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2-02-14 07:38石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硬膜外动力学血流

石正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鄱阳 333100)

剖宫产手术是协助难产、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的重要方式,可促使产妇顺利分娩,挽救母婴生命[1]。但剖宫产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如麻醉不良可能会导致产妇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不利于母婴预后[2]。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但全身麻醉易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且费用较高[3]。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胎儿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是目前产科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但有关上述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以便为剖宫产产妇选择更加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本研究旨在对比上述两种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初产妇29 例,经产妇 11 例;年龄 21~38 岁,平均(28.68±2.43)岁;孕周37~41 周,平均(38.95±1.45) 周;体质量指数20.24~26.68 kg/m2,平均(23.58±1.25)kg/m2。观察组初产妇28 例,经产妇12 例;年龄20~39 岁,平均(28.54±2.40)岁;孕周 37~41 周,平均(38.93±1.42)周;体质量指数 20.19~26.67 kg/m2,平均(23.47±1.2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产妇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 审(022)号]。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适应证;为单胎、活胎;足月妊娠;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2)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脊柱畸形;麻醉禁忌证;合并恶性肿瘤;患精神疾病。

1.3 麻醉方法 所有剖宫产产妇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测心电图、血压等变化,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产妇取左侧卧位,于L3~L4处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平卧,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324)5 ml 行麻醉诱导,产妇5 min 若未发生蛛网膜下隙麻醉征象,则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2107)5 ml,维持麻醉平面T8后开始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取左侧卧位,在L3~L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进腰麻针至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脑脊液流出时注入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 ml 与1 ml 葡萄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1108),退出腰麻针,置管后转为平卧位,其余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4]。Ⅰ级:麻醉完善,肌松良好,安静,无痛,可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Ⅱ级:麻醉欠完善,肌松欠佳,有轻度疼痛,内脏有牵拉反应;Ⅲ级:麻醉不完善,肌松较差,疼痛明显,有呻吟;Ⅳ级:改用其他麻醉方法。优良例数=Ⅰ级例数+Ⅱ级例数。(2)临床指标。比较两组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 时Apgar评分。Apgar 评分[5]满分 10 分,≥7 分为正常,得分越低,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3)血流动力学。采用迈瑞uMEC7 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麻醉前(T0)、麻醉起效时(T1)、胎儿娩出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寒颤、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多个时点比较采用重复度量方差分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 时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 评分(分)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min)40 40 t P 4.45±0.46 9.11±0.90 29.159 0.000 18.05±1.82 23.54±2.36 11.651 0.000 9.26±0.95 9.18±0.94 0.379 0.706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与T0 时相比,两组T1、T2、T3 时的 HR 水平均升高,T3 时的 HR 水平低于T1、T2 时的 HR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点的H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 时,两组的 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 时相比,两组 T1、T2、T3 时的 SBP、DBP 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 n 时点 HR(次/min) SBP(mm Hg) DBP(mm Hg)观察组40对照组40 T0 T1 T2 T3 T0 T1 T2 T3 F 组间P 组间F 时点P 时点F 组间·时点P 组间·时点79.42±7.95 93.75±9.38 95.68±9.54 86.05±8.61 79.45±7.96 93.54±9.36 96.04±9.61 87.14±8.72 0.093 0.762 58.449<0.001 0.083 0.969 128.65±12.89 119.68±11.95 112.54±11.82 105.52±10.67 128.57±12.88 115.64±11.57 107.18±10.43 98.57±9.86 75.251<0.001 252.358<0.001 34.047<0.001 88.65±8.87 84.67±8.54 76.63±7.68 72.64±7.27 88.73±8.89 80.09±8.01 72.43±7.45 69.11±7.01 63.428<0.001 205.911<0.001 26.742<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保证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麻醉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产妇的无痛体验、肌松程度,也要保证母婴安全[6]。硬膜外麻醉是过往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通过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物来发挥脊神经根阻滞作用[7]。但随着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改进,其切口多由直切口改为耻骨上横切口,麻醉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腰硬联合麻醉已逐渐被用于剖宫产手术中[8]。

本研究将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分别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较高,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较短,说明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起效更快。分析原因在于,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来发挥神经阻滞作用,在达到手术条件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但该麻醉方式起效时间较长,易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9~10]。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不仅具有腰麻镇痛、起效快、肌松完善的优势,还可以调节麻醉平面,低平面的阻滞不会影响患者的生理情况,可使患者保持清醒,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11~12]。经硬膜外导管追加麻醉药物可以弥补阻滞时间较短、阻滞平面不足等情况,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3]。

剖宫产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骤升或骤降,引发意外[14]。有研究指出,良好的麻醉方式可稳定剖宫产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15]。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与T0 时相比,两组HR 水平随时点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T1、T2、T3 时 SBP、DBP 水平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SBP、DBP 高于对照组,说明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生命体征更稳定。分析原因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使组织间液流入血管量增多,促使血管扩张,阻滞交感神经,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状况,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16]。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安全性较好。这是因为腰硬联合麻醉兼具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起效较快,并能减少局麻药物的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7]。故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因研究人员精力有限,未对更多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方式及麻醉效果进行探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未来可增加研究投入,扩大研究样本量及研究范围,以便为剖宫产产妇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起效更快,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硬膜外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