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怡 闻洪斌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音乐应当秉承“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学习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改正,那么评价的作用就没有得到发挥。同时,由于学生有多样性、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多元化、全方位地去构建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
在课标中要求音乐评价要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1]。每一册音乐课本里都有丰富的学习内容,涉及各种音乐类型、音乐技能、音乐风格、音乐常识,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元的评价内容。但是普遍大多数教师选择的评价内容都侧重于知识点和音乐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比如:演唱、演奏、试卷,其中大多又会选择便于考察的内容进行,考察的内容偏向简单化、单一化。现有的评价内容组成比例不够均衡,学生在创新、实践、体验方面的评价内容涉及较少。
现有评价的内容比例分配不均,教师侧重知识技能方面的考察,这也是因为大家对音乐课的观念问题,觉得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就是要学习音乐技能,所以考试时选择的内容都是演唱、乐理等知识技能方面的考察。单一的评价内容不能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完整系统的检测,所以需要丰富评价内容,合理规划评价内容的同时要更新观念,不再把音乐看作一门“副课”。把音乐课是一门美育课程的特点发挥出来,增加感受、体验、创编方面内容的占比。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聆听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不要过早给予学生固定的思考范围,先让学生先自行体会、自己感受,然后再向学生讲述教材中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期间的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培养学生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进行专业的音乐特长生培养。所以虽然知识点和音乐技能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也要重视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现在中考已经加入了对音乐的考察,音乐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重视度,也增加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让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对音乐教育更加重视。但是一味地追求成绩,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重视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情感、素质方面的培养。中考加入音乐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选拔性的考试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偏离了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理念。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要重视音乐对学生在心灵、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发挥出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考卷、音乐发展档案袋、成长记录、成绩单等。不过大部分教师会偏向于选择较为方便实施的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考卷和成绩单是被选择最多的评价方法。
这两种方法主要反映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且评价偏为量化,仅用分数代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过于片面。少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成长记录、音乐发展档案袋等的过程性评价方法。音乐是一门培养审美能力和分辨美好事物的课程,除了技能的学习还要有内心的感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加入记录过程的、系统性的评价方法,而不是仅有一张考卷一个分数。教师根据实际可操作情况,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测评。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一些天赋;而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并不敏感。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分级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讲这样会更加公平,也能体现出音乐教学评价的个性化,让评价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帮助。因为笔试的内容大部分是基本乐理、音乐常识等,有的学生从小学习乐器或唱歌,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这些学生即使平时没有认真参与课堂但是考试成绩很高,而有些学生没有基本功,这类学生认真参与课堂但是期末试卷成绩不理想。所以对有基础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对于无基础的同学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应学生水平的要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评价内容的选择权,比如在进行考核时规定考试范围让学生自行选择评价内容。现状是大多由教师规定只能演唱或演奏,甚至连曲目都有所规定。但是有的学生擅长歌唱,而有的学生天生跑调,本人反感唱歌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如果硬性要求就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可能会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考试,教师则要对不同的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学生表现力、完成度等方面分级进行评价。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课程中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节目,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内容舞蹈、唱歌、器乐演奏等等都可以,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个方式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特长,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在某中学工作实习时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单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在评价中是比较被动的一方,很少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较为匮乏。在音乐学习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少机会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判断,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无法起到促进的作用。
现有的音乐学习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占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增加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纵向的对比,更加清楚自己的音乐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在这方面可能需要老师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指导,并需要进行一些示范,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片面地使用定量评价,因为定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容易实施,从而缺少定性评价。但是统一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只能按要求完成考试,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很难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定性评价虽然实施起来较为麻烦,但是可以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比较适合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线下学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教师可以选择根据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
其次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一方面有待加强,通常终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导致缺少形成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可以更系统和全面地反映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成长过程,虽然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并且对过程性评价做出了一些要求,但是在实行方面并没有达到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和效果。
现有的评价大多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段学习结束时给予学生一个评判,大多学校选择在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试卷考查,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情况,但是仅凭期末的试卷成绩反映不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积极性、参与度等方面的情况。有些学生有音乐基础,在技能和知识点上较为擅长,虽然课堂表现并不好,但是期末考试成绩却很高;而有些学生在技能学习和知识点理解上可能较为困难,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在课堂中表现较为积极,能够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所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这类学生不太公平,在音乐学习评价中不能单一使用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检验学生阶段性音乐学习评价效果的评价方式[2]。可以反映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记录每一步的发展,通过形成性的评价可以看到学生音乐学习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麻烦,因为要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并且需要从一个学期的开始到结束坚持很长的时间,这样可能会提高教师的工作量。这就需要教师选择一个恰当的方法,如:老师在下课前进行课堂小结,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提醒;鼓励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积极加入课堂;学生可以把老师的评价记载在记录本中。固定进行周评、月评包括期中期末评价,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学习过程性评价,也能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度。
现在教师大多使用的是定量评价,就是用分数或等级等较为量化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方便实施,能够直观地让教师、家长、学生进行横向的对比,但是分数和等级不能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状态做出一个准确的表达。因为音乐是一门审美教育的特殊性,所以更加看重学生在理解、鉴赏、体验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学生主观思想意志培养方面是无法进行为量化评价的。而定性评价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做出的描述性的评价,可以个性化地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以施评者客观思想感情的表达为主,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和准确的形容,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以把这种评价方式融入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当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定性评价,教师需要在过程中进行引导、示范、鼓励、还有评判,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并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两者尽量地结合起来,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方法。比如:用定性评价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用定量评价反映学生在音乐技能知识点的学习中的成果。两种评价方式可以互补,相互融合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客观、科学地进行评价,发挥出评价的作用。
评价要有导向性。进行评价是为了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向更好的状态发展,所以评价要有导向性,要引导音乐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行音乐学习评价时应当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进步,巩固且加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发现自身在音乐方面的潜能,树立自信心,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评价制定要科学。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且考虑适应音乐学科的特点来选择评价的方式方法,对评价的标准制定也要考虑是否符合该学段学生的情况,要以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符合课程标准。
评价注重整体性。评价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全面地看待,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的结果,最终是一个整合综合的结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习评价,综合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把握每个阶段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起到促进和鼓励的作用。
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和组合要适应现实音乐教学的情况,要便于进行操作和实施,符合当前所在地区、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遵循定量定性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原则,把学习评价完美地融合进日常中学音乐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氛围。
总体而言,教师应多运用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等,体现学生艺术素养培育与发展的连续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3]。
完善的学习评价系统是立体的,可以覆盖音乐学习的方方面面。我们要长远地看待学习评价,合理地选择评价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妥善的解决音乐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各种评价方式方法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选择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学习评价。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能在音乐学习评价中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没有单独的某一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覆盖整个教学环节的,只有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能组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善、合理的音乐学习评价体系。