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章 涵,郝艳红,吕红春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智能手机成瘾是一种新型的行为成瘾,由于个体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而损害使用者的社会功能,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3]。截至 2019 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2.25亿,占网民整体的26.3%;初中、高中学历的网民数量占38.1%[4],由此可推测农村初高中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我约束力不强、是非辨别力差、好奇心强,不能很好地规避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极可能会歪曲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影响其正常的成长轨迹[5]。农村青少年上网设备主要以手机为主,娱乐消遣占主导地位,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农村孩子多半缺少有效监管和引导,更容易智能手机成瘾[6]。教育学的视角认为,对中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可防止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本研究在前期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基础上[7-8],针对河南M乡农村初中生设计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农村初中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
1.1 对象 于2021年3—12月开展调查和干预,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河南M乡2所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中选取调查对象。按年级分2层,每层随机抽取5个班,共抽中10个班(678人),被抽中班级内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智能手机成瘾者50例作为干预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1 名学生中间退出了试验,最后观察组24例。纳入标准:①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表(SAS-SV)男生平均分≥3.1分、女生平均分≥3.3 分[1-2]。②每日使用网络超过6 h并且持续时间≥3个月[9]。③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学生性别、年龄、网龄、每天上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观察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有8次,8个主题,每周一次,每组12人,每次活动2 h。每次主题活动前先由一个热身活动开始,随后开始主题活动。第一次团体活动时老师将活动流程告知小组成员,并且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提前将下一次的活动主题、目标和内容告知小组成员。具体方案见表2。
表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干预过程中的质控措施:①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干预对象,告知研究对象干预方法的详细内容及可能带来的收益,并且干预完后要定期回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为了避免干预对象因为怕个人信息泄露而不实事求是填写量表,项目组与干预对象签署保密协议。③对参加团体辅导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④由专业人员对调查表进行审查、验收,不合格的调查表要及时补填,如无法补填或补填后仍不合格则作废处理。
1.2.2 观察指标 ①SAS-SV共10道题,采用6点记分法,男生平均分≥3.1分、女生平均分≥3.3分判为手机成瘾;得分越高成瘾程度越严重[1]。②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10 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法,各维度平均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10]。③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共 20 个项目,2 维度(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依次记为 0~3 分,各维度取平均分数越高表示采用的该应对方式越多[11]。④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共 44 个条目,3个维度:时间价值感(10个条目)、时间监控感(24个条目)、时间效能感(10个条目),依次记为 1~5 分,各维度总分越高表示相应的时间感越好[12]。所有量表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各评定 1 次。
2.1 2组学生SAS-SV、SCSQ、ATMD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2 组学生SAS-SV、SCSQ、ATMD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V得分低于对照组;SCSQ 中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ATMD 中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5。
表3 2组学生SAS-SV量表得分比较分)
2.2 2组学生SCL-90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2 组学生SCL-90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中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其余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4 2组学生SCSQ量表得分比较分)
表5 2组学生ATMD量表得分比较分)
表6 2组学生SCL-90量表得分比较分)
本研究制定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符合农村初中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可行。从智能手机成瘾者的认知、行为、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干预。①认知层面:组织干预对象对智能手机过度使用问题进行沟通、交流、讨论;让成瘾者认识到对手机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探讨手机网络过度使用的潜在心理动机;矫正手机网络使用的歪曲认知。②行为层面:让成瘾者学会控制上网渴望和管理上网时间,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上网时间模式。③生活技能层面:让成瘾者学会调试不良情绪,掌握沟通、倾听技巧等,实现与父母、老师、同学的有效沟通。如何让干预对象维持干预动机,是我们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这需要干预老师与干预对象建立和谐友好的干预关系,首先从干预对象容易接受的干预内容(如何调节不良情绪、如何和别人加强沟通交流)开始,逐步过渡到手机网络过度使用问题,然后让干预对象自己认识到过度手机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研究[13-17]表明,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焦虑情绪有关。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观察组SAS-SV得分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其控制上网冲动,缓解成瘾程度。干预后,观察组在SCL-90方面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其余维度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干预后智能手机成瘾者心理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抑郁、焦虑等情绪调节维度上的得分下降,说明团体辅导可帮助干预对象调控不良情绪。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本团体辅导方案对智能手机成瘾者应对方式的选择起积极作用。时间管理方面,观察组智能手机成瘾者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干预方案可有效帮助成瘾者建立新的上网时间模式,有效管理闲暇时间。
总之,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初中生智能手机成瘾行为及心理健康,使应对方式更积极、时间管理方面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