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2022-02-14 11:39杜海清
模具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究所模具驱动

刘 鑫,杜海清,张 宇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99)

0 引 言

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作用,教师与师傅的联合带徒、课堂与车间一体化教学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国内外关于现代学徒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模式、瑞士“三元制”模式、英国的学位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1-2]。大部分研究都重点关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对学生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指导,而对学校教师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相关职业技能培养缺乏研究[3]。如何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而反哺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状及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模具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模具行业对汽车、手机、小家电等行业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但在高效高精密模具、精密高速连续级进模具、智能化模具等方面,与国外模具还存在显著的差距。未来,智能化模具行业需要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强、创新设计能力强、项目管理能力强、精益生产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17年9月,笔者的学校被确定为第二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我校第一批试点现代学徒制的主要专业。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地方产业合作,2019年模具专业和浙江省模具协会合作共建了模具技术研究所,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学徒制培养师资短缺的问题,学徒制培养的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实际产品,一方面学校近年来新招聘教师大多是硕士、博士学历,理论知识丰富,但是面对企业实际产品时,就会出现教师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学徒制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有经验的师资短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虽然对自己公司的产品生产工艺很熟悉,但是由于理论知识不足,面对学徒上课时会出现知识点讲解不清楚、教学方法不到位的情况,学生也只是在按照师傅的要求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进行着工作,造成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进行创新,本研究提出的“双轮驱动”,就是在模具专业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模具技术研究所开展科研项目,并反哺教学,从而实现模具专业培养和模具技术研究所培养双轮驱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 “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

2.1 专业课程+地方特色产业课程,双轮驱动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一方面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地方产业相关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学徒。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对接,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的对接[4]。学校与行业产业充分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合作育人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驱动,产业、教育内部各要素的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合作的一种实践模式[5-6]。

依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浙江省模具协会合作共建的模具技术研究所,走访绍兴地区相关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企业,分别针对纺织机械产业集聚区、以苏泊尔电器为代表的小家电产业集聚区、上虞化妆品包装产业集聚区和新昌轮毂产业集聚区,在模具技术研究所开设对应的纺机陶瓷模具设计、小家电塑料模具设计、化妆品包装模具设计和铝合金轮毂模具设计等地方产业特色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大班教学,课程实施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15~20人,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提高现代学徒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图1所示。通过地方产业特色课程的综合实践,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

图1 专业课程和地方特色产业课程实施计划

2.2 内涵+外延,双轮驱动提高教师科研服务能力

专业教师参与模具技术研究所的地方产业特色课程,不仅可以通过参与融入企业真实案例的课程建设,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模具专业的内涵建设能力;模具专业教师自身开展校企合作有局限性,企业有时还不愿意配合,依托模具技术研究所,可以更方便地开展校企合作,同时依托浙江省模具协会的优势企业资源,模具专业老师走出校门,利用模具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开展横向科研服务,特别是将智能模具设计理念引入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锻炼,进而反哺教学,为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7]。

现代学徒培养质量是学徒制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能使教师对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的把握更准确,并同步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到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同学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维[8]。同时,教师通过更新知识结构并实践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可以快速积累教学和科研经验,实现自身的职业长期发展,进而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远远不断的技术动力支持,如图2所示。

2.3 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双轮驱动拓宽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受教育主体,在教师和学校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可塑性较好。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由原来的单一学生身份突然转变为学生和企业学徒共存的双重身份,并且由于学校和企业在教育文化环境、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学生从宽松自由的校园向规章制度严苛的企业角色转换时难免会不适应和迷茫,这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使之提前适应真实企业环境和工作氛围[9]。

图2 教师科研服务能力提升实施计划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了创新精神。学生参与模具技术研究所的真实企业科研项目,可以接触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需求,培养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同时为其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学徒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融合实施计划

3 “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

3.1 “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纲领,对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浙江省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模具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实施“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形成学生“一专多能、就业多元”的培育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多赢[10],如图4所示。

3.2 打造高水平专兼职现代学徒制培养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内容必须源自于企业真实生产案例,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根据案例的具体工作情景分别承担,形成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制。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学徒作为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元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同时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现代学徒制企业必须选拔技术水平一流的工程师担任学徒师傅,并且签订师徒培养协议,明确师傅需要承担的培养责任和享有的待遇,培养结束进行考核合格后给予学徒培养津贴,避免出现师傅留一手绝活,有所保留带学徒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师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真正的师傅不仅仅掌握某一技能技巧或者知识,而是拥有比别人更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这样才能带出“高徒”[11]。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否顺利,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必须要加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其科研能力[12]。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熟悉专业知识在行业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依托模具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开展横向科研服务,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得到锻炼,充实现代学徒制培养师资队伍。同时,骨干教师可以把科研项目真实案例融入学生实训教学中,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编写地方特色产业专用教材,提高专业内涵建设质量。

3.3 双轮驱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

基于专业和研究所双轮驱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崭新的平台,可以使校企树立推动社会发展这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塑造符合国家要求、行业企业需求,以及学校期许的相同培养标准,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互通。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最终双轮驱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

3.4 结合行业技能标准的多元评价体系建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企业和参与人才培养的模具行业社会主体均可以作为评价与被评价的主体。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参与评价与互评的主体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从而调整改进,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赛项的评分细则及权重融入课程教学评价中,建立线上与线下、行业企业、专任兼职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指标,成为课程最终考核的评价依据。

通过实施“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历和技能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9.5%。“真枪实弹”锻炼出来的学生也是企业青睐的“宠儿”。浙江省教育厅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8%以上,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5%。

4 小 结

通过实施“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模式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达到了以下效果。

(1) 整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模具技术研究所的优势技术与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模具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优势,通过开设地方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选修课,解决了绍兴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区企业急需的模具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提升了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2) 利用模具技术研究所的优势企业资源参与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同时带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知识外延,面向企业开展各种横向科研服务,解决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操作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学徒制培养要求的问题。教师在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反哺实践教学,提高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

(3) 通过“专业+研究所”双轮驱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解决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学员从学生角色转换到企业员工时产生的思想困惑,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提升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研究所模具驱动
睡眠研究所·Arch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