清洁及包装质量[9]。
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工作完成后,在指定位置存放器械,可保证器械存放安全性,若使用间隔时间过长,则需在使用前对口腔器械行再次清洁,防止口腔器械上细菌的滋生与扩散。职业防护也是口腔器械清洁的重要措施,需增加清洁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专业技能,掌握各口腔器械的清洁技巧,减少清洁过程中造成的划伤、碰伤等事件,可防止交叉感染[10]。在清洁过程中佩戴完整的护具,可阻隔病菌的传播,能有效降低清洁风险。此外,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的规范,还需清洁人员的高度配合,指导清洁人员经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清洁,后完成各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工作,能防止清洁人员个人造成的消毒不彻底情况[11]。
本研究中,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后,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是98.61%,比对照组(90.28%、87.50%)高,器械损耗率(2.78%)比对照组(13.89%)低,P<0.05。提示规范化消毒流程有较好的效果,能保持较高的灭菌及包装合格率。分析发现,该消毒措施要求清洁人员根据要求完成器械的清洁工作,清洁后会针对器械进行全面的灭菌检测,若存在监测不合格的情况会进行再次清洁,以此保证清洁彻底性。清洁后优化器械的包装及存放,能减少此期间病菌的入群,达到较好的病菌阻隔效果,可控制器械上的残留病菌,再次使用时能预防交叉感染,获得口腔病变患者以及消毒人员的高度满意[12]。
综上所述,经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流程规范后,可减少口腔器材损耗,且口腔器械灭菌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