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晶,张新鹤(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公民终身教育理念的研究逐渐向实践转变,许多国家开始推行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方针和政策。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终身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终身学习,203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3]。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公民终身学习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目标。
《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4],也就是说,为社会公众提供终身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使命。因此,作为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无论从馆藏资源、建馆使命还是社会职能而言,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公民开展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服务的“大学堂”。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公共图书馆”and“终身教育”(终身学习or社会教育or终身学校or教育职能)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关于图书馆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5]和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公共性质[6]两个角度,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最佳场所。在相关实践方面,学者们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具体的服务开展现状。金陵图书馆与南京市司法局、南京市教育局合作创办了“知识讲堂”和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公众终身教育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服务作用[7];袁曦临[8]和刘毓华[9]采用理论分析,提出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多方位合作共享的终身教育体系;吕玉洁等[10]以上海市图书馆适应国际文化大都市为前提,按照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和阅读指导推广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类型划分,提出了要建设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贯穿始终的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观点。关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终身教育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馆员角度和公共图书馆角度来研究终身教育问题。从馆员角度主要是以馆员自身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为主[11-12];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开展馆员终身教育则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工作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技术和手段为目的。王钦文[13]发现图书馆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大都是由于对馆员未进行继续教育,馆员缺乏职业素养和技能,进而提出了开展馆员终身教育的相关对策。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已有公共图书馆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但基本是从基础理论层面出发,并未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缺少现实数据的支撑,且并未给出系统的体系模型。据此,本研究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Nvivo11Plus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处理,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终身教育的服务体系。终身教育是指个体一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的综合,包括在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家庭、社会、学校等所有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笔者根据已有成果界定公共图书馆终身教育服务的概念:公共图书馆为各年龄段读者提供的除图书借阅、参考咨询、检索查新等常规服务之外的具有针对性、教育意义和指导性质的相关素养教育等。服务内容包括讲座、阅读推广活动、技能培训、信息素养培训、业务辅导、作业辅导等;馆藏资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声像资源、学习和教育使用的设施设备、平台等;素养教育包括信息素养教育、科学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健康素养教育等。
本研究的访谈大纲是基于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并咨询相关专家而设计的,主要从管理现状、服务现状和未来规划三个方面对我国12家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调研,访谈对象为公共图书馆活动服务部负责人。
本次调研涵盖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和邮件访谈三种方式。笔者根据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官网公布的关于公众终身教育的活动和服务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以及访谈对象的可获取性,最终确定了12家不同等级的公共图书馆,2020年11—12月期间展开正式调研:对湖南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浦东图书馆进行电话访谈;对西安图书馆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对广州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绍兴图书馆、东莞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凤翔县图书馆进行邮件访谈。通过整理访谈文本,最终获得12份有效数据。
对访谈文本采用“开放编码”(Open Coding),也就是一级编码处理,这一过程是为了给文本资料内容赋予概念,从而发现概念的属性和维度(见表1)。
表1 典型语料开放性编码呈现
完成一级编码后,笔者对初始编码得到的零散概念进行重新组合,不断缩小、聚焦分析内容的意义单位,形成更具指向性的类属,再根据类属概念和范畴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主体,即主轴编码过程(见表2)。在Nvivo 11Plus系统中表现为“树子节点”。
表2 部分主轴编码呈现
结合已有的理论基础和概念范畴对所有二级编码类目进行提炼、整理、归纳,最终得到具有统筹性的6个核心类属,即选择编码过程(见表3)。该类属能够统筹其下位类的所有节点,并且核心类属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歧义或重合杂糅等矛盾,在系统中以最高层级的“父节点”形式存在。
表3 选择性编码结果呈现
笔者基于对12份访谈文本多重编码后的主范畴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所有访谈文本的关键点和本研究服务体系的关键点,之后通过“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这一译码典范将编码所得的各主范畴联系起来形成核心范畴的典范模型,最终归纳出面向公众终身教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典范模型(见图1)。
图1 核心范畴典范模型
(1)服务主体模块。①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公民终身教育服务的领导者和核心机构。②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如学校、档案馆、博物馆、社会文化教育组织等具有教育性质的组织和机构,这类机构是公共图书馆实施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补充和辅助,或者与公共图书馆终身教育服务形成合作关系。③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资金和政策支持及对公共图书馆公民终身教育服务的监督,保证终身教育服务的持续开展。
(2)服务内容模块。结合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和职能来看,面向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内容是与公众终身教育服务密切相关的所有知识信息的综合。①文化素养,如信息素养教育、阅读素养等;②职业素养教育,如工作技能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及与需求相关的资源等;③科学素养主要以科研、知识信息服务为主;④技能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培训、手工艺课程等;⑤阅读推广;⑥学习空间,以自习室、创客空间、知识交流共享空间为主;⑦馆藏新技术及新设施设备等。
(3)服务方式模块。公众能否接受公共图书馆的终身教育服务,除了取决于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等个人主观因素外,也与公共图书馆的终身教育服务方式有关。因此,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公众提供终身教育服务时,不仅要保证服务渠道的畅通,而且服务方式要与对应群体相适应,以提升用户对服务内容和资源的接受度。
(4)服务客体模块。服务客体是终身教育服务的需求方。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并结合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模型,认为公共图书馆终身教育服务对象群体可具体分类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婴幼儿主要是学龄前幼儿,青少年包括学龄儿童和初高中青少年。
(5)保障机制模块。面对公众终身教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员、相关制度等子系统。技术保障是指公共图书馆在面向各类型年龄段用户提供服务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公共图书馆需要有足够多的为公众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设施,如教育空间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资金和人员是确保公众接受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度保障主要是指建立什么样的公共图书馆终身服务规划、管理制度、构建什么样的考核反馈体系等,保障终身教育服务的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
(1)服务主体联合协作,促进教育服务共享与发展。公共图书馆难以独立承担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重担,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相关组织和机构进行联合协作。公共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所在社区建立多种形式的教育联合体,共同参与公民的终身教育。如海南省图书馆与深圳凡赛迪美术培训基地建立合作,扩展了服务空间,增加了活动设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扩大了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2)服务客体按年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终身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因此公共图书馆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开展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终身教育活动,终身教育服务内容应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加以分类,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适合的资源和服务。
(3)丰富服务方式,加强群体特色服务。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图书馆+多业态融合的战略,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实现多态融合服务发展。此外,公共图书馆在提供终身教育服务时既要保证特定群体的针对性服务,又要确保服务质量,如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弥补馆员专业能力不足的缺陷。
(4)优化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持续服务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制度保障子系统主要是为了明晰服务方向和权责,建立激励反馈体系。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适合本馆的公众终身教育服务规划、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机制上实现公共图书馆终身教育服务管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的目标。公共图书馆可规定终身教育协作单位负有参与本馆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定期进行监督考核,鼓励教育联合体中的学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开放资源,并走进图书馆进行专业指导。激励考核机制主要是对馆员或者协作单位进行表彰或奖励,如结合考核指标给予表现较好的协作单位及馆员奖励。监督反馈机制是对服务行为和活动效益的跟踪及评估。如纽约公共图书馆规定图书馆必须调查用户满意度和员工反馈问题,包括在材料使用、流通、访问、项目出勤率和成本统计方面的计划和考核,衡量这些目标和其他目标的成功与否[14]。我国公共图书馆也应根据本馆情况建立合适的跟踪反馈机制,一方面可以改进终身教育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公众需求,使公众终身教育服务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