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本、均等和便利: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14 12:37尚子娟任禹崑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智库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政策群众

尚子娟,任禹崑(长安大学.人文学院,b.陕西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智库)

1 问题的提出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好公共文化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出发,已有学者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分为初始阶段(1981—2000)、探索阶段(2001—2005)、深化阶段(2006—至今)[5]。从政府财政投入的角度出发,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225亿元,比2018年增加17亿元。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基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发展、大繁荣。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6]。因此,厘清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当前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从省级层面出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绩效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析经济、政策、文化和人口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便利性、基本性和均等性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为优化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首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的构建。

2 文献综述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早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备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一词在2005年被正式提出后,众多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主体、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均等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①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要素:国内学者较少系统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环境,现有文献主要从经济[7]、技术[8]、社会[9]和政策环境[5]等方面进行研究。②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的改善:主要涉及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目标和治理理念[10]、基于群众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1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12]、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建设[13]等方面。③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绩效评估研究: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指标涵盖财政投入、设施建设、文化消费、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发展规模、服务效率等[14-16],评估方法有运筹学领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17]、平衡计分卡方法[18]、因子分析法[19]和熵值法[20]等。④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提升研究:从发展规划、发展短板和资源布局等方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21],从鼓励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加大对公共文化产品投入力度、合理布局文化设施等方面提升绩效水平[22],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投入、供给机制、区域协调和文化增长极或增长带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的建议[23],从强化绩效考核和完善财政体制方面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效率[24]等。

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但现有文献较少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多局限于理论分析,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结合较少,且缺乏实证分析检验,不能系统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绩效现状。因此,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与绩效的关系对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绩效影响的分析框架

3.1 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环境

(1)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绩效。有学者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研究我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总体水平,发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省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25]。

(2)政策环境。公共文化政策是政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及其体系构建的重要工具。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主导者,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政策和规划,为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5],文化政策对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环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国,56个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各省(区、市)、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巨大,当前我国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文化差异下的公众需求存在明显的背离趋势[26]。宋英杰等基于地区方言数据研究文化差异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需求多样化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文化差异显著影响南方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26]。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仍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的“鸿沟”[27]。

(4)人口环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且不同性别、民族、年龄、职业的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必须要考虑人口环境因素。王银梅等运用DEA-Tobit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进行评估,发现人口密度对公共文化支出效率有着微弱的正向影响,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28]。马玉霜等运用DEA-Tobit模型对新疆公共文化服务财政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人口密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占一般公共支出比重呈不显著正相关[29]。

3.2 公共文化服务的“四性”绩效分析框架

基于文献梳理,本文拟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治理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30]。其中,公益性指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或者是低于成本、收费很低的服务,基本性指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均等性指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全体人民的,便利性指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要做到网点化。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绩效从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四个维度来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从经济、政策、文化和人口四个维度来衡量。

图1 我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与治理绩效概念模型

(1)治理绩效。①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基本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上,保证群众免费体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和产品。②基本性主要反映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和保障程度。③均等性体现平均和平等,即各省(区、市)文化事业费用于公共文化建设,建设成果由各省(区、市)群众平均、平等享用。④便利性体现公众参与程度,也是检验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质量的有效要素。

(2)治理环境。①经济环境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程度,通常可以用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也决定了每个省份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程度。②政策环境反映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通常用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相关政策数量来衡量。③文化环境反映文化基本属性,不同区域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影响不同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④人口环境主要由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组成,能够分析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

4 数据和方法

4.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面板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中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共124个样本。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与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中,X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Y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绩效,α是常数项,β1…βm代表变量的回归系数,ε代表误差项。

式中,i=1,2,…,n;j=1,2,…,m。Xij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中第i个变量的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Yij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绩效中第i个变量的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

4.2 变量设置

从省级层面看,2015—2018年,本文调研的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在经济、政策、文化、人口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地区政策数、地区性别比之间的差异较小,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乡村人数次之,地区生产总值、地区0—14周岁人数、地区15—64周岁人数、地区65岁以上人数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说明本研究调研的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注重对于居民正确生育观的培养,同时,各省(区、市)经济实力和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极大、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而这与其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因素息息相关。

表1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从省级层面看,2015—2018年,本文调研的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团体数、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情况、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见表2)。各省(区、市)通过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增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但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场馆规模和质量、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情况不同,说明各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财政支持的侧重点不同,这与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消费习惯和需求、人口布局等因素有关。

表2 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5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公益性的影响

模型1-1以公共图书馆机构数为因变量(见表3)。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呈负相关;从政策环境来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数对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文化环境来看,文化差异对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乡村人数与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性别比与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呈负相关。

模型1-2以文化馆机构数为因变量(见表3)。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文化馆机构数呈负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对文化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文化馆机构数呈正相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文化差异对文化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地区15—64周岁人数与文化馆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性别比与文化馆机构数呈负相关。

模型1-3以文化站机构数为因变量(见表3)。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文化站机构数呈负相关;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文化站机构数呈负相关,且相关政策对文化站机构建设的影响程度小于文化馆;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文化站机构数与中部地区无明显差距,与西部地区差异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乡村人数、地区65周岁以上人数与文化站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0—14周岁人数、地区性别比与文化站机构数呈负相关。

模型1-4以群众文化机构数为因变量(见表3)。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群众文化机构数呈负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群众文化机构数呈负相关,说明相关政策实施、落实力度仍需加强;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群众文化机构数与中部地区差距不明显,与西部地区差距较大;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乡村人数、地区65周岁及以上人数与群众文化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0—14周岁人数、地区性别比与群众文化机构数呈负相关。

模型1-5以博物馆机构数为因变量(见表3)。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博物馆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博物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文化环境来看,文化差异对博物馆机构数影响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与博物馆机构数呈正相关,地区城镇人数、地区0—14周岁人数、地区性别比与博物馆机构数呈负相关。

表3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公益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5.2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基本性的影响

模型2-1以文化事业费为因变量(见表4)。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文化事业费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文化事业费呈负相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事业费与中西部地区都有差异,但与西部地区差异更大;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性别比与文化事业费呈正相关,地区乡村人数与文化事业费呈负相关。

模型2-2以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因变量(见表4)。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对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在90%的置信水平区间内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与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与中部地区无明显差异;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性别比与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呈正相关,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地区0—14周岁人数与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呈负相关。

模型2-3以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为因变量(见表4)。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呈负相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与中西部地区都有差异,但与西部地区差异更大,这可能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性别比与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呈正相关,地区乡村人数与群众文化机构财政拨款呈负相关。

模型2-4以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为因变量(见表4)。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呈负相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与中部地区无明显差异,与西部地区差异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城镇人数、地区性别比与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呈正相关,地区乡村人数与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呈负相关。

表4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基本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5.3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均等性的影响

模型3-1以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因变量(见表5)。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负相关;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文化差异对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城镇人数、地区15—64周岁人数与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地区乡村人数与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负相关。

表5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均等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模型3-2以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因变量(见表5)。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政策数对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差异在90%的置信水平区间内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15—64周岁人数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

模型3-3以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因变量(见表5)。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差异在90%的置信水平区间内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城镇人数、地区0—14周岁人数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负相关,地区15—64周岁人数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正相关。

模型3-4以人均文化事业费为因变量(见表5)。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文化事业费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文化事业费呈负相关;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人均文化事业费无显著影响,这与文化事业费的经费提供者有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与中西部地区都有明显差异,但与西部地区差异更大,这可能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东部地区人口稠密有关;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城镇人数与人均文化事业费呈正相关,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与人均文化事业费呈负相关。

5.4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便利性的影响

模型4-1以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为因变量(见表6)。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呈正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文化差异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的影响不显著;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性别比与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呈正相关,地区乡村人数、地区0—14周岁人数与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呈负相关。

模型4-2以群众文化机构组织的文化活动次数为因变量(见表6)。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策数对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与西部地区差异较小,与中部地区差异明显;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与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呈正相关。

表6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环境对便利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模型4-3以博物馆参观人数为因变量(见表6)。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博物馆参观人数呈正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对博物馆参观人数无显著影响;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博物馆参观人数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都十分明显,与西部地区差异更大;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乡村人数与博物馆参观人数呈正相关,地区城镇人数、地区性别比与博物馆参观人数呈负相关。

模型4-4以乡镇文化服务惠及人次为因变量(见表6)。从经济环境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与乡镇文化服务惠及人次呈正相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从政策环境来看,地区政策数与乡镇文化服务惠及人数呈负相关;从文化环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乡镇文化服务惠及人次与中西部地区差异都十分明显,但与西部地区差异更大;从人口环境来看,地区总人数、地区性别比与乡镇文化服务惠及人次呈正相关。

5.5 结果与讨论

(1)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绩效受外在环境影响显著。人口环境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都有显著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则表现为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和微观经济环境影响,其中二者对均等性的影响都显著、对基本性的影响表现为微观经济方面的影响、对公益性和便利性的影响表现为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政策环境主要影响公益性和基本性;文化环境主要影响基本性和便利性。

(2)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影响显著。宏观经济环境对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影响显著,“三馆一站”是国家的公益性建设,其绩效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政策环境对公益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上,说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的侧重点不同,且需要加强文化政策在乡村的落实效果。人口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上:从年龄结构来看,地区0—14周岁和地区65周岁及以上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影响显著,说明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是“三馆一站”的主要受众;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和女性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且女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旺盛。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环境对公益性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的“三馆一站”建设在中部、东部、西部的差异性不大。

(3)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受外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微观经济环境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财政投入影响十分显著,微观经济环境越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越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对基本性影响较弱,说明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与政策落实存在脱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人口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性别结构上,男性越多的省(区、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越多,这和目前我国宏观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有关。

(4)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受经济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影响显著。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可以刺激居民消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人口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其中,地区15—64周岁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影响最为显著,说明15—64周岁群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文化消费能力高。

(5)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受宏观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影响显著。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质量。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需求具有差异。人口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有两点影响:一是城乡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情况不同,乡村居民积极性高于城镇居民,这与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二是男性比女性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高。政策环境对便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在群众需求的便利性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还不够完善。

6 建议

6.1 切实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上的统筹和主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果颇丰,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不断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①构建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创造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机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②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依法管理文化事业,引导群众进行健康、科学的文化消遣。③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组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专题小组,更新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方式,加强文化专业人才招聘,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化机制。

6.2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保障机制

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根本动力。①保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政支持。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力度,促进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及配套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结合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居民消费习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文化经费。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体系。根据各省(区、市)实际情况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向,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性;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机制,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持续、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6.3 立足群众真实文化需求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我国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繁荣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①合理设计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问卷并定期向群众发放,收集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各省(区、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和开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重要依据。②拓宽群众表达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意愿的渠道,如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门热线、设置信件投递箱等,让群众充分表达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建议和意见。③构建符合各省(区、市)公共文化发展的供需模式。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必须以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重要参考,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更好地激发群众文化消费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6.4 融合地域特色打造独特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基于不同的文化资源、地理位置、城乡发展水平等,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寻找符合各省(区、市)文化发展的亮点。①注重文化差异,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是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来源。各省(区、市)要充分发掘文化特色,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打造个性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化机制。②结合城乡差异,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各省(区、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制定合理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先进资源流转乡村,帮扶乡村文化建设;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促进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保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6.5 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是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①设置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内容。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和基本性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详细设置相关考核指标。②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方法。可以从供给和需求、投入与产出等角度设计指标,综合考虑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各省(区、市)文化发展、切实可行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③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结果,了解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真实情况;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验与不足,为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相关公共文化领域工作人员的奖惩依据,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政策群众
政策
政策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多让群众咧嘴笑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助企政策
政策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