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琅,韩颖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9)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群等条件的限制[1]。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开放化、远程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全国的大学、中小学普遍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然而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在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完成课程线上资源迁移依然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设计》,传统上始终采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当面“改图”的教学方式(见图1),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实时互动的要求极高,一直被认为是较难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建筑设计》课程的在线教学提供了契机。
图1 《建筑设计》课程的传统改图方式
线上交互式学习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它包含两个方面的交互:一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二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3]。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日常教学注重基地调研和师生间的一对一指导交流。传统上,本课程教学通常由几个固定环节组成,即任务书发布、基地调研、设计过程指导、成图、评价反馈[4]。
在信息时代,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应密切围绕《建筑设计》行业需求,依托网络平台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此,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需要采取师生互动对话讨论方式进行,教师从学生现场展示的阶段性成果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与学生展开讨论并即时进行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并反复多次,在不断迭代中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相关方法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生实时双向互动的要求极高,必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线上教学平台。
《建筑设计》课程的构架、教学内容与课题设置应针对线上教学进行优化调整,同时,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需要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进行全面创新。传统的设计类课程一般采用一对一改图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为新型教学方法(如多人共享、多人讨论、翻转课堂等)的引入提供了契机[5]。
《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果类型多样,除了图纸外,还包括模型等,近年来视频、多媒体演示、VR 等也逐渐得到应用,而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评图答辩的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根据线上教学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适应线上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建筑设计》课程是一种以能力培养和经验传递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课程类型,大量的优秀参考案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传统上,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参考材料大多依赖于学生自行搜集整理,教师一般仅限于给出若干提示,或是在改图过程中根据具体进度和学生个体方案即时举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易失性[6]。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和新形势下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线上平台为教学参考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建设线上资料库,互动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线上资料库的存储、积累和分享、分发机制的探索实践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这一部分在既有的《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研究中往往被忽视,研究者往往仅关注《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改图环节。
笔者在《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为达成教学目标,单一的线上教学平台难以满足《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将若干种不同的线上教学平台综合使用[7]。目前国内线上教学常用的平台可以分成即时聊天软件(如QQ、微信、钉钉等)、视频会议软件(如ZOOM、腾讯会议等)、视频播放分发平台(如慕课等)以及综合性的线上教学平台(综合了视频讲课、作业发布、批阅、教学管理等功能,如“超星学习通”、CCTalk 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软件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彼此间也略有功能上的交叉,并且很多平台在疫情暴发以来进行了快速的更新迭代,不断完善,力求适应线上教学的爆发式增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超星学习通和QQ 群共享屏幕配合能较好地满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地调研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通过现场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场地背景,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提供前期资料。但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学生返校后需要在校内封闭管理至少两周时间,无法实现现场踏勘,获取第一手资料。较为便捷的方法是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现状数据,查看基地区位、项目时代背景、政策和上位规划、历史沿革等,有利于把握设计要求,确定设计理念[8]。相关资料可以通过QQ 分发,也可以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调阅。
《建筑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师生对话、讨论、改图来进行。传统的线下改图是“一对一”的师徒式,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师往往重复处理一组学生容易发生的同类型错误、重复解决同类型问题。开展线上教学后,师生通过软件分享屏幕和语音交流进行信息互动,教师可以在全组学生面前对设计方案个别圈画,进行精细化修改,特别是针对共性问题提出建议,提醒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避免此类问题,将以往的“一对一”提升为“一对多”,提高远程线上改图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在分组交流过程中互相分享,进行开放性远程讨论的教学活动[9]。这样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视频会议或即时通信软件来实现。疫情之初,只有ZOOM 具备在共享屏幕上进行批注的功能,但很多国产软件也迅速跟进,通过迭代更新具备了同类功能。目前,腾讯会议、QQ 等均可开展实时的线上改图(见图2),并且对3D 电子模型实时改图得以实现(见图3)。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采用QQ 分享屏幕,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设想。
图2 通过QQ 分享屏幕方式进行方案改图
图3 对3D 建模成果进行实时改图
近年来,学生在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多会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查询资料。但是网络资料海量冗杂,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不少错误和疏漏。若此时学生没有教师的专业引导,获取的信息可能无效甚至是错误的,花费时间却不能获得有用的信息,无法提高学习效率[10]。在这方面,笔者主要使用超星学习通这一综合性教学平台为课程建构线上的参考资料库。超星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和管理分享等功能的线上平台,提供数字资源为智慧教学提供云端,轻松储存海量信息,学生可以实时接收,轻松获取。超星学习通能上传多种类资料,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建筑设计参考,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教师端口可在课前将相关教学文件资料上传到网络,其中既可以上传Word、PPT、Excel、PDF 等Office 格式,还可以上传电子书、图片、授课视频音频,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等多种格式的资源,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设计理论、典型案例等,从中获取设计灵感,扩展设计思路。例如在《建筑设计II》课程的线上资料库平台中,笔者提供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资料集分集以及建筑设计案例、竞赛获奖方案等网络资源,还有理论教学视频、优秀学生作业展示等,为设计的展开做好准备(见图4)。
图4 基于“超星学习通”建构的课外参考资料库
近年来,对《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评价越来越趋于多角度、多样化,使原来的“重结果”逐渐向“重过程、重能力”转换,促进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完善[11]。通过过程考核的设计,适当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环节,避免学生只在期末突击学习,影响教学效果。超星学习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设计了多样评价项目: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从在线签到、作业提交、课堂互动、观看音视频任务的完成度、分组讨论、线上资料阅读量,到最终设计成果提交批阅评分,均能进行细节记录,为最终的成绩考核提供参考和依据[12]。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各环节开展情况的反馈,能够有效改进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进度,并推动后续教学改革。
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线上教学平台不仅在疫情防控时期保证了《建筑设计》课程的正常教学,甚至还打破了线下教学的瓶颈,呈现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前期资料查询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进行引导,在平台上传与设计项目直接相关的资源,避免学生毫无头绪地在网上搜索[13]。通过超星数据库的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线上资料库的阅读热情,后期设计教学中与学生的讨论和沟通也更加通顺,说明由教师主动提供资源是切实有效的。
(2)调研报告和方案构思阶段,强调学生的线上汇报环节,利用平台屏幕共享的功能,由学生分享自己的电脑界面,汇报调研分析成果和方案初步构思,通过在线研讨,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3)方案改图环节中,通过屏幕共享学生提交的作业草图,在线沟通修改,师生间在互动过程中针对问题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效讨论,更容易获得头绪和想法,进行方案设计。
(4)在线打卡和数据统计能帮助教师强化过程性考核[14]。通过多手段的考核方式分析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避免仅以最终的设计成果作为终极评价的依据,期末成绩的组成可以更加科学和合理,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证明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有效性。从2018年度《建筑设计II》与2020年度《建筑设计II》的成绩比较来看:2018年,《建筑设计》课程以传统的面对面、一对一改图全程线下进行;在疫情突发的2020年,《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有大半依靠线上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两个年度的期末成绩,2020年度课程成绩优秀率从5.16%提升至5.72%。可见线上教学并未影响《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除了课程作业成绩之外,线上平台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毕业设计的开展和参加各级竞赛的结果也能看出成效。学生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1项、省市级奖项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4项,实践活动的参与率有显著提高。
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线上教学,仅将其理解为“远程改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理解为一个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工程。现有的探索还只是开始,未来需要建筑学和教育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开发出更适应学科需要、符合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易用而有效的《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平台,并有效推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