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之概念脉络、热点主题及未来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分析

2022-02-14 12:37丁明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用户

丁明春,任 恒(.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1 “智慧图书馆”概念内涵的演进脉络

1.1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肇始历程

一般认为,Smart Library一词是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在2003年提出的,其定义为“一种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能够帮助用户从图书馆中查找所需书籍及其他资料”[1]。实际上,加拿大渥太华地区自2001年就已经开启了智慧图书馆实践,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之间建立了Sm@rtLibrary联盟,通过同一个搜索引擎连接12家成员馆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2]。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信息系统研究所的Moschgath等提出Sm@rtLibrary为无处不在的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测试和演示环境[3]。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在探索图书借阅便捷化途径的基础上启动智慧社区发展战略,尝试通过构建智慧图书馆网络集成物理和虚拟社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图书馆的推广与应用[4]。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主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各个行业。随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概念应运而生并在理论研究中日益活跃。以此为基础,智慧图书馆研究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开始深入探索和研究智慧图书馆。如,Repanovici等在2009年提出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一项令人兴奋的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领域,它具有多项新功能并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与用户满意度[5];Baryshev等认为,当“智慧图书馆”一词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时,可作为智能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的同义词[6]。“智慧”意味着灵活、适应、可扩展、承认和人性化,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体,可以根据虚拟用户的要求进行搜索并提供必要的信息。Scho..pfel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包含智慧服务、智慧人员、智慧场所和智慧管理四个维度,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和一种如何完成任务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那么线性,结构化程度较低,且更具创造性和创新性[7]。

从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看,严栋在2010年发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是我国在该领域的较早研究成果,他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8]。王世伟将智慧图书馆定义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9];李显志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高质量的全媒体资源为核心,在先进的智能技术推动下实现馆员和用户协同感知与创新的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它是集技术、资源、服务、馆员和用户于一身的智慧协同体”[10];李玉海等提出,“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及智能计算等设备和技术为基础,将图书馆的专业化管理和智能的感知、计算相结合,有效、精准、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数据等资源,提供经过深加工的知识服务,提供用户需要的智能共享空间和特色文化空间,是虚实有机融合的图书馆”[11]。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智慧图书馆”仍缺乏统一的权威定义,研究者们分别从发展形态、构成要素、图书馆科学发展等不同视角阐释其内涵,以契合自己对于智慧图书馆的认知与理解,并提出了多种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与发展路径。

1.2 “智慧图书馆”内涵的进展脉络

(1)从综合的角度看,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是图书馆事业适应智慧社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实际上,图书馆真正发挥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是在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才开始发生的现象。尤其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技术出现之后,图书馆开始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业务得以开展。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结构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数字化向数据化延伸和扩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数量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数字资源。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发展理念与服务模式再一次实现了根本性飞跃。智慧图书馆在继承数字图书馆相关功能与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图书馆发展推到了更高层次,突破了图书馆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用户的体验。

(2)从技术的角度看,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是图书馆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采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文献检索和借阅,采用扫描工具将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觉呈现的方式提供馆藏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资源存储与服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网络技术重塑了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线上线下服务同时展开,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平台。智慧图书馆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变了传统业务流程,实现了图书馆管理、决策与服务的智慧化,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

(3)从服务的角度看,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效率、改善图书馆服务品质的必然选择。在广泛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突破了实体图书馆物理空间的限制,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用图书馆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个性化与适应性服务的融合发展。

2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1 数据来源

2020年12月23日,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的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子数据库以“SU=智慧图书馆or KY=智慧图书馆”为检索式检索中文文献。为增强信度,笔者对样本文献进行了数据清洗工作,剔除访谈、年鉴、会议综述及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420篇有效文献。同时,笔者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TI=“Smart Librar*”or TI=“Wisdom Librar*”or TI=“Intelligent Librar*”为检索式检索英文文献,在依据研究主题和文献内容进行筛选后获得有效文献115篇。

2.2 年代分布

通过分析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可知(见图1、图2):中文文献涉及智慧图书馆主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文数量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英文文献涉及智慧图书馆主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对2011-2020年中英文涉及智慧图书馆的发文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文文献数量是英文文献的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兴趣与差异以及国内学者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重视的趋势。

图1 CNKI核心期刊来源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图2 WoS核心合集来源Smart Library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2.3 研究力量

从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来源期刊情况(见表1、表2可知),关于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中文期刊论文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刊物,如《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新世纪图书馆》等。涉及智慧图书馆研究发文相对较多的英文期刊包括

表1 2011-2020年CNKI核心期刊来源智慧图书馆研究期刊力量分布

表2 1986-2020年WoS核心合集来源Smart Library研究文献期刊力量分布

笔者对涉及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发文机构进行了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发表智慧图书馆中文文献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发表智慧图书馆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谢菲尔德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可见,英文文献涉及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机构也包含多所国内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力量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从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强度来看,国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明显强于国外机构,这在一定程度表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在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

2.4 关键词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的词频分析功能,得出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Top20列表(见表3、表4)。从高频关键词列表中可以看出,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都倾向于关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智慧图书馆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观点,因为如果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就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甚至无法想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表3 CNKI核心期刊来源智慧图书馆研究高频关键词

表4 WoS核心合集来源Smart Library研究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突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时间内智慧图书馆领域影响力较大的研究主题。在智慧图书馆中文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共得到12个突现词(见图3),其中数字图书馆(6年)和智能图书馆(5年)的影响周期较长。在英文智慧图书馆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共得到16个突现词(见图4),其中Information Retrieval持续了17年。从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突现词对比可以看出,尽管物联网、RFID、智慧图书馆、互联网等关键词开始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都有所差别,但都是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

图3 CNKI核心期刊来源智慧图书馆研究关键词突现

图4 WoS核心合集来源Smart Library研究关键词突现

图5和图6分别为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呈现了近年来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本面貌。中文文献以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图书馆、服务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点关键词为核心,侧重研究智慧图书馆的技术与服务方面的内容;英文文献以Intelligent Library、Digital Library、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热点关键词为核心,对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尤为关注。

图5 CNKI来源智慧图书馆研究关键词共现

图6 WoS核心合集来源Smart Library研究关键词共现

3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3.1 中文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分析

(1)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从国内中文文献来看,物联网、RFID、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数字孪生、区块链、边缘计算、移动视觉搜索、人脸识别等技术都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研究应用。在这些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而且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范炜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应用的问题[12];刘喜球等认为可穿戴技术将在图书馆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引领、推动、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发展[13];周杰提出构建一个基于边缘计算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框架,认为将边缘计算应用于智慧图书馆领域能够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速度,促进其不断优化与革新[14];孔繁超认为数字孪生技术在图书馆设施的健康管理、创客空间建设、用户画像和评估、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再现图书馆文化遗产、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15];周耀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为智力编程、情境感知、智慧化表达提供了可能[16]。

(2)智慧服务模式创新。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克服了信息服务互动性弱、实效性差、效率低下等难题,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构成要素,自然成为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主题。胡海燕等认为,智慧图书馆需要不断开发智慧化服务,从“自助服务中心”建设、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服务、信息服务私人定制、拓展社交网络等方面推进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17];饶增阳在分析智慧图书馆服务建设与服务创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网络建设、顶层设计、整合工作与技术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策略与实施方法[18];夏立新等提出重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就是要在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的基础上,继续细化与融合空间、人、资源三大核心要素的内在逻辑以发挥其协同作用[19];李一平等认为,开放智慧服务中心是图书馆开展新型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代表了未来图书馆服务,尤其是到馆服务的新动向[20]。

(3)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如前所述,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许多图书馆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实践探索,努力朝着智慧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南京大学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主要涉及实体场馆改造、信息平台设计及智慧型服务建设三方面,具体包括智能化服务“+”系列平台以及各种自助服务[21];重庆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启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新一代“智图”系统在一站式检索、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集成式馆藏建设以及改变固定的元数据MARC模型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22];兰州财经大学构建的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与智慧性[23];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借阅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其“智慧图书馆”App包含微书阅读、图书转借、线上借阅下单、线下图书配送等功能模块,使“互联网+图书馆”呈现了新形态[24]。

(4)智慧图书馆员培养。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离不开具有相当能力素养的图书馆员。金敏婕认为,智慧馆员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情景化的知识增值服务,将在智慧时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5];侯明艳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对智慧馆员新角色的定位,探讨了智慧馆员如何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智慧服务等问题[26];陈凌等认为,智慧馆员应当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升用户服务能力,增强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等方式适应并融入迅速变革发展的新环境,促进图书馆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27];杨文健等从明确发展定位、给予发展空间、建立管理制度、加快科研协作环境建设等角度提出智慧馆员能力培养策略,为构建智慧馆员队伍提供重要参考[28]。

(5)用户隐私数据保护。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难免会增加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因而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合理保护逐渐成为智慧图书馆研究中一项重要议题。智慧图书馆加强对用户隐私数据的合理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树立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主体的良好形象。王家玲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模式下高新技术给读者带来的隐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保护策略[29];陆康等在分析传统图书馆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智慧服务背景下用户隐私保护机制,构建业务实施与数据保护融合的可行性方案[30];谢珍等针对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利用、数据转移与清理各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平衡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间的关系,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31]。

3.2 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分析

(1)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外针对智慧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Kwanya等提出,智慧图书馆具有自我更新、灵活、实用、集成、高效、弹性、自主性、自适应性等特征,可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32];Antevski等提出了一个在未来智慧图书馆中创建学习小组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低能耗蓝牙和Wi-Fi混合的室内定位系统,既能单独支持BLE或Wi-Fi,又能融合来自这两种技术的信息[33];Upala等用Open API描述智能图书馆中物联网的应用并为图书馆用户开发了一个智能系统,使用LBPH人脸识别算法提供对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的访问[34];Gul等对应用于智慧图书馆领域里新兴创新技术进行梳理讨论,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技术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融合了智能技术、智慧用户和智慧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35]。

(2)智慧服务的提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RFID、ZigBee、Wi-Fi、蓝牙等信号识别的定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地区的图书馆,一些图书馆开始面向用户提供虚拟服务,用户可以远程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互动。Baryshev等提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一种新型服务的开发需要重新考虑图书馆的整体使命,重点应当放在新的信息技术上[36];Deng提出了一个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高等教育领域知识图谱,并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37];Gao在分析现有智能图书馆理论与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文化延伸机制的智能知识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智慧服务[38]。

(3)智慧环境的构建。智慧图书馆环境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Aithal探讨了图书馆向“全球资源中心”转变的可能性以及这种转变对全球信息共享的影响,进而提出构建国家智慧图书馆系统模型,为所有公民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数字信息服务[39];Hoy研究了一些适宜在图书馆空间中应用的智能建筑技术,如新型节能LED灯具、空间占用传感器、建筑仪表板、电致变色窗户或智能玻璃以及室内定位系统等,为构建智慧图书馆环境提供了保障基础[40];Simovi提出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模型,旨在通过分析从多个来源收集的用户兴趣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的内容特征,构建一个能够以更高精度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的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整合多种不同的数据源,以创造新的价值和数据驱动的决策[41]。

4 智慧图书馆发展趋势展望

4.1 技术层面:持续推进图书馆信息技术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图书馆处理、组织、传播和存储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未来智慧图书馆将更加强调数据、信息和资源的重新组织与管理,以促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与服务模式创新,使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智慧图书馆并不是限于采用单一技术的图书馆,而是集成多种技术的图书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智慧图书馆理解为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融合。有学者提出,智慧图书馆技术集成框架由感知层、计算层和通信层三个部分组成,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图书馆技术创新[42]。①作为智慧图书馆的基础与前提,感知层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传感器、RFID、iBeacon定位、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图像或声音识别等技术,这些技术使智慧图书馆具备感知用户及其行为的能力。②计算层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AI、数据挖掘、云计算、智能过滤器等,智慧图书馆通过这些技术能够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根据感知层识别的用户行为预测用户需求,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③通信层是一个面向用户的服务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它充分利用智慧图书馆的各种优势,并获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通信层技术包括信息推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创建一个连接信息、感知层、计算层以及用户的快速通道,让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并采用信息自动化和定制推送等方式有选择地推送信息服务。

4.2 服务层面:积极促进图书馆服务观念重塑

在技术更新与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图书馆要实现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提供高质量信息与知识服务的能力,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采用先进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即通过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换言之,未来的智慧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集成框架,而且是一种强化的服务理念,其目标在于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①智慧图书馆应当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其能够自由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以促进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互动。②智慧图书馆应当转变被动服务理念,不断地推动服务形式创新,拓展服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③未来智慧图书馆应改变以往通过馆藏资源充足与否判断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方式,坚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宗旨,积极主动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用户体验。

4.3 人员层面:不断加大智慧馆员的培养力度

作为图书馆提供信息与知识服务的核心主体,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整体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未来智慧图书馆需要与之匹配的智慧馆员,训练有素的职业化的智慧馆员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弥补纯粹技术框架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而且有助于提供真正意义上人性化的智慧服务。智慧馆员的能力既包括协同合作、沟通交流、持续学习及常规技术应用等基本能力,也包括特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①智慧图书馆应侧重培养馆员使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图书馆员要具备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信息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网络安全、知识吸收等。②智慧图书馆馆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努力将自我提升与智慧图书馆推广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