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忠勇(国家图书馆)
自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响应,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各地图书馆纷纷开启了“互联网+”模式的服务探索[1]。2019年底,苏州第二图书馆大型智能化集成书库落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2]。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与读者服务的深度融合,图书馆正经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海量异构资源的巨大考验以及数字网络环境下多元信息服务平台的强势竞争,图书馆行业面临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开始走向智慧化[3-4]。
随着各地公共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空前繁荣,国家、省、市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然而,由于各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以本地化为主,各地资金投入、技术能力等造成的资源服务与读者需求不平衡长期存在,读者希望通过统一的资源平台一次性获取公共图书馆资源,但公共图书馆却难以将各级财政分散投入的资金联合起来共建共享资源服务平台。目前,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公共图书馆亟须建设智慧化的资源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均等化的资源服务。
传统图书馆业务已实现了到馆借阅、归还、阅览、咨询、现场活动及培训等服务,但仅仅实现了局部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需要创新动力。数字图书馆业务(线上服务)从电子资源的生产、加工、组织、服务到长期保存已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构建了包含检索、阅读、观看、预约、收藏、点赞、分享、评论、评分等功能在内的完整的服务体系,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手段创新来提高传统服务效率,通过智慧化手段反哺线下服务[5]。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不断受到来自互联网电商、资源集成商、出版商、书商等行业的竞争压力: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电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电子书阅读与经营模式;新华书店推出了出版物全产业链的O2O电子商务平台——新华书店网上商城[6];科学出版社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推出“科学文库”等多款数据库产品[7]。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开启智慧化服务模式,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与商业模式的资源服务同台竞争。
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于2020年4月上线,平台以资源数据池和用户行为池为支撑,支持各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发布以及服务和用户行为数据的汇聚。在机构服务模式上,平台采用多租户模式,支持地方图书馆自主建设资源子门户,并对资源进行二次组织,智能建库。在服务理念上,平台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构建智慧化资源服务生态,聚合自建数字资源、外购数字资源、地方馆资源、网络文学资源及读者服务指南,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信息资源门户。平台不仅对馆藏自建资源进行科学组织和分类展示,提供中文图书、博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文献、音视频、少儿资源、古籍资源、地方馆资源等多种类型资源的在线阅读服务,也汇聚了所有外购资源库,包括期刊、图书、论文、报纸、音视频、标准专利、工具书、少儿资源八大类别,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库访问通道。
为方便读者使用资源,平台集成了特色资源和馆藏目录,文津搜索提供统一化检索,提供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馆藏实体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借阅、自建和外购资源统一的元数据搜索服务。截至2020年底,平台访问量已达千万级。未来,全国各公共图书馆可借鉴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平台在智慧化资源服务模式方面的探索,吸取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构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资源服务模式。
国家图书馆通过一系列可视化的数据处理、数据治理和数据集成,借助读者云门户平台打造资源池,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提供SAAS级的资源云发布和云揭示服务,月均访问量超过百万,实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思维来重塑图书馆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构建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台(见图1),打通图书馆内部、第三方机构、线上线下等多源异构数据的壁垒,建立公共图书馆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归类、数据关联等全域数据的治理,控制数据质量,构建数据资产,实现信息共享,驱动智慧运营和创新服务。
图1 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台架构
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台可分为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三层。数据集成是打通各应用系统和数据中台的管道和桥梁,是数据中台数据齐全、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全国各公共图书馆应用系统和第三方平台的海量异构数据进行离线、实时全域采集,进行多元异构数据的关联、融合、比对等操作,实现异构数据的汇聚和统一管理。数据治理是数据中台的核心,负责对资源池中的数据进行质量管理,统一数据标准和质量,进行数据溯源,明确权责关系,全程监控和管理资源生命周期,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使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公共图书馆全域数据治理。在数据服务上,做到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和数据服务的智能化、关联化和可视化,构建知识图谱,为前端业务提供灵活、可调度、微服务化的数据服务支撑,同时满足后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稳定、可持续的数据交互管理诉求,实现数据互通和共享。
公共图书馆可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一套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补充,覆盖“采、编、借、阅、购”全流程的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
(1)构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资源采选模式。公共图书馆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构建集图书馆员推荐、互联网榜单及读者个人需求等于一体的资源采选模式。从图书馆角度考虑,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专业的学科馆员为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提供荐读清单;从互联网角度考虑,可以关注知名互联网平台,如豆瓣、京东阅读、当当网等定期发布的热门图书或年度图书排行,了解读者关注的热点;从读者角度考虑,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渠道收集读者需求,调动读者荐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读者成为图书推荐信息的主要来源及传播的主力军,使图书采购更符合读者需求。
(2)建立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的融合服务机制。公共图书馆要运用互联网化的思维方式,建立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一体化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机制。①基于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台,获取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的相互对应关系,为已经入藏的纸本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或逐年补充相对应的电子资源;针对即将采购的纸本文献或电子资源,尽可能进行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的统一采购,从而根据不同场景面向读者提供线上线下统一的检索和阅读服务。②基于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台,可以建立公共图书馆统一的书目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出版社、资源提供商和资源集成商等第三方的合作,在采选资源时获取第三方提供的书目数据,在对其进行规范化加工后,面向各公共图书馆及馆外机构授权开放调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构建公共图书馆元数据的信息流、纸本图书的资源流、快递物流及政府或商业机构赞助的资金流等,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线上和线下资源统一起来联合服务,打造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新模式。
(3)建立良性循环的“读者—作者—图书馆”互动交流机制。公共图书馆基于数据中台,可以建立覆盖全域的资源评价体系,加强与互联网机构的合作,引入自带流量的第三方资源评价数据,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评论渠道,实现公共图书馆与第三方机构资源评价体系的数据共享,培养读者在借阅、购书等环节查看资源评价信息的习惯。通过对资源的评价,搭建读者、作者和图书馆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促进三方之间的交流,深度调动读者获取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读者活跃度。
(4)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构建共赢的服务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8]。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理解,公共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全新的阅读习惯,为其提供数字化、移动化的线上服务和阅读空间的线下体验。公共图书馆和商业机构(如互联网电商、出版社、资源提供商、资源集成商等)在经费投入、专业人员素养、资源服务保障能力上各有优势,应积极建立合作关系,以互利共赢为目的,打造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生态。图书馆以公益服务为宗旨,商业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在二者的具体合作中,公共图书馆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既要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地位,也要平衡利益双方主体的权益,才能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合作形式上,可参考京东、淘宝的第三方入驻模式:公共图书馆作为平台的自营方,合作方作为平台的第三方,将各自的元数据信息放到平台的“货架”上,即第三方需要将数据基本信息接入公共图书馆在公有云上搭建的数据中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打通用户体系数据,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读者检索资源时,如果该资源来自公共图书馆,则平台优先选择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免费资源为读者服务;如果读者检索到的资源不在公共图书馆,平台可以将用户导流到第三方平台,既可以保证读者服务的完整性,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书库的统一检索,也为商业机构提供用户导流服务,带动合作机构共同发展。商业机构在获利后,可以助力公共图书馆进一步进行资源建设、平台优化等,实现双赢。
(5)基于新媒体渠道创新读者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带动下,线上资源存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图书馆和读者之间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双向互动。同时,图书馆必须将新媒体作为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新媒体宣传,使用户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图书馆的品牌影响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新媒体、5G、物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精确用户画像,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开放、共建、共享数据,为各图书馆及相关行业提供数据支撑。①在信息融合上,要制定统一的元数据交换标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内部以及相关行业的元数据标准无法统一,不同数据平台的元数据标准存在差异,著录的元素也各不相同。为确保电子资源制作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考虑到与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合作,公共图书馆纳入数据中台的资源必须进行完整的信息著录,明确各级各类数据的开放级别,同时数据中台也应建立统一的元数据交换标准,与商业机构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式,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源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能被公共图书馆统一存储、获取和利用。②在服务融合上,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合理开发、开放数据,满足公众数据需求,提升数据价值。公共图书馆不仅要能够为其他机构或平台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也应将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实时接入到图书馆中来,打造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体系,让读者享有更方便快捷的知识服务。开放数据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图书馆作为与数据、信息、知识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机构,是推动数据开放的中坚力量[9]。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推进数据中台的数据开放程度,提高开放数据的质量,为社会输出更多优质的知识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也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图书馆数据与商业平台数据进行有效关联,与社会共建资源、与社会共享资源,使文献利用价值最大化。
智慧化资源服务模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机构政策法规和资金的支持,更离不开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应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共同构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资源服务体系,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