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美仙 吴春芳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上饶 334100)
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职教育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动力,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经济发展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产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职教育之间,需要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以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推进高职教育迈入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发展的情况下,科学的协同发展制度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入,真正保障教育和经济的全面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阶段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本身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对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很有帮助。技能高素质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由粗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在产业升级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尤其是新兴领域更是容易出现人才培养供不应求的情况。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有效输送高技能人才,高职毕业生本身具备较高素质,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需求[1]。高职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团队精神都全面培养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保障,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本身主要经济来源于政府拨款以及其他形式的捐款,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志愿校需要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并且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灵活使用的建设资金更加充足,这是保障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企业需要摒弃传统低效能的生产方式,而是转向高效能高利润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享受到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政府财务拨款方面的额度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高职教育能够开发的实训基地也在不断拓展,产业转型升级能够反作用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需求,真正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此外,产业转型升级,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无论是资金建设还是教育资源整合,这些都能够为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优化。
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模块,基于对高职教育的有效建设,高职院校能够持续输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实际上,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追求职业素质,而忽略了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受限于资金规划的影响,在设施投入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对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落实,地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得到有力保障,相对的,基于高职院校带来的人才培养优势,高职院校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并且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明确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单位没有做好二者之间的紧密融合,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协同发展的整体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在现有的协同发展机制下,虽然能够推进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协同各方主体,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程度各不相同,很容易导致出现人才培养方向迷失的情况。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之间的利益驱动,缺乏合理监管,高职教育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很容易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支持而影响协同发展的效果[3]。此外,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协同发展的两大主体,他们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没有完善的制度依据,这也导致校企合作的整体实施效果容易受到影响,校企合作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无法得到充分落实。
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高职院校是人才的培养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缺乏一致性,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正式用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不够明显,其他人阻碍了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企业转型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存在错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将企业的用人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偏向性,导致协同发展的机制无法得到有效建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虽然能够围绕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但是没有真正考虑到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真正体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真实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很难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
现阶段的地方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人才培养中,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全面性,教育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等多种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仍然有待提升,这就导致高职教育在人才输送方面很难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需求。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根据专业设置的相关要求进行社会招聘,希望将高素质人才纳入师资队伍,但是地方高职院校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办学条件相对落后、薪资待遇有待提升等问题,导致许多教师对入职地方高职教育缺乏积极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部分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教育,没有真正体会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于实践活动的组织效果较为有限。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真正做好课程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亟待优化。
建立完善的协同发展制度,是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权责划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推进,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必须格外重视对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中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调整,以及资源重新分配等多种问题,想要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就必须做好对政策的有效制定,结合各个部门的管理内容和范畴,将不同行业和高职院校紧密关联在一起,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宏观指引,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关于高职教育和产业协同升级的内在联系,以制度为导向,规范具体做法和工作流程,真正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4]。先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长期规划,从多角度出发对相关协调机制作出新的调整,并且在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中做好平衡,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规范地方产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平衡。比如,要求企业支持高职院校办学活动,并且在经济投入和师资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辅助,切实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落实。高职院校同样需要在人才输出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做好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为此企业和高职院校应当做好校企合作,真正从多角度出发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并且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情况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当做好长期规划,结合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并且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出新的尝试,真正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方向。企业在与高校进行合作时,需要从资金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并且在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时明确自身的用人需求,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新的优化。高级院校和地方企业之间保持密切协作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确,除了传统的校企合作机制外,还可以采用订单班的方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各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做到定岗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相匹配,在发展需求相互通融的情况下,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做好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真正做到多角度出发,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发展之间的有效联系,让高职教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从课程体系设计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做出新的调整,考虑到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真实需求,对课程内容作出相应的优化,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做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协调,真正保障课程体系的有效建构。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优秀教师的引入,除了关注学历和工作经验外,还应格外重视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应适当降低门槛,邀请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到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5]。在围绕专业知识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应当格外重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对问题的深刻解读,实现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且在围绕高职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真正保障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优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真正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在有效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实现高职院校应有的人才培养价值。
综上所述,深入推进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是保障地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真正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前提。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做好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真正明确权责划分将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相互融合,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实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任务,确保地方高职教育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