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教育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大学生创客实验室——新媒体营销传播创客实验室项目”自2016年实施至今,始终以立德树人为项目的根本任务。通过线上交互平台及线下实体实验室的育人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康晓认为“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林舒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评<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高等院校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认真为学生做好更多配套服务,开设相关课程,教给他们基础商业技能,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商业手段,学习写商业计划书等。
本文在《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新媒体营销传播创客实验室》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的实践育人功能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
2019年孙石群著述的《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一书曾对不同国家的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了横向对比,认为我国很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他认为与美国的大学生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在创业精神等方面更趋于保守[2]。除了创业教育的研究外,国内学者还将目光聚焦在“众创空间”这一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上,如陈磊的《众创空间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3]、李琳琳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手作众创空间项目实例分析》[4]、罗琳洁的《众创空间建设与“双创”实践教学创新改革探究——以武汉学院与腾讯众创空间为例》[5]、许涛的《高校众创空间“三化”建设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6]等文章都是在对“众创空间”进行研究后,探究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及思路等。
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方面,关于校企合作的探讨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范丹莹在《校企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启示》一文中指出: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需要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建设及创新,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对“双创”项目育人实践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学理研究、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对于具体的实践功能和实践路径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因此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方面,以期在探索中找到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实践育人的导向性功能。导向性原则强调大学生实践培育要集中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遵循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大学生实践文化的培育以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实践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坚持导向性原则才能确保大学生实践文化培育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因此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在实施开展过程中始终把导向性原则放在首位,树立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第二,坚持实践育人功能系统性原则。大学生实践文化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系统性原则,按照系统论的要求构建大学生实践文化体系,注重各子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整合各子系统之力,以充分实现大学生实践文化培育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大学生创客实验室——新媒体营销传播创客实验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从《数字品牌传播》《新媒体业务策划》和《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实验》等课程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先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再进入“新媒体营销传播创客实验室”,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与相关企业对接;然后再进入企业(线下或线上)与企业内的指导教师沟通,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相关实践工作;最后通过将实践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课堂知识融合,形成一个“课堂-实践”知识的闭环。
第三,实践育人的差异化功能。项目在实施中始终结合大学生学科和专业实际开展实践教育,同时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实践潜质和实践条件,实行“精准教育”,在实习中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项目在前期涉及的公司有大型传统媒体及其下属的各个频道部门、农业科技公司、传媒科技公司等,这些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在学生与企业的互选过程中采用的就是差异性原则,校内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意愿、能力与多种外在条件为其分配相匹配的企业和岗位。同时在进入企业时,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也会与校内的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相关外在条件(如不同年组的学生在校上课时间不同,所以在实践实习过程中要兼顾),为其在该企业内部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参与实习实践。
第四,实践育人的主体性功能。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强调重视并坚持大学生在实践文化培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项目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实习实践知识,支持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主体性是项目实施的初衷。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中的实习生通常是出于兴趣而参加,因此往往拥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成长的也会更快。
通过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践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基本情况的研究,高校未来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是指要立足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从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实践体系、实践成果转化体系的各环节着手,打破部门壁垒,加强高校与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合作共建,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注入,实现多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多层联动的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真正形成有效支撑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管理组织生态系统。
(1)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实践育人的认知路径。首先要确保创业课程在实践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创业知识和理念高度凝练的创业课程是创业文化培育的重要载体,连接着大学生创业文化培育中的“教”与“学”,因此要发挥创业课程独特的认知奠基、意识激发与文化传递的作用。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的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源泉,而成为创客实现创业行为又以创业认知为基础。因此,提升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是实现项目实践育人目标的基础。但是,学生无法自主产生创业认知,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因此创业课程的设置就成了重中之重。
其次要对创业意识进行激发。“创业意识是创业者自觉进行创业实践的心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念等心理成分。”[7]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夯实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创业意向,再由意向转为动机,最终形成创业动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条认知路径,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
(2)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实践育人的支撑路径。项目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社区、相关行业协会、支柱企业等多方资源的大力支持,初步了形成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起了一个有效支撑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管理组织生态系统。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的网络虚拟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已经申报了相关知识产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该基地能够真正实现落地。
图1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网络虚拟实践教育基地架构图
(3)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实践育人的实践路径。创业训练和实践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不但需要知识的积淀、意识的激发,更需要实践的训练。因此针对实践路径的需求,项目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创业训练模式——初、中、高三级创业训练模式,即“深化创业知识+强化创业体验+进行创业实战”[7]的训练体系。其中深化创业基础知识是初级创业训练,强化创业体验是中级创业训练,而进行创业实战则是高级创业训练。
第一,进行初级创业训练,这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和开展演讲的方式来深化创业基础知识。首先,让理论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如创客实验室项目中的相关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宣讲,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创业情感认同。其次,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返回校园开展创业讲座或进行演讲。这些创业者本身年龄较小,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顺畅,通过讲座或演讲的沟通,会让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更为清晰的规划路线,从而催生创业行为。最后,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到校演讲。让成功企业家的优秀精神品质激励大学生。一方面,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收获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财富会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企业家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也会让大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引导他们产生创业意向。
第二,进行中级创业训练,这是强化创业体验的必经之路。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要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沉浸式创业体验的感觉。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这类比赛往往需要参赛的学生组成竞赛小团队,围绕某一产品或服务项目进行策划,并要求符合当前的市场运行规律。有些比赛甚至直接对接一些企业中的真实项目,比赛中胜出团队的作品或策划书直接会被企业应用于市场。这不但会激发学生团队的实践热情,更能在实战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其次是进入企业实习,创业实习是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实习形式主要在校企合作平台上进行,项目中校企共建的网络虚拟实践基地为中级创业训练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第三,进行高级创业训练,即进行创业实战。经过了初级和中级的训练,学生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创业知识系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对其进行高级创业训练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此时的高级创业训练已经开始将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战作为主要任务,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然而,同所有的创业形式一样,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同样充满艰辛,真正进入实施阶段会遇到许多难题,为此为学生做好预防和后期的心理建设也是实战过程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