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神经内科,河南 永城 476600)
脑梗死为常见的脑动脉病变引发的急性脑循环障碍,且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主要病变类型,疾病发生后,易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利、肢体偏瘫等症状,且有接近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易出现情绪低落与失眠等症状[1]。由于脑梗死患者自身脑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脑组织容易发生缺血坏死的情况,使躯体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的语言与运动功能发生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因此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运动训练工作,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得以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3]报道称,为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有效增强。也有研究报道[4]称,心理护理的实施可使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但关于康复运动锻炼结合认知心理指导在脑梗死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65例,探讨康复运动锻炼结合认知心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5];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病程≤6个月;FSS评分≥4分;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出现认知功能、精神异常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活动机体肩胛带,连续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翻身,背伸牵拉患者机体髋膝踝关节与躯干肌,并指导其开展坐立位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锻炼结合认知心理指导,康复运动锻炼包括:①针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护理人员采用冰冻棉签对患者机体咽后壁、软腭以及舌根进行轻微刺激,指导患者开展空吞咽动作,动作流程为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吸后咳嗽。屏气-发声训练:告知患者屏气后胸廓固定,将声门紧闭,然后将声门突然放开,进行呼吸发声练习。颊肌训练:指导患者吸气鼓腮,然后将气体缓慢吹出,使颊肌功能得到训练。为患者戴上手指胶套,并指导其将手指放入口中,对吸吮动作进行模拟,每次20~30下。触觉与味觉刺激训练:采用棉签或是压舌板,对患者的面颊部内外侧、唇部与舌部进行刺激,使患者的触觉敏感度提高。采用棉签对各种味道的饮料蘸取后,对患者的舌部进行刺激,使其味觉敏感性提高。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用力咳嗽,使机体的气管异物防御反射得到有效建立。②当患者的语言功能丧失时,则为患者实施有效的语言康复训练,以促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在为患者实施语言功能训练时,应用的方法包括对患者的听读以及书写能力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来训练自身的唇舌功能,首先告知患者伸缩自身的唇部以及舌部,每天训练的时间控制在5~10 min;指导患者将舌头伸出,并采用舌头来触碰自身的唇部,围绕唇部开展旋转运动,以使舌部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每天训练的时间控制在5~10 min;为患者发出指令,使其根据口令,来开展呲牙、鼓腮以及吹气训练,每天训练的时间控制在5~10 min;同时为患者播放广播,使患者自身的听力得到训练。③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性实施肢体功能锻炼,使患者肢体活动度增加,预防静脉血栓,增强肌力。同时护理人员可按摩、拍打患者机体肌肉,从而增强其肌力,使肢体功能恢复得到促进。待患者肢体肌力恢复,则需鼓励其大胆自主运动,每天坚持锻炼,同时将相关运动技巧告知给患者家属,提升患者的训练效果。④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患者开展日常自理动作练习,如洗脸、穿衣等,训练时陪同患者,避免出现不良事件。⑤认知心理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根据患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为其应用图片、视频等开展健康教育,在宣教后为患者开展宣教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掌握情况,为其实施强化一对一讲解,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升;强化心理护理,采用多种量表来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开展评估,如焦虑自评量表,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掌握后,根据患者自身的情绪状况,来为其实施情绪疏导。护理人员要对沟通技巧予以掌握,在和患者开展交流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来评价其当前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处于焦虑、悲观的负性情绪中,护理人员要对导致患者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查找,如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不乐观,或患者对于疾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耗费的金钱过大而担心,认为自身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等等。在掌握了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具体原因后,再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操作,若患者是由于对于疾病的预后不乐观,担心自己丧失活动能力,需终身卧床而出现负性情绪,则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康复训练,对于其疾病预后康复是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也可促使其肢体活动功能得以增强,同时可以成功案例来对患者进行鼓励,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康复充满信心,从而使其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若患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出现负性情绪,则护理人员需开导患者,告知其医保的作用,同时指导患者的家属,来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使患者明白自身疾病康复对于家庭而言的重要性,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通过开展强化心理护理工作,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情绪保持稳定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其可使患者能够遵照医嘱,来积极接受康复训练的实施,以促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1.2.2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AMA临界分值为7分,HAMD临界分值为8分,超过临界分值则提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6]。②肢体功能恢复情绪:2组患者干预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NIHSS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越高提示肢体功能越好[7-8]。③生活质量: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共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9]。
2.1 2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神经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神经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脑梗死致残与致死率均较高,疾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容易导致多种后遗症出现,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脑梗死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如失语症、尿路感染、吞咽困难等[10]。
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主要依靠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备的可塑性,从而使自身结构及功能出现重组[11]。有研究[12]报道称,通过为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使其机体对正确的运动模式进行建立,使神经通路重塑得到反复刺激,由此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代偿的作用。也有研究[13]通过开展动物实验发现,在脑梗死发生后的1~3 d时间内,实施康复训练可使炎症因子分泌减少,促使血脑屏障得到修复,并对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将侧支循环建立速度加快,有利于改善脑梗死预后,上述作用可在疾病发生后的7~14 d内达到高峰。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运动锻炼结合认知心理指导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分析原因,康复运动锻炼的实施,可反复刺激患者的脑神经通路重塑过程,发挥高效的中枢神经系统代偿作用,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14]。同时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运动锻炼结合认知心理指导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分析原因,认知心理指导的开展,可使脑梗死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高,对康复训练开展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使患者对疾病预后改善充满希望,从而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缓解[15]。随着积极康复训练的开展,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以增强,可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使患者的社会参与感增强,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