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团体辅导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证研究

2022-02-14 06:44翟晓春万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生涯团体辅导

翟晓春,万燕

(杭州师范大学 沈钧儒法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自2008年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要求,各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目前该课程已开展十多年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对学生的就业给予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但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的教授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课堂内容偏重职业规划、学科选择、方法讲授,缺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特别是“互联网 +”模式的兴起,给传统讲授为主的课程模式带来了很大挑战[3]。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也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比如有些高校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以精准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依据,以深度体验的情境为手段[4]来进行课程创新。有的高校构建了“课内学习 + 课外实践、线上学习 + 线下辅导”的课程体系,真正将生涯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5]。有的高校尝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并充分发掘自身潜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以达到“人职匹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价值[6]。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为课程带来了一定的活力。

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以团体为对象,团体工作者通过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促使个体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认识自我、激发潜能[7]。团体辅导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也是一种结构性练习,是针对成员的需要、行为、反馈、作用和心理进行整合而设计的活动。团体辅导以群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四大功能[8]。团体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在学校教育中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生涯团体辅导是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设计的一种团体辅导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参加者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明确未来规划的方向与目标。生涯团体辅导的目标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目标存在一致性,而团体辅导活动的互动性、探究性、参与性有助于弥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的不足,本文尝试将生涯团体辅导融入职业发展课程,来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困扰,有改变现状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强烈渴望,性别、专业不限的大一、大二学生。要求参与成员能全程参加,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探索和积极提升的愿望,有较为明确具体的成长目标;具有开放和接纳的心态,能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愿意为团体伙伴积极提供反馈;为其他成员的隐私保守秘密。通过报名招募,选取20 名学生参加。

1.2 研究工具

利用统计软件SPSS23.0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采用职业同一性量表(Vocational Identity Measure, VIM),其经国内学者袁丽丽修订并命名为《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作为实验效果量化评估工具,中文版VIM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适宜工具[9]。结合《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调查及个案访谈进一步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共18 个项目,包含职业兴趣、能力评价、职业决策、目标稳定性四个维度。职业兴趣有3 道题,如“是否有一个职业能强烈吸引我”,主要反映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职业兴趣。能力评价有5 道题,如“我不知道我的主要强项和弱项是什么”,反映个人对自我能力是否能进行明确的评价。职业决策有5 道题,如“我对于职业选择的很多问题都困惑”,反映个人能否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目标稳定性有5 道题,如“我担心我目前的兴趣几年以后可能会改变”,反映个人是否具有稳定的职业目标。《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为自编反馈表,主要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大学生在参加完每一次的团体活动后的主观体会、情绪感受、效果评价等。

1.3 研究过程

(1)实施前测与后测。在开展生涯团体辅导前,实验组的20 名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测试;生涯团辅活动结束后,实施后测。以SPSS 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与分析,使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 检验。

(2)主观评价与个案访谈。针对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每完成一期团体辅导,即开展一次《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的填写,对每次的活动进行主观评价,测评辅导效果。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案访谈,来调整每次团体辅导过程中的合作与反馈机制。

(3)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以樊富民的《团体心理辅导》[10]、钟谷兰、杨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1]以及曲振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12]为理论参考,编制生涯团体辅导方案。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包含4 个主题单元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每次90 分钟,每个活动结束后都有分享、讨论与活动反馈。活动设主持人(指导者)一人,协助者一人。地点在专设的团体辅导教室,教室座位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好,分为3 组,每组6-7 人。

(4)生涯团体辅导实施。第一单元:认识生涯。目标是团体成员之间初步互相认识,合作完成小组团契,通过我的理想与专业、生命曲线图、生涯的误区等活动探索、了解生涯。第二单元:了解自己。通过我眼中的他人、我的白日梦、我的成就事件、价值观拍卖等活动探索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第三单元:了解职业。通过家庭职业树、头脑风暴(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如何求职),以及布置课后作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对职业世界的探索,加深对职业的了解。第四单元:生涯决策。通过生涯环游、生命平衡轮、一封来自未来的信引导成员思考和规划未来。

2 结果与分析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生涯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一是每期结束后,让成员填写“生涯团体活动反馈表”,以了解对每次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满意度。二是团体成员的自我评估。使用“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经过前测与后测,了解参加生涯团体辅导成员前后的变化。三是通过一对一的个案访谈,了解个体对生涯团体辅导的具体感受。

2.1 生涯团体辅导满意度评估

《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反馈表》共5 个项目,实行五级评分法,1-5 分,1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 表示非常满意。通过对反馈表数据进行统计,其结果如表1 所示。从表1 中发现,成员对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设计、团体辅导氛围、团体辅导指导者、自己在团体中的表现、收获满意度都评分较高,3 分以上达100%,4 分以上达到了85%以上,5 分以上达到了75%以上,其中对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以及对团体辅导指导者的满意度5 分均达到了90%以上。

表1 参加生涯团体辅导活动满意度评估百分比统计表

2.2 团体成员自我评估

《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共有18 个项目,包含职业兴趣、能力评价、职业决策、目标稳定性四个维度。通过团体成员的前测与后测,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t 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2 中发现:生涯团体辅导前后,职业兴趣、能力评价、职业决策、目标稳定性四个维度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生涯团体辅导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了解、目标等生涯规划能力明显好于辅导前,生涯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明显帮助。

表2 参加生涯团体辅导活动干预前后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维度得分的比较

2.3 效果分析

第一,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趣味性消解了课堂的乏味性。如参与受访的A 成员反馈“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中我本是抱着紧张、怀疑的心理来参加的,因为我在上过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课之后,依旧对我的未来职业感到迷茫。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个小游戏化解了我的紧张。”B 成员则认为“课上的活动都挺有趣的,同学的幽默回答也总是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课上与教师的互动,总能让我想到或是发掘到一些可能第一眼发现不了的东西。”C 成员活动中“团体辅导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和职业生涯规划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由此可以看出,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趣味性消解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性、灌输性、乏味性,激发学生对课堂、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与参与度。

第二,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游戏性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能。参与受访的C 成员表示“在参与这次团体辅导时,从一些介绍自己的小游戏开始,让我们逐渐熟悉彼此,通过头脑风暴、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形式,让我们迅速了解了与法学专业相关的职业;通过采访,了解求职过程中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的问题。”这说明,围绕生涯规划理论所设计的团体辅导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自我,探讨职业,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沟通与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就业能力[13]。

第三,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互动性帮助学生明晰目标。参与受访的B 成员发现“参与团体辅导课程,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和队内的伙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渐渐有一个定位,对自己该从事什么性质、类型的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参与受访的D 成员认为“通过此次团体辅导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人生的追求目标,坚定了职业的发展方向。”参与受访的E 成员总结“四期的团体辅导课给我带来的收获有很多,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参与生涯团体辅导活动,是参与者与自己的互动、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与团体辅导指导者的互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通过探讨自我、朋辈教育、教师指导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明确的目标。

2.4 不足与问题

第一,教学场地的限制。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一般需要借助专门的团体辅导教室或者活动教室才能开展。传统的教室则不方便开展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室可容纳90 人上课,而一次团体辅导课,则由于团体辅导活动的游戏性、互动性,一般只能容纳20-40 人上课。因此,从教学场地而言,将全校所有学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成生涯团体辅导课,在教学场地上面临较大的限制。

第二,对团体辅导指导者的要求高。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内容具有系统化、连续性,而且在开发形式和技术上也要系统化[14]。生涯团体辅导实际是开发一种生涯教育资源,对团体辅导指导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以及团体辅导活动的实施指导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这要求指导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来引导学生。因此,这样的生涯团体辅导活动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开展。

第三,活动反馈时间长。生涯团体辅导活动中的生涯人物访谈环节,布置学生利用课下机会进行职业生涯人物采访,这一环节因为涉及具体的实践行为,所耗费时间较长,往往要等到团体辅导活动结束才能完成,由此导致反馈时间长,从而使活动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团体辅导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展本次团体辅导活动前,所有参与者已上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而生涯团体辅导课,侧重更加深入地与学生探讨对自我的认知,对职业的了解,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与实操性,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在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对基本的规划知识与测评工具等进行介绍与讲解,才能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基本的了解。因此,团体辅导活动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起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可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生涯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的教书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