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江梅, 梁婷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国内已有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内学前教育核心期刊的研究,较少对国外学前教育期刊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 国际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尤其是公认的具有较高权威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主题的演变以及对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可以体现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重点与核心关切[1]。 美国早期教育期刊数量较多且种类丰富,其中《早期儿童研究季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隶属于全美幼儿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是自1986 年创办以来唯一一本连续多年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早期教育学术期刊,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 因此,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对2011—2020 年《早期儿童研究季刊》发表的科研成果进行梳理,探究近十年美国学前教育的科研重点、趋向和前沿,期望能给国内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者提供参考。
此研究借助陈超美教授研发的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科研人员和机构的现状及其关注的焦点、研究趋向与前沿。 通过解读CiteSpace 软件绘制出的知识图谱,并阅读和深入理解相关重要文献,从而系统地梳理近十年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发表的研究成果。
根据布拉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文献离散定律,大部分核心科研成果通常会集中在少部分顶尖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 且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最新的期刊引用报告(202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早期儿童研究季刊》2020 年的影响因子为 3.719,连续 16年蝉联学前教育研究期刊的第一名,是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领域的权威期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代表美国学前教育研究的整体情况。 此期刊已有30 多年的历史,主要发表针对0~8 岁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主题包括儿童早期认知、情绪和行为发展;儿童保育、课程质量和入学准备;早期干预项目的有效性;公共政策、幼儿教育和儿童发展;有效的幼儿课程和课堂实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等等。 因此,本研究选取此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样本文献和数据均来自全球权威性较高、具有相当影响力、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的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简称WOSCC)数据库,采集日期为2021年 3 月 5 日,以检索项为“The title of Journal”,检索词为“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年份范围为“2011—2020 年”进行检索,得到的科研成果总计819 篇。
使用Excel 软件制作出期刊科研成果篇数及被引频次的年度分布特征显示曲线(见图1)。可以看到,2011—2017 年期刊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2018 年起发文量大幅增加,2020 年达到顶峰,其中 2018—2020 年 3 年发文量占样本总数的 43.22%。 同时,2011—2020年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持续上升。 这说明,学前教育研究在近几年发展迅猛,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图1 《早期儿童研究季刊》年度发文量及被引频次分布
1. 核心作者情况
检索结果显示,2011—2020 年发文作者共2 213 名,其中,发文篇数排名第一的研究者是贾斯蒂斯(JUSTICE L. M.),共发文 22 篇。 根据普赖斯法则(Price Law)计算可得m≈3.51,取整数为m=4,即2011—2020 年在《早期儿童研究季刊》发文篇数大于或等于4 的学者为核心研究者。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近十年此学术期刊的核心作者共112 名,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如表1 所示。
表1 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情况
2. 作者间的关联情况
将检索得到的期刊文献导入可视化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获取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图谱(见图2)。 图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表示作者间的合作频率,节点越大说明研究者间合作的密切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3]。
图2 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谱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科研人员共同协作关系网络中包含369 个节点,683 条连线,总体密度是0.0101,表明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水平较低。 从图2 可以看出,与其他作者合作次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贾斯蒂斯(JUSTICE L.M.)、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者弗农·费根斯(VERNON-FEAGANS L.)、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布奇纳尔(BURCHINAL M.)、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霍梅斯(HOMES C.)、迈阿密大学的研究者勃洛茨基·谢尔(BULOTSKY-SHEARER R. J.)。 从图2 中还可以看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科研协作群体,如贾斯蒂斯(JUSTICE L.M.)和弗农·费根斯(VERNON-FEAGANS L.)团队,以及分别以布奇纳尔(BURCHINAL M.)、霍梅斯(HOMES C.)、勃洛茨基·谢尔(BULOTSKY-SHEARER R. J.)为核心的合作团体。 可以发现,这些科研群体合作密切,文献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也相对较高,说明团队合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1. 研究机构发文量
通过对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数量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科学研究主力军的分布特点[4]。 检索结果显示,2011—2020 年此期刊的发文机构共640 个,其中,发表文献数量位居前三的研究机构首先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共发文71 篇,占期刊发表文章总篇数的8.669%;其次是弗吉尼亚大学,共发文64 篇,占总篇数的7.814 %;最后是纽约大学,共发文38 篇,占总篇数的4.640%。 从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见图3)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是美国开展学前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图3 2011-2020 年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美国学前教育研究机构
2. 研究机构合作情况
将819 篇文献导入CiteSpcace 中,节点为研究机构,时间区间为2011—2020 年,时间分区为1 年,绘制出研究机构间共同协作关系网络图谱(见图4)。 其中,节点大小代表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频率,节点越大表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越频繁。 经过分析得出,科研组织间共同协作关系网络中,共有147 个连接点和247 根连接线,总体密度是0.023,表明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科研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水平较低。 由图4 和表2 可以看出,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节点最大,合作频率为67 次,中心性为0.17,其合作频率与中心性均排名第一,说明北卡罗来纳大学在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他研究机构多以它为中心开展合作。 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频次较多的还有弗吉尼亚大学(59 次)、纽约大学(38 次)、俄亥俄州立大学(23 次)和范德堡大学(19 次)。
表2 美国学前教育主要研究机构的合作频次及中心性
图4 美国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由此可见,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以这五所高校为主,其他研究机构多围绕这几所高校进行合作,形成了以这五所高校为中心的科研阵地。
利用CiteSpce 软件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及中心性(见图5)。 频率越高,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中心性越高,表明其中介作用越强,对其他关键词的影响力就越大,在领域中也越重要。 但关键词中心性的高低并不总是随着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增加而增高,因此,确定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既要考虑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大小,也要结合其中心性的高低,进行综合分析[5]。
图5 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关键词图谱
根据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法则计算可知,本研究中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10的关键词为热点关键词。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共有99 个热点关键词。 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见表 3)分别是:学龄前教育(Preschool)、入学准备(School Readiness)、幼儿园(Kindergarten)、语言(Language)、儿童(Children)、成就(Achievement)、质量(Quality)、技能(Skill)、开端计划(Head Start)、读写能力(Literacy)。 根据关键词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论文写作的表述习惯,分析时去掉了一些关键词,因为尽管它们出现的频率和中心度都比较高,但不能很好地揭示美国学前教育科研领域聚焦的重点,如学龄前教育、儿童(Children)、教育、幼儿(Child)和学龄前儿童(Preschool Children)等等。 而入学准备、幼儿园、语言、成就、质量、技能、开端计划、读写能力、儿童早期、干预、执行功能等高频关键词则可以较好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可以保留。
表3 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高频关键词
结合CiteSpace 软件的分析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可知近十年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教育公平、幼儿园保教质量、幼儿能力和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其中教育公平领域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开端计划、儿童早期教育、干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计划、低收入等;幼儿园保教质量领域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幼儿园、课堂质量、儿童保育等;幼儿的能力和品质发展领域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入学准备、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执行功能、行为、学业成就、自律、数学、词汇、努力控制等;幼儿教师发展领域相关的热点关键词有两个,即教师和专业发展。
研究论文的刊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短时期内出现或使用频率突然增加的“突现词”代表着在某一时期内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主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某一时期内研究热点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6]。 分析结果显示,2011—2020年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的突现词共26 个(见表4),结合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关键词共现时序图谱分析,本研究分四个阶段对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进行纵向分析。
表4 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突现词分布
1. 2011 年:美国“早期开端计划”
根据表4 可知,2011 年突现度最大的关键词为“早期开端计划”,其突现值是3.42,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早期开端计划”的实施现状、影响因素、成效和改进方案,如家访计划:关键问题与未来方向[7];“早期开端计划”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早期开端计划和非裔美国家庭:儿童学习成果的影响和机制[8]、在父母教养压力的背景下,“早期开端计划”对儿童表达性语言的保护和促进作用[9]。 同时可以看到,“早期开端计划”“认知”“早期读写能力”等是当时美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这些突现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美国学前教育研究这个时期的重点领域。
美国政府1965 年开始施行“开端计划”(Head Start),给予3~4 岁处境不利幼儿全方位的免费的早期教育、健康和营养等支持,从而促进其学业、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其做好充足的入学准备,是一种“补偿性”早期教育方案[10]。 20 世纪90 年代,进一步发展为“早期开端计划”,政府把服务幼儿的年龄扩展到3 岁以下[11]。
已有研究表明,美国“开端计划”不仅促进了教育机会平等,也促进了处境不利儿童认知、技能、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做好进入学校学习的准备;而“早期开端计划”在儿童的语言词汇、社会性技能、情绪情感、与父母互动和家长情感支持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儿童出现认知缺陷和学业成绩差等问题几率[12]。 “早期开端计划”要求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接受到早期的教育干预,同时支持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和合作,满足了处境不利的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确保每个婴幼儿获得优质的早期教育。
2. 2012—2013 年:“社交能力”与“依恋”
随后两年,美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转向幼儿“社交能力”“依恋”“学步儿”“家庭参与”和“非裔美国人”。 其中突现度较高的关键词为“社交能力”和“依恋”。
(1)幼儿的社交能力
关键词“社交能力”的突现值为4.15,在2012—2013 年间,其突现度最大,词频增长率最高。 童年是人们社交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提高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13]。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评估、影响因素、促进措施及其与幼儿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 例如,幼儿社交能力评估方面,学者Palacios J.等采用SSRS 和SDQ 对国际收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同伴问题和友谊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生活在机构中的儿童与生活在家庭环境中的儿童相比同伴问题较多,社会技能和社会地位较差;此外,被收养儿童与社区对照儿童相比,前者在同龄人群体中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后者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14]。 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Rinaldi C. M.等人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外化、内化和适应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解释了44%的青少年外化行为差异,特别是母亲的宽容养育和父亲的专制养育独特而显著地预测了幼儿的外化行为,而权威的父亲养育则预测了适应性行为[15]。 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促进措施方面,Johnson S. R.等人考察了启蒙教室环境对于在抑郁水平高的照护者照护下的儿童利社会行为发展的补偿功能,发现课堂情绪支持促进了抑郁水平高的照护者的孩子亲社会行为的改善[16]。 幼儿社交能力与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方面,Arnold D. H.等人对幼儿社交技能和处于发展初期的学术技能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发现更好的社交技能与更强的学术发展有关[17]。
(2)幼儿依恋情感
2012—2013 年,突现度排在“社交能力”后一位的关键词为“依恋”,其突现度为3.88。 依恋是幼儿与他们的照护者(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幼儿初期,这种特殊情感联系一旦建立,对幼儿的认知、言语、感情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18]。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依恋情感的作用和影响方面,如Badanes L. S.等人探讨了学龄前儿童在全日制儿童护理中心期间依恋母亲和主班教师的潜在缓冲作用,发现对教师有更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可能在整个儿童保育日表现出皮质醇下降,对母亲有安全依恋的儿童对更高质量的儿童保育具有缓冲效应[19];West K. K.等人调查了早期母子依恋与童年中期认知表现(学业成绩和智商方面)的关系以及潜在的中介机制,发现不安全矛盾依恋和无组织依恋均可预测儿童日后的认知表现,这些关联主要由父母协助和儿童合作的质量介导[20]。
3. 2014—2015 年:幼儿保育质量
2014—2015 年,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词有 “儿童保育质量”“双语学习者”“倾向分数”和“日托”等。 其中,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为“幼儿保育质量”,突现度为3.31。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早期的保育与教育水平和效果,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来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1]。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保育质量评价和改善体系以及幼儿保育质量的影响方面,如Pinto A. I.等人考察了家庭环境和中心式幼儿保育质量对儿童语言、沟通和早期识字发展的共同影响,发现低质量的幼儿保育对幼儿语言和早期识字结果存在有害影响[22];Bolle K.等人评估了幼儿保育质量评价和改善体系(QRIS)现场测试对幼儿保育质量的实施和影响,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QRIS 干预,发现QRIS 治疗组的观察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整体QRIS 评分无影响,说明QRIS 系统具有局限性[23]。
4. 2016—2020 年:入学准备
2016—2020 年,美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有“行为问题”“学前班”“入学准备”“算术”“执行功能”和“口头语言”,可见当时美国学前教育的研究热点转向入学准备领域。 关键词“入学准备”的突现度为4.52,其词频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6—2020 年。 相关研究集中在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措施方面,如Sullivan A. L.等人研究了儿童保育补贴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特殊需求或有特殊需求风险的儿童的幼儿园学业和行为能力的影响,发现对于普通受助人来说,对早期识字和计算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沟通、冲动、多动和亲社会行为没有显着影响,并强调需要继续关注补贴托儿服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24]; Barnett M. A.等人发现促进(ECE)实践以促进父母参与和增加家庭学习活动可能会增强儿童的入学准备[25]。
在入学准备研究领域中,关键词“执行功能”的突现度最高,突现值为7.4,其词频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18—2020 年。 执行功能是幼儿较为复杂的认知能力,是指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监管和支配自己思维和举止的心理过程,包括幼儿的自我调整、自我克制、自我规划、灵活注意和工作记忆等[26],它对幼儿的入学准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7]。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执行功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执行功能与幼儿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方面,如Slot P. L.等人调查了就读德国学前班的3~4 岁儿童执行功能和语言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了支持儿童语言发展对于增强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性[27];Zvara B. J.等人对父母教养行为与早产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经历过敏感养育的早产儿在与照顾者的互动中表现出更大的互动性,在执行功能任务上得分更高[28]。
本研究采用“文献同被引分析”(Literature Co-citation Analysis)法进行分析,此方法是由美国亨利·斯莫尔(Henry Small)于1973 年提出的,可以探究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联程度。 如果某篇文章同一时间内引证了此文章以外的两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那么就说明被引证的这两篇文章形成了共同被引证的关系,对某一个文章数据集群的同被引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就是文献同被引分析[29]。 根据分析结果,能够对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和科研前沿进行探究。
应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分析,设置节点为“参考文献”,时间分区为“1”,阈值topN=20,得出文献同被引网络图谱,再借助软件的聚类功能,得到同被引聚类知识图谱(见图6)。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总共出现了12 个聚类,分别是质量评级和改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cy Literacy)、儿童保育(Child Care)、幼儿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幼儿双语学习者(Bilingual)、家庭儿童保育(Family Child Care)、执行功能、语言干预(Language Intervention)、入学准备、师幼互动(Teach-child interaction)、儿童气质(Temperament)、无字图画书(Wordless picture books)。 彼得·卢梭(Rousseeuw P. J.)于 1986 年提出的轮廓系数[30](Silhouette Coefficient)可以作为评估聚类效果优劣的一个有效标准,其数值的大小位于[-1,1]的范围内,数值越大说明聚类的效果越好,反之则表明聚类的效果越差。 本研究在CiteSpace 软件中通过聚类探索(Cluster Explorer)的方法获得各聚类的轮廓值,并选取轮廓值>0.9 的聚类进行排列,共有8 个聚类(见表5)。 依据这些聚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够对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表5 美国学前教育研究前沿文献共被引聚类信息(2011—2020 年)
图6 美国学前教育研究前沿聚类知识图谱
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发掘《早期儿童研究季刊》2011—2020 年间所发文章的参考文献中源自本刊的出现频次较高的文献(见表6),这些文献即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基础[30]。 依据这些文章被引次数的多少及其中心性指数的高低,本研究从中选取了3 篇重要程度较高的文章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剖析。
表6 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高频被引论文的分布
首先是被引证次数最多的一篇文章《评估学前班课堂质量以及孩子学术、言语和社会交往技巧的发展》(Measures of Classroom Quality in Prekindergarten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Academic,Language,and Social Skills)[31], 此文由波特兰州立大学学者马什本(Mashburn A.J.)于2008 年发表,中心性为0.05。 这篇文章运用了3 种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方法,即遵守与项目基础设施和设计相关的9 项质量标准、观察课堂环境的总体质量以及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与儿童的情感和教学互动,对美国11 个州的671 所幼儿园中2 439 名儿童进行研究,考察4 岁幼儿在政府资助的先学前班项目(Pre-Kindergarten Programs)中的学习能力、语言词汇和社会性的发展状况。 对儿童原有的技能水平、儿童和家庭特点、课程特点和状态进行调整后,通过教师与幼儿在教学和情感上的互动,可以分别对幼儿的学业成就、语言词汇和社会性发展进行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师幼互动水平的政策、方案制定及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对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有促进作用。 此文章选取的样本量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第二篇文章是由密歇根大学研究者韦兰德(Weiland C.)于2013 年发表的《学前班项目对儿童数学、语言、读写能力、执行功能和情感技能的影响》(Impacts of a Prekindergarten Program on Children's Mathematics,Language,Literacy,Executive Function,and Emotional Skills)[32],被引频数为31,中心性为0.37,其中心性较高,说明这篇文章在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此文章对2 018 名4~5 岁的儿童进行研究,考察了美国学前教育项目对儿童的认知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项目对儿童的语言、识字、算术和数学技能有较大影响,而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和情绪识别的影响较小。 该研究结果于美国城市公立学校来说,将为重要的方案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教育项目能够以有意义、重要的方式改善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第三篇文章是《做好学习的准备了没? 孩子在学前教育项目中的早期学术成绩》(Ready to Learn?Children's Pre-academic Achievement in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33],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者霍梅斯于2008 年发表,被引频次为23,中心性为0.15。 此文通过对美国11 个州幼儿园的评估数据进行样条回归分析,从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的角度预测了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业成就和社交技能,旨在有效地利用儿童保育来促进入学准备。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质量的课堂上,师幼互动的水平能够更好地对儿童较高水平的社会性以及较低水平的行为问题进行预测,课堂教学的水平与儿童语言词汇、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为那些处于相对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项科学研究在开展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金资助,它的研究结论也为美国各个州以及地方的法案、准则和各种学前教育项目的制定、实施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整体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内容多样化,研究方法实证化
近十年美国《早期儿童研究季刊》的发文量和引文量逐年增加,研究的主题与问题聚焦教育公平、幼儿园保教质量、幼儿能力和品质发展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学龄前教育、入学准备、语言、技能、开端计划、读写能力、执行功能、学业成绩、自律、家庭、数学、课堂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词汇、儿童保育、低收入等,研究涵盖的内容和范围较广,涉及的学科较多,具有多样化、跨学科化、政策导向性以及问题意识等特征。 研究前沿主要包括:师幼互动、儿童气质、无字图画书、儿童语言干预、入学准备能力、幼儿双语学习者、儿童保育、家庭儿童保育,显示了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相对成熟的研究基础,这为后续的学者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从研究方法来看,美国学前教育领域使用的科研方法、手段和工具多种多样,且呈现明显的实证化趋势。 如在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中,多采用科学的儿童行为测评量表,如Bridges M.等人运用外显性焦虑量表(MAS)对3~6 岁墨西哥裔美国儿童预期社会行为进行测量[34];Rinaldi C. M.等人运用父母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PDSQ)和儿童行为评估量表-2(BASC-2)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外化、内化和适应行为的共同预测作用[15];Rusby J. C.等人调查了儿童保育生态量表(CCEI) 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是一项衡量社会领域家庭儿童保育质量的指标,旨在提高幼儿社会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35];Bulotsky-Shearer R. J.等人运用同伴互动游戏量表(PIPPS)评估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拉丁美洲儿童同伴交往能力[36]。
2. 核心研究对象始终是儿童,关注儿童的全面、公平、整体发展
近十年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始终把儿童放在核心位置,关注儿童的全面、公平、整体发展。 从研究儿童的类型来看,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关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儿童,不仅关注3~6 岁的学龄前儿童,更关注3 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及初入幼儿园的儿童,重视儿童发展的开端和延续性;不仅关注那些处于相对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儿童,如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身心缺陷儿童、福利院儿童等,更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儿童的发展,体现美国学前教育坚持贯彻“不让一个孩子落伍”的原则。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儿童的语言词汇、社交能力、科学探究、学业成就及学习能力等,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重视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各个环境系统,例如社会文化、教育政策、早教机构、家庭教育等,更重视各个环境系统之间的交叉影响,如从家庭、社会及教育等因素来预测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入学准备情况。
此外,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儿童平等发展,美国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如1965 年实施的“开端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最多、实施时间最长、对儿童早期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前教育项目;1995 年实施“早期开端计划”,政府把扶持儿童的年龄向下扩展至0 ~3 岁;还有直接儿童补贴项目(Direct Child Subsidies)、幼儿特殊教育项目(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学前班项目(Pre-Kindergarten Program)等数量繁多和种类复杂的资助项目,这些项目和计划重点关注处境不利的儿童,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给予每个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具有明显的普惠性的特点。
3. 涌现一大批旗帜型研究者,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群体
从核心作者来看,近十年此期刊的核心作者共112 名,主要的研究者有贾斯蒂斯(俄亥俄州立大学),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排名第一,其他主要研究者有布奇纳尔、弗农·费根斯、皮安塔和温斯勒等,这些学者是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发表的文献是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知识创新的制高点,在美国甚至是国际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从作者间的关联情况来看,研究者间合作的密切程度不高,科研力量不够集中,凝聚力不强,这对美国学前教育的科研成效有一定不利影响。 此外,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较为密切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群体,如以贾斯蒂斯、布奇纳尔、霍梅斯等权威学者为核心的科研团体,他们发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较高,团队合作使得科研成果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4. 以高等院校为科研主力军,形成多个研究机构与权威学者学术共同体
从科研机构来看,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分布广泛,研究主体多元,大学是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主力军,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等,这些高等院校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数量都相对较高,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是美国学前教育学术交流重点关注的研究机构,其研究主题与研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但是,除了各所大学以外的其他科研组织和机构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关注程度不高;研究机构之间的共同协作以美国各所大学之间以及各所大学内部间的协作与交流为主,而美国大学与其他学前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不够密切,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在研究机构之间的共同协作中,北卡罗来纳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及范德堡大学为最主要的参与者,而其他的科研组织和机构大多是围绕着这几所高等院校来展开合作与交流,美国学前教育领域也逐渐形成了以这五所高等院校为中心的研究生态。
1. 注重研究角度多样化,加强实证研究
依据分析结果,美国学前教育领域不仅研究内容相对丰富,涵盖面广,使用的科研方法、手段和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查法、实验法、已有数据库和各种测评量表等,呈现明显的实证化趋势。 在对儿童社交能力的研究中,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多采用科学的儿童行为测评量表,与此对比,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社交能力发展虽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儿童社交能力的评估方面,特别是对儿童心理和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对研究工具的使用尚不够重视。 由于美国在学前儿童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研究较为先进,国内的研究者可以尝试引进更多的量表,并结合我国学前儿童的具体情况与自身研究需要进行改编,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在儿童发展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更多从学理或经验层面去分析和总结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儿童发展的实证研究。
在研究角度方面,研究者注重从实践出发来挖掘类似的研究主题。 以儿童社交行为为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伴互动中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包括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促进措施等,而对亲子互动、师生互动中的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研究较少。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不高,与同伴互动过程中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注重在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中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以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29]。
2. 以儿童为核心研究对象,拓展儿童研究领域
如前所述,美国学前教育的核心研究对象是幼儿,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儿童以及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 与此对比,我国对3 岁以下的婴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的儿童以及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儿童,如随迁儿童、孤儿、缺陷儿童、贫困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应加强针对此类儿童的专门研究。 此外,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关注与幼儿发展相关的各个环境系统,其中既有对各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的交叉研究,也有专门对某个环境系统中的某个特殊因素进行的专门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分析某个因素或某些综合因素对儿童表现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最后达到提升早期教育质量的目的。 我国学者对各个环境系统之间和各个因素之间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针对某个环境系统和因素的专门研究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儿童家庭的研究,关注更多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关于家庭教育行为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2]。 今后,既要关注0~3 岁儿童以及不同处境儿童的发展,也要拓展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探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和规律,寻找科学有效适用的措施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3. 重视儿童入学准备,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
美国学前教育对入学准备的研究相对完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入学准备的内容、影响因素、状态评估、政府干预措施及效果方面。 在内容上,涉及儿童体格发育、运动能力、情绪情感、社交行为、学业成就、认知能力等方面,注重为儿童做好全方位的入学准备。 在影响因素上,涉及认知和言语水平、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家庭环境以及早期教育机构等。 在状态评估上,测评的方式和工具种类繁多,如伍德科克-约翰逊认知能力测验量表(WJ-R COG)、德弗鲁早期儿童评估(Devereux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加州学前社会能力评价量表(California Preschool Social Competency)和布里根斯学前测验(Brigance Preschool Screen)等。 在政府干预措施上,美国政府和地方都积极行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早期干预计划,以帮助每一个学前幼儿做好充足的进入学校学习的准备,其中包括有针对幼儿个人、幼儿家长、幼教机构以及幼儿所在社区的干预措施和手段,主要的干预项目有“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佐治亚州政府实施的“彩票基金入学准备计划”(Lottery-founded School Readiness Program)、高坡佩里学前计划(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和阅读补救项目(Reading Recovery Program)等[37]。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处于起步的阶段,学者们更多关注幼小衔接的情况,重视提高学前儿童入学的适应性。 而入学准备不仅要促进儿童由幼教机构向小学的顺利过渡,更要为儿童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应重视培养儿童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素质,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知识,更要给予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儿童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为儿童做好全方位的入学准备,促进其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入学准备评估上,我国学者更多关注幼儿接受小学教育前准备状态的评估,而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学校入学准备教育、家庭和社区参与、适宜教师使用的评价方式和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37]。 同时,对于入学准备影响因素的研究,既要专门研究某个特定的因素,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个因素对入学准备的交互影响。 此外,在政府干预措施上,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做好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帮助儿童做好充足的入学准备,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关于入学准备的政策多为指导性的文件,必须要由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并强力执行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群体,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术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目前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学术研究群体和研究高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这对我国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群体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合作群体,如庞丽娟、洪秀敏和刘焱等科研团队,但是整体缺乏科研合作,科研力量较分散,缺乏凝聚力,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成效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基于此,在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应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加强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入到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主流学术群体中,带领其他非核心研究者在学前教育领域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学前教育学术群体,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5.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化建设
1965 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最多、实施时间最长、对儿童早期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前教育项目,此项目至今已有50 余年,它能够取得成功并对美国甚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它以科学理论指导为基础,以教育公平为导向,政府承担了教育公平的责任,采取了普惠性幼教机构的方式,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8]。
当前,坚持和促进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教育的公正性和平等性,让每一个学龄前幼儿都能够享受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是我国学前教育进步和繁荣的时代要求。 但由于我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 相比美国,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缺失、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不够、对幼儿园监管不力以及家庭、社区、社会教育不协调等[39]。 通过对美国开端计划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亟须以政府为指导,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化发展,推动教育公平。 今后,我国应以义务教育法为导向,加快为学前教育立法,从而确保普惠性学前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经费筹措;大力兴办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以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免费的学前教育目标;积极设立学前教育助学计划,将弱势群体儿童和家庭作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基点,加快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开端”项目[40],以项目带动实践;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学前教育事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